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
2018-09-22通讯员蔡中堂房磊徐震
□ 通讯员 蔡中堂 房磊 徐震
日照港中鼎物流园揭牌仪式
今年以来,日照港集团以“港产城海”融合发展为己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一带一路”港口枢纽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
明确建设目标
按照日照市“一三五”总体发展思路要求,日照港集团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港强港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巩固提升大宗散货运输优势,做优做强“箱、油、商、工、金”和现代物流,建设诚信、智慧、高效、绿色“四型港口”。
建设诚信港口。深化文明创建,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塑造优质服务品牌,增强内部融洽互信,忠诚履行社会责任。到2021年,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推出一批具有日照港特色的优质服务品牌,初步形成诚信服务模式,树立起“阳光港口、诚信服务”的新形象。
建设智慧港口。围绕码头运营数字化、集团管控一体化、决策支持可视化、集成服务便捷化的智慧港口特征,积极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码头自动化技术,使港口更加集约、高效、便捷、安全、绿色。
建设高效港口。优化生产组织,强化生产营运管理,建立快速市场反应机制,加快推进能力建设,建立起完善的高效港口建设体系,使港口运营关键效率指标位居沿海港口前列,全面建成集疏运系统运行高效、物流服务功能完善、综合竞争实力强的高效港口。
建设绿色港口。调整优化港区布局,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施典型污染治理,大力实施绿化美化。生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PM10浓度年均值控制在83微克/立方米以内,港区绿化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基本建成环境健康、生态保护、资源合理的绿色港口。
按照日照港集团的规划,到2021年将新增港口吞吐量1亿吨,达到4.5亿吨以上,把日照港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综合性枢纽港和示范港,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集装箱中转基地,全国一流的港口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和全国一流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程为抓手,实施东煤南移、石臼港区西区集装箱化改造、岚南15号泊位、山钢精品基地配套码头、大型原油码头及配套工程、岚山港区北区LNG码头及港口公用基础设施等10个港口建设项目。
其中,东煤南移工程计划将原东区煤一期码头整体搬迁至石臼港区南区,近期形成3000万吨/年的煤炭吞吐能力,远期形成5000万吨/年的煤炭吞吐能力。石臼港区西区集装箱化改造工程计划对石臼港区西区8号~17号泊位进行集装箱专业化改造,将散货运输特别是易起尘散货运输转移至南区码头,实现“箱进散退”“南散北集”。在岚山港区,建设山钢精品基地配套码头工程和南区15号泊位工程,满足临港钢铁产业的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发展需要。
在原油运输方面,日照港的原油接卸能力跻身全国前3位,取得重大突破。5月15日,日照港第3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投入运营,工程建设仅用了22个月,日照港油品接卸能力达到6000万吨。5月18日,日照港-京博输油管道工程项目获山东省发改委核准。该项目起自日照港,途经日照、临沂、潍坊、淄博、东营5市,终点位于滨州市,全长428公里,建成后将大幅提高油品疏港能力,助推日照港打造北方最大原油集散地。
目前,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三期工程已获得省发改委核准,将建成第4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至2021年,日照港原油吞吐量在2016年底的基础上实现翻番,接卸量可突破9000万吨,原油及液体散货吞吐量可达到1亿吨。
大力拓展新业务
港口物流服务方面。联合物流企业、船运企业和口岸单位,紧密依托新荷兖日、瓦日两条千公里铁路的优势,沿两条铁路加快建设无水港,统筹辐射半径内的货源,为客户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港口供应链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得到提升。5月份,日照港集团连续在山西省河津市、侯马市、晋中市和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举行物流园区揭牌仪式,为内陆腹地提供集装卸、仓储、运输、金融、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集成服务,完善物流供应链,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低成本运营的快速服务模式。以资本为纽带,与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通过依托中远海运集团的品牌、网络、全程供应链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日照港的现代化物流服务能力。
金融和交易服务方面。大力培育金融业务,设立财务公司,成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参股银行、融资租赁等企业,推进融资租赁、保理等业务,为日照港的金融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商中心搭建产业与金融对接、融合发展的平台,立足和依托港口,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交易市场。目前,平台上线了矿产品、化工品、农产品3大板块共16个交易品种。5月11日,新推出首个钢材品种热轧卷板,完善了以港口为核心的“矿-煤-焦-钢”产业链流通交易服务体系。2017年交易额突破2700亿元,今年1~5月已突破2100亿元,交易规模居全省同业首位,在全国同类交易市场排名靠前。
口岸信息服务方面。积极建设以舟道网为平台的集成服务综合性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全面感知人、机、车、船、货等生产要素,与客户实现数字化、透明化交互,实现港口服务窗口的统一化和一站式服务。舟道网将船舶、汽运、火车集疏港需求进行服务集成,将海关进出口货物放行信息、海事VTS信 息、AIS信 息、GIS地理信息(陆图、海图结合)进行接入和集成。通过“无车承运人”项目,为货主、车辆、司机、代理人、港口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提供运输计划、车辆配备、运输过程监管(GPS)、运抵确认以及结算等服务。目前,舟道网注册用户7.7万个,日均用户访问量超74万次,日均1万车以上。
日照港实华码头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输出管理方面。2017年8月,由日照港集团与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共同运维管理的巴基斯坦卡西姆港卸煤码头正式投入使用。卡西姆港卸煤码头运维项目是日照港集团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成功“走出去”、输出管理的海外项目,得到了业主与合作方的高度认可。
外贸航线开发方面。开通了中美大豆班轮航线、“日照港-澳大利亚”件杂货班轮航线、“日照-中东”件杂货班轮航线等在国内独具特色的散货班轮航线,成功开通了“日照-东南亚”“日照-日本关东”“日照-日本关西”3条集装箱班轮航线,进一步密切了日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
海铁联运方面。2017年5月,开通“照蓉欧”国际集装箱班列,从日照港经由成都转向阿拉山口,到达波兰罗兹市。9月开通中亚集装箱国际班列,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
坚持绿色发展
港口岸线修复整治方面。目前日照港正在实施的港口岸线修复整治(海龙湾)工程,是全国首个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成生态旅游岸线的项目。将原来的港口岸线还原为自然岸线,修复人工岸线长度1882米,形成沙滩面积46万平方米,新增陆域面积29万平方米,项目概算总投资约6.06亿元。整个工程将于2018年底全部完工,为城市新增宝贵的岸线资源。
陆海污染防治体系建设方面。实施全方位、立体化、高强度的环境管控,重点完善矿石、煤炭、木薯干等货种装卸作业全过程抑尘除尘系统,加大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贯彻落实日照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部署,以“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为目标,规范完善港区、办公区绿化,继续推进港界生态绿廊建设,努力打造花园式港口。
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对雨污水、生产污水进行收集和循环利用。通过推广应用靠岸船舶使用岸电技术,有效降低船舶靠港成本,推动港口节能减排。计划2019年底前完成岚山港区南区15号泊位岸基供电改造工程和石臼港区西区9号集装箱泊位岸基供电改造工程;2019年底前完成相关船舶岸电改造;2020年底前完成石臼港区南区煤码头泊位岸基供电改造工程。
助力海洋经济
港口的发展,带动了日照市临港经济和蓝色经济的发展。根据市经信委和市统计局统计,2017年,临港经济为日照规模以上工业贡献了约80%的收入利润和税收,蓝色经济增加值占日照市GDP比重达53%。以日照港为中心的临港经济,带动了钢铁、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粮油食品、浆纸五大临港产业集群,港口和临港工业区形成“港中有区,区中有港”,日照港和工业区之间加强沟通互动,实现了区港融合、联动,为日照市“工业强市”战略注入了活力。
日照港将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项目带动,在“港产城海”融合发展中唱主角、挑大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港口转型升级,为区域海洋经济大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