紫草药材品种变迁与药用资源分析△
2018-10-17田佳鑫高峰詹志来李培红高善荣
田佳鑫,高峰*,詹志来,李培红,高善荣
(1.中国中医科学院 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2.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北京100700)
紫草又名藐、茈草,紫丹,紫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其基原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euchroma(Royle)Johnst或内蒙紫草ArnebiaguttataBunge的干燥根。味苦,寒,归心包络、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的功效。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1]。近代药理实验证明,紫草具有抗炎、解热、镇痛、镇静、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生育等药理作用,且对心血管系统、平滑肌等均有一定药理作用,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萘醌类色素,如紫草素等成分[2]。近年来,随着新疆紫草资源的减少,目前紫草商品主要以巴基斯坦等地进口的商品为主,但进口商品在植物形态、气味等方面与新疆紫草仍有一定差别。为了更好的溯源紫草药用品种,有必要对历代本草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厘清各历史时期紫草的品种,为正确用药提供依据;同时总结不同时期紫草的产地变迁,为开展其基原与临床应用,和现代化的资源开发等研究提供依据。
1 基原考证
紫草入药始载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后历代本草中对其药用形态、产地等均有简述。
1.1 历代本草记载的紫草形态学溯源
《神农本草经》后,梁·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11]中引用了《博物志》云:“平氏阳山紫草特好魏国以染色殊黑。比年东山亦种,色小浅于北者。”初次描述了紫草染色的特点,后唐代《新修本草》[12]加注“苗似兰香,茎赤节青,花紫白色,而实白。”宋代《证类本草》[13]在延续前人记载的基础上,有附图3张(见图1A),分别为紫草、东京紫草和单州紫草(东京、单州应分别为今河南开封、山东单县)。对比图片,3种紫草叶子均为长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与硬紫草相符,不是现用的新疆紫草的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叶子;东京紫草单叶互生,无柄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聚伞花序,顶生,花型与硬紫草花型近似。
明、清时代本草著作众多,对于紫草的形态也均有更为细致的介绍,其中陈嘉谟《本草蒙筌》提出了紫草药用时需“去根取茸”,李时珍《本草纲目》[16]附图(见图1B)示其叶型依然类硬紫草而无新疆紫草特征,且花为顶生,而非腋生,应为硬紫草。
纵观历代本草对紫草原植物的形态描述,均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根色紫赤,可染色:“染色殊黑”、“可煎染紫”;②地理位置:初为砀山山谷及楚地,而后所在皆有,显然与新疆紫草和内蒙紫草的产区有所差异;③“苗似兰香,茎赤节青”,“花紫白色而实白”对于植物的颜色描述较为清晰;④根头有带白毛,为“紫草茸”。而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18]中记载的紫草则有一定差异,产地为“湘中徭峝及黔滇山中野生甚繁”,记载的植物形态和特征与前人有异,结合附图(见图1C),应与今云南所产滇紫草OnosmapaniculatumBur.Et Franch.相符。
注:A.《证类本草》;B.《本草纲目》;C.《植物名实图考》。图1 历代本草中的紫草图
新中国成立后,众多药学专家对于紫草的资源也进行了一定的整理与追溯,普遍认为紫草古时药用以紫草LithospermumerythrorhizonSieb.Et Zucc.为主,部分地区用滇紫草OnosmapaniculatumBur.Et Franch.;其中谢宗万先生于1964年所著《中药材品种论述》第一版原书收录了紫草的四种药用基源:新疆紫草Macrotomiaeuchroma(Royle)Pauls.,紫草LithospermumerythrorhizonSieb.Et Zucc.,滇紫草OnosmapaniculatumBur.Et Franch.,和火黄花紫草ArnebiaguttataBge(即后文所谓内蒙紫草),并大略记录了几个来源的中药材外观和产地,与现在业内通行的判断标准一致,同时明确提出“以上除新疆紫草商品习惯称‘软紫草’,其余三种均属‘硬紫草’”并记载了其时市场均以新疆紫草为紫草中的佳品[19]。《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20]、《中华本草》[2]、《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21]、《中华药海》[23]等书对紫草的考证也论述了相同的结论,而肖培根院士著《新编中药志》中对于“软紫草”、“硬紫草”的习称则与谢宗万先生书中稍有区别,认为“紫草的根,药材称硬紫草,其他两种(新疆紫草、黄花紫草)的根,药材称软紫草”[22]。
1.2 历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基原
紫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版到2015年版中均有收载,其中1963年版的基原为:紫草科(Boraginaceae)植物新疆紫草Alacrotomiaeuchroma(Royle)Pauls或紫草LithospermumerythrorhizonSieb.et Zucc.的根。多为野生,前者习称“软紫草”,主产于新疆;后者习称“硬紫草”[3];1977年版、1985年版药典删去“多为野生”一说[4-5];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又增内蒙紫草ArnebiaguttataBunge[6-8];2005年版、2010年版、2015年版则将硬紫草删除[1,9-10],详见表1。
表1 紫草在历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来源
2 产地变迁
紫草的分布最早记载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24]曰:“生砀山山谷。”魏晋时期《名医别录》[25]记载“生砀山及楚地”,应为今江苏、浙江、四川、广西、陕西、湖南、湖北一带,后世多沿用此说。南朝《本草经集注》[11]额外记录了“今出襄阳,多从南阳、新野来,彼人种之”,而在明代《本草品汇精要》[14]中则强调“道地:单州、东京为胜”,认为单州、东京所产为佳(东京、单州分别为今河南开封、山东单县)。
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紫草产地为,1963版[3]一部收载软紫草主产于新疆,硬紫草主产于辽宁、湖南、湖北等地;1990版[6]一部增加为“新疆紫草、紫草(硬紫草)、内蒙紫草”;2005版[9]一部改为只收载“软紫草”,产于新疆、内蒙。
现代众多中药资源研究的书籍中,以《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协作组 第一册)[20]中对紫草的药源的调查较为详细,认为:软紫草主产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全新疆分布面积约200万亩(1亩≈666.7 m2),蕴藏量16 000 t,年收购约130 t……新疆紫草产量占全国紫草产量的70%以上,全自治区每年以收购100 t左右为宜;内蒙紫草主产区为内蒙古巴颜淖尔盟、乌兰察布盟、阿拉善盟,在新疆、西藏、甘肃、宁夏也有分布;紫草主产于河北和辽宁,销东北、华北。其他省区如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也有分布,产量较小;滇紫草产云南昆明、大力、丽江等地,自产自销,四川和贵州也有分布;露蕊滇紫草分布于云南省大理、弥渡、华坪、蒙自、鹤庆、楚雄等地,四川西部也有分布;密花滇紫草产云南和四川,在四川凉山州作紫草皮用。此外,《金世元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26]提到“近年来从新疆边贸进口有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紫草,亦属软紫草。”
综合以上古文献及现代文献考证,古文献中用紫草为南方广泛种植品,明代认为河南开封、山东单县产者为佳,对比现代文献中调研的产地,应属硬紫草无疑,而非如今标准来源之新疆、内蒙等地;另外云南、西藏、四川产的滇紫草也为古代常用品种。
3 讨论和结论
紫草是皮肤科常用的一味中药,最早应用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的功效。目前广泛应用在中医皮肤科、血液肿瘤、肾病等科室处方中,另很多医院的院内制剂均也含有紫草;除此之外,紫草在白癜风丸、白癜风胶囊、消糜栓、京万红、九华痔疮栓等多种常用中成药中也广泛使用。北京地区使用紫草,仅使用新疆紫草,建国前中医使用紫草仅限于皮肤科、外科,当时适用范围小,使用人群数量也小,所以建国前至建国初期,新疆紫草供应未发生明显不足状况,而近年来,随着血液肿瘤、肾病等病种的使用,紫草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用量增加,新疆生长的紫草产量确实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对紫草药用资源进行考证可以得知,古代所用紫草,基本上是现在已经停用的紫草科植物紫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硬紫草”,另外云南、西藏、四川产的滇紫草也为古代常用品种;软紫草属植物新疆紫草作为紫草使用,至少是清朝以后的事情,认为软紫草品质好,基本上是建国前后才出现的说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以后,也因为硬紫草资源匮乏,无法形成商品的原因,一部改为只收载新疆紫草和内蒙紫草。可见紫草的使用,是随着时间、用量、地域、紫草科新物种的发现等多种因素变化而随之发生变化的。
经笔者走访安国、亳州、荷花池药材等主流中药材市场发现,目前市场上新疆产紫草的资源供给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很难形成有效的商品供应。市场上紫草的主流货,目前看都是产自新疆周边地区进口过来的。经走访国医大师金世元先生:“建国前紫草均为野生,因为新疆紫草生长对海拔高度有要求,所以建国后新疆紫草也是以野生品为主,栽培品的产量极其有限”。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主持的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时(1983—1987年),新疆自草资源匮乏已经较为严重,巴州蕴藏量约3000 t,伊犁地区约300 t,博州约400 t。近年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草场退化,加之过度采挖,新疆紫草资源更加锐减,目前仅和静县尚有成吨收购,伊犁地区和博州只有零星收购。
除了产量极低以外,新疆紫草品质退化,无法达到药典要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少量新疆产紫草,大多数有效成分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无法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与之相对应的,新疆周边地区采挖的紫草,进入市场已经超过十年,且有效成分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含量高于药典,品质稳定且货源充足,金世元先生在多年前曾亲赴南疆考察过,通过性状、气味等性状鉴别,断定其应属于软紫草一类,可以当做新疆紫草使用。
新疆产紫草和新疆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的紫草,两者在木心上存在粗细的差别,此外薄层色谱检测中也略有不同。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植物外观形态和化学成分的积累受生长年限影响很大。我国紫草临床用量大,又没有形成成熟的栽培体系,新疆地区或许少见生长年限较长的野生新疆紫草资源,而周边国家和地区对紫草的药用需求较小,资源相对丰富。生长年限较长的紫草,根部粗大,木质化严重,很有可能是导致其“皮质稍硬,可见较宽的条状片块,木部较大”与药典外观性状描述不一致的主要原因;而生长年限不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也可能存在不同,极有可能导致薄层色谱斑点不一致。其次,植物外观形态和化学成分积累也受生长环境和种内变异的影响。随着环境因素的影响,种内也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变异,从而导致外观形态和内部化学成分显著不同。新疆周边国家和地区,地理位置有远有近,即便是同种基原,由于生长环境千差万别,对于紫草外观形态和化学成分积累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此外,采收季节、产地加工方式等,也会影响药材外观性状、化学成分。
致谢: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北京医药行业协会相关教授为本文撰写提供了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