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启示下的山东盐业改革转型
2018-09-22张泽生
□ 张泽生
国家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公布以来,各项改革配套措施逐步开启,全国盐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山东作为传统产盐大省,如何顺应形势、发挥优势,打赢改革转型攻坚战,如何开启新思路、寻求新突破,实现盐业新旧动能转换,成为我们当前亟须破解的难题和面临的首要任务。
跳出盐业,纵观世界各国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也许能够得到点滴启示。尤其值得借鉴的是独树一帜的德国企业,其秉承工匠精神,历经4次工业革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造就了蜚声国际的“德国制造”品牌。以德国企业为参照,对照山东省盐业集团现状,的确有诸多值得学习、改进的方面。
德国企业的发展亮点
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却创造出2300个世界名牌。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德国就有837家。这些知名企业从不一味追赶潮流,从不盲目追求创新。它们是如何创造出一大批世界一流产品的呢?
挑最难做的事做,是德国人智慧的体现。德国人将工业思维演绎到了极致。在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德国人发明了电视机、磁悬浮列车、直升机等等,甚至他们会在一个小小的指甲钳上动足脑筋。德国的“双立人”指甲钳,专门针对人的指甲两个弧度设计成双弧度刀口,并在刀口部位采用特殊的不锈钢材质,在节约成本、减轻重量的同时,增加了美观度和适用性。德国制造业的精髓不单单是高科技,更在这些“小商品”上得到充分体现,可谓东西小、智慧大、市场广。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信息技术时代后,德国在2012年正式向工业4.0进发,利用信息物理系统进行大规模定制,对于传统的工业模式将是又一次重大的改造和推进。
打好基础,慢就是快,是德国企业发展的诀窍。做好基础工作,抓住事物本质,这是实践证明的成功经营之道。在德国,没有哪家企业是一夜暴富、迅速成为全球焦点的。它们往往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高度注重产品质量和价值的“小公司”“隐公司”,从基础工作做起,细致入微、精益求精,最后成为百年以上的世界著名公司。德国柏林有家名不见经传的葡萄酒作坊,距今已有400年历史;德国阿迪达斯公司1920年创办,至今也有近百年历史了。另外,德国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汽车企业,无一不是值得信赖的业界典范。由此可见,慢工出细活、出精品,做好了基本功,慢就是快。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德国品牌经久不衰的价值核心。19世纪下半叶,“德国制造”一度是低质廉价的标志,德国产品也因此被扣上不光彩的帽子。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依托基础科学的雄厚根基,借助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德国制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品牌。工匠精神并非天生,需要后天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教育培训。德国之所以盛产工匠,得益于实行职业教育和在职业务培训机制,这是德国工人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
山东盐业集团的智能化食盐生产线
来自德国企业的启示
德国知名企业的产品,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过程。追溯德国企业发展历程,让人深刻体会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是系统性工程,是企业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解放思想、厘清思路、脚踏实地、做优品牌,才能实现企业成功转型。
增品种,是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的前提条件。增品种不是同质化产品简单地罗列和堆砌,而是不同规格、不同价位、不同品位、不同消费需求等多方面高中低档产品的集中体现。同时,不同层次产品需要培育出主打品牌,从而带动整个产品系列的市场竞争力,为扩大生产及市场规模创造重要条件。
提品质,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产品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在于全而不在于杂,实现效益提升不能单纯注重“量”变,更要追求“质”变。因此,提品质成为企业效益提升的关键环节。只有立足于“精”,着眼于“细”,务求于“效”,牢牢抓住品质这一产品的灵魂,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
创品牌,是延续企业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品牌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企业维系生命力的根本。同时,增品种、提品质是创品牌的必要元素,创品牌是增品种、提品质的最终归宿。因此,只有把加强品牌建设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深入挖掘提炼企业文化,做优文化品牌,积极开展服务创新活动,才能把品牌战略落到实处,才能在品牌支撑下推动企业做长做久。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改革转型的根本保障。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要素。实践证明,拥有技术过硬的工人,才有质量过硬的产品。盐业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市场压力不断增强,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三品工程”建设尤为重要。如何建设一支“素质全、市场通、业务精”的产研销队伍,成为“三品工程”建设的需要和盐业集团转型发展的需要。为此,培养一流的盐业人才队伍,就要从职工培训教育抓起,抓好敬业精神塑造,抓好业务技能培训,抓好实践能力提升,这是“三品工程”建设的动力源,也是盐业集团改革转型、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山东盐业集团如何改革发展
随着国家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逐步推进落实,全国盐业市场化趋势已不可逆转。此背景下,德国企业的工匠精神及品牌塑造、品牌战略、品质管理的方法技巧,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在增品种、上层次上下功夫,夯实盐业经营基础。坚持从小处着眼、细处入手,在精细化、特色化上做文章,加快推进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支撑的食盐品种结构调整,向目标市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产品组合和营销策略,夯实经营基础,抢占终端市场,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一要选准消费群体增品种。食盐消费群体广泛,要针对不同消费需求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因地制宜投放市场,在差异化销售中实现利润最大化。比如,针对中老年人消费群体,以“健康”为核心,打好绿色、健康品牌,让“少吃盐、吃好盐、多用盐”观念深入人心;针对美容养颜、保健医用等消费群体,研发推广特色鲜明、有针对性的具有保健功效的盐产品。
二要发挥自身优势增品种。充分发挥山东盐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借助海盐色泽洁白、富含多种营养矿物质的特点,积极研发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的海盐产品。抓住山东矿盐富含多种矿物质的特点,开发富含铁、锌、硒、钾、锶等多种矿物质的纯天然、绿色健康盐产品。
三要深度开发增品种。大胆设想,创新思维,将盐与其他原材料相结合,增加形式新颖、功效独特的品种。可以在浴盐、浴盐皂、盐牙膏等含盐综合产品上下功夫,增加生活盐系列品种。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与知名餐饮企业合作,开发方便、营养的调味盐产品。
在提品质、拓市场上下功夫,着力推进省内外经营业务。食盐市场全面放开后,山东盐业集团原有的市场垄断地位将逐步丧失,竞争压力明显加大。因此,生产批发企业用优质产品占领市场尤为重要,也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一要着力推进省内高端盐业务。通过与质检、物价等部门加强协调沟通,与国内外客商深化交流合作,同时注重培养优质客户群,做精做优高端盐业务。总体看来,目前省内高端盐业务已日臻成熟,但囿于部分企业经营策略固化、群众消费理念保守、地域环境差异等因素,全省各市销量不一、分化明显。要立足当地市场需求实际,紧跟当前盐业形势,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高端盐的业务宣传服务工作,逐步转变专营思想与经营方式,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
二要着力推进海盐的省外业务。山东的优势是海盐,海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省外。为此,山东盐业集团在整合生产资源、品牌资源的同时,要加快整合海盐的省外业务,集中研发推广海盐精品,统一加大海盐宣传,统一授权集团二级公司组织省外营销,避免内部消耗,不断提升山东盐业集团的整体形象。通过提升食盐品质,面向省内外市场,形成辐射成面的产研销一体化竞争格局,为抵御外部冲销、进而做强做优做大盐业集团业务提供强力支撑。
在创品牌、促效益上下功夫,大力抓好品牌形象建设。品牌是企业的旗帜,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把品牌形象建设牢牢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山东盐业集团传统优势这一无形资产,把鲁盐文化品牌融入品牌形象建设各个环节,持续提升山东盐业集团的品牌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
二是以全面推进二维码防伪体系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以“鲁晶”为主打品牌的产品体系建设。坚持差异化、精细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理念,借助地域、产业和技术优势,探索开发海盐品牌,打造海盐与矿盐相互补充的食盐产品格局;大力挖掘培育非盐特色品牌,着力研发高品质生活用盐,不断衍生“鲁晶”品牌新内涵,努力培植山东盐业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大力弘扬鲁盐精神和工匠精神。把“不畏艰难、不懈追求、不断创新”的鲁盐精神和工匠精神相融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员工素质,为政策调整后的盐业市场化累积人力资源,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构建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变“相马”为“赛马”,采取公推直选、公开竞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
二是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遵循全覆盖、可量化、可追溯原则,建立以业绩为重点,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机制。
三是构建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和创新符合各类人才需求的分配方式,将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建立起重实绩、重效益、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四是构建科学的人才培训机制。以弘扬鲁盐精神和打造工匠精神为着力点,立足盐业改革形势,坚持重心下移,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技能与业务素质培训,提升员工适应形势、熟悉市场的能力,为山东盐业集团改革转型持续注入活力。
可以预见,随着盐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各项改革配套制度的逐步实施,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倒逼机制将使盐行业迎来新一轮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大潮。新形势下,山东盐业集团各级只有创新思维、放眼未来,不断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上做足文章,在新旧动能转换上下足功夫,主动适应改革需要,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才能在市场化转型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