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颗粒细胞瘤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2018-09-22聂姗徐秋芬姚志刚贾楠
聂姗 徐秋芬 姚志刚 贾楠
1926 年,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s,GCT)被 Abrikossoff[1]首次报道,被认为来源于骨骼肌细胞。对于其组织学来源有很多争议,目前绝大多数组织学家都认为其来源于施旺细胞或神经脊细胞[2]。GCT常发生于皮肤、乳腺、舌头等组织,发生在肺部十分罕见,有文献报道仅有约6% ~10%的GCT发生在呼吸系统上[3]。在过去的90年,关于呼吸系统的GCT报告仅有约80余例。现结合我科收治的第1例支气管GCT患者的临床表现并进行支气管GCT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患者女性,52岁,主因“间断憋喘2个月余,发现肺部阴影6d”于2017年4月24日收入院。患者2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喘憋症状,不伴发热,外院临床诊断考虑急性支气管炎,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好转,但仍感喘憋。完善胸部CT提示肺部阴影,肿瘤不能除外(图1)。患者入院后查体:神志清晰,正常面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2.生化及影象学检查 血常规:WBC:6.8×109/L,RBC:3.48 × 1012/L,HGB:118g/L,PLT:118×109/L。 生化:谷丙转氨酶 10U/L,谷草转氨酶20.8U/L,碱性磷酸酶 91U/L,谷氨酰转酞酶 21U/L,总蛋白65.4 g/L,白蛋白42.1g/L,球蛋白23.3g/L,SCr:62.2μmol/L,尿素氮 5.47mmol/L,葡萄糖4.58mmol/L,hs-CRP:0.76mg/L。血气分析:pH=7.359。
3. 文献检索:以“Granular cell tumor”、“bronchus”为英文检索词,“颗粒细胞瘤”和“支气管”为中文检索词,分别在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5月。
图1 入院胸部CT图像 左主支气管气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官腔内见突出软组织肿块(黑色箭头)
图2 左主支气管开口见新生物(白色箭头);
图3左主支气管肿物切除后,气管恢复通畅(白色箭头)
结 果
1.该例患者胸部CT提示左主支气管内软组织团块影,完善支气管镜检查,并于镜下切除(图2~3)。术后新生物病理结果回报:镜下病变由胞浆丰富、嗜酸性细胞构成,细胞核圆形、椭圆形,异型性不明显,夹杂少量炎细胞,未见明确被覆上皮。免疫组化 CK-,CK5 /6-,P63-,TTF1-,CgA-,NapsinA-,Syn-,CD56-,S-100+,Ki-67指数约5%。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不除外 GCT(图 4)。诊断为气管GCT。
2.检索到国外报道的支气管GCT文献共17篇,共31例病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6岁,临床表现:存在支气管炎症状(咳嗽咳痰)21例,存在呼吸困难症状14例,存在发热症状8例,无症状5例,胸痛及咯血症状病例分别为3例和2例。发病部位:20例病例明确报道了发病部位,其中右侧支气管15例,左侧支气管4例,1例左右两侧均出现了GCT。余11例未明确指明支气管GCT发生部位。病变大小:26例病例报道了GCT大小,其直径为0.2~3.6cm不等。治疗方案:19例手术切除,3例气管镜下切除,9例患者未切除仅行气管镜活检确诊。病理结果:26例病例报道了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S-100(+)26例,NSE(+)20例,CD68(+)14例,Vimentin(+)12例。随访:27例病例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8年不等,除1例患者7年后出现食管GCT,余患者肿瘤均无复发进展。
图4 气管镜下肿物病理嗜酸性粒细胞构成,异型细胞不明显,HE染色,低倍放大
3.检索到国内报道的支气管GCT共10篇,共11例病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中位数53岁,临床表现:,存在呼吸困难症状4例,存在发热症状4例,存在支气管炎症状(咳嗽咳痰)4例,咯血症状3例,无症状1例。发病部位:10例病例明确报道了发病部位,其中右侧支气管6例,左侧支气管4例。病变大小:7例病例报道了GCT大小,直径为0.1~4.0cm不等。治疗方案:6例患者手术切除,1例气管镜下切除,4例患者未切除仅行气管镜活检确诊。病理结果:9例报道了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 S-100(+)9例,NSE(+)5例,CD68(+)4例,Vimentin(+)3例。 随访:6例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均无原位复发及进展(表1)。
综上所诉,检索的42例病例中,男女比例为21:21,发病中位年龄46岁,临床表现以支气管炎症状(即咳嗽咳痰)最多,占总病例数59.5%(25/42),其次为呼吸困难占总比例数的42.9%(18/42)。在明确发病部位的病例中,以右侧支气管居多占73.3%(22/30),且以右上叶支气管发病率最高为50%(15/30)。病理免疫组化结果S-100阳性率达100%(35/35)。无论手术、气管镜下切除,还是气管镜下活检未进一步处理,所有病例均未在原发部位复发和进展。
表1 个案报道GCT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一览表
讨 论
GCT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而发生在呼吸系统的GCT就更为罕见。主气管的GCT多发生于女性,而支气管上发生的GCT在男女发生率几乎一致[31]。这与本文检索的支气管GCT病例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在发病年龄方面,多见于成年人,好发年龄在20~50岁,发病高峰年龄在40岁左右[32-33],也有儿童患病的报道[6-7,14,16]。 经过文献复习发现 GCT并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热、夜间盗汗,胸痛等症状[5-6,8,11-12,14-17,19-21,23,25-30],也有部分病例患者并没有特使临床症状,仅仅是在气管内镜检查时或者胸部影像学检查上偶然发现的[4,9-10,17,19,23],如果瘤体增大会引起气道压迫,气道引流不畅反复引发肺部感染,查体可闻及湿罗音,如果气道阻塞明显,查体可闻及哮鸣音,严重可出现紫绀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及体征是并不是这类疾病所特有的,所以往往会被误诊为气管炎、肺炎、哮喘,肺部肿瘤等疾病。
呼吸系统GCT的影像学特点,肺内GCT直径在0.3 ~6.0cm,平均直径在1.0cm[18],气管 GCT 在CT可仅表现为气管内边界光整的类圆形肿块,也可位于支气管周围,多数气管GCT可引起支气管阻塞,造成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肺实变或肺不张等征象。个别患者表现为一个叶段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肺炎[34]。高分辨CT可在肿块周围发现节段性实变或者小叶中心性分布的小结节,提示肺叶支气管炎或者肺不张[35]。GCT发生在上叶的几率显著高于下叶[31]。
病理诊断方面,由于颗粒细胞肿瘤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大体上来看,GCT多呈有蒂或无蒂息肉状隆起突入支气管管腔内,切面为分叶状,灰白淡黄色,质地中等,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但无包膜 显微镜下观察: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含大量的嗜伊红染颗粒,细胞核小,可见核仁。免疫组化主要表达 S-100、NSE、 CD68、Vimentin、等,但Ki-67表达相对罕见。而CK和EMA均阴性,表明为间叶软组织来源[3,22,24]。 目前我国 GCT 的诊断标准[36]:①肿瘤主要由体积较大、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的瘤细胞组成,密集成巢或条索状分布;②肿瘤细胞胞质内颗粒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③肿瘤细胞S-100(+)。GCT既可以是良性的也
可以是恶性的。据统计表明,约为98%的GCT均为良性病变[37],支气管恶性 GCT十分罕见,Stiegler-Giec等[38]报道了1例72岁的老年女性,患者主因胸腔积液收入院,但胸水中并未找到恶性细胞,完善胸腔镜检查,胸膜活检提示GCT并且已经转移到其他脏器,恶性GCT国外也仅有数例报道,有学者认为只有出现转移时,才能确定为恶性[39]。Fanburg-Smith等[40]提出了6条关于恶性GCT组织学标准:①坏死出现;②细胞呈梭形;③空泡状核伴有大核仁;④核分裂象增多(>2个/10个200×的高倍视野);⑤核质比例增高;⑥细胞多形性他们认为满足3条或者3条以上者为组织学恶性,满足1~2条者为不典型GCT。
治疗方面,支气管GCT恶性发生率较低,治疗方案多以彻底切除为主,彻底切除后复发率低。有文献报道[31],欧洲一项关于GCT的患者研究中,确诊GCT的患者均未实施任何治疗,在之后随访中未发生1例死亡。切除治疗除了手术治疗也可在支气管内镜下进行切除肿瘤,支气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很多,如激光、电灼、冷冻疗法和氩离子凝固术等。对于气管内的肿瘤切除,内镜下的介入治疗以侵入性较小和且治疗效果好,已推荐作为首选。本例患者选取了气管镜下圈套器+氩气刀进行切割,患者术中耐受度佳,目前术后随访1年情况良好,无复发。
综上所述,支气管GC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男女发生比例基本一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依靠病理结果明确诊断,以良性肿瘤多见,但若发生远处多发转移要警惕恶性,需完善相关检查,查找原发灶,彻底切除肿瘤为该病治疗的关键。临床医师可通过该病例提高对该病的认知、诊断和治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