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互补性问题研究

2018-09-22张翼飞童瑶宝唐礼勇

智能城市 2018年16期
关键词:单车

张翼飞 童瑶宝 卢 峰 唐礼勇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 311300

杭州市较早在国内投入公共自行车并开启运营。为了缓解交通出行压力,杭州采取了“政府+市场”的运作模式,率先在全国建立起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由此进一步完善了现有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截止目前,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已被市民广泛接受,并用做出行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说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有着成熟的经验和深厚的用户基础。

2016年底,ofo、摩拜等各种类型的共享单车涌入杭州各个城区和街道,由于其随借随还,取用方便的优势在运行之初便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这也对杭州公共自行车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并且随着用户量的增多,也显示出更多的影响公共交通的弊端和安全隐患。如果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运行能够协调起来,克服这些运行上的缺陷,实现优势上的互补,就有希望可以真正地为百姓提供便利。

本文通过分析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运营模式和对用户满意度的调查,针对共享单车带来的一些问题和它对公共自行车体系的冲击,尝试提出二者互补优化的策略。

本次的调研以杭州市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站点分布和相关的数自行车满意程度,对二车互补性的看法等,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率82%。利用相关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录入和处理,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期望直观展现出杭州市共享单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相应的对策;本团队也将实地走访一些相关部门和单位,通过访谈了解共享单车运行数据、回收、管理方式等信息;通过查阅已有文献并对其进行概括分析,了解杭州共享单车、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分布情况、目前“二车”互补性优化的难题、其他城市采取的措施等相关信息。

1 文献综述

2007年,公共自行车在中国开启了它的传奇之旅,2016年,“无桩”共享单车在公共自行车的重重包围下,另辟蹊径,提供了新的出行方式的选择。在公共自行车发展了整整9年之后,“无桩”共享单车却在短时间内,掀起了更大的热潮。共享单车的异军突起,也打击了部分地区发展公共自行车的意愿和信心。例如,受共享单车大量涌现的影响,武汉公共自行车“车小蓝”决定自2017年11月25日零时起停止营运[1],单一的共享单车能否满足人们出行需要,也成为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随着共享单车市场的壮大,传统的公共自行车与兴起的共享单车未来将以何种关系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课题。有人认为,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的属性高度重合,二者是同质竞争关系;也有人认为共享单车只是一定时期资本的玩物,必然走向灭亡;当然有人还认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成本高昂,非营利性需要雄厚的财政支持,无法普及,只是一定地域的特殊产物。

国内部分学者对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的互补性进行了一定方向上的研究。李敏莲(2017)[2]提到通过盈利能力分析,一方面是高收益的共享单车,一方面是零收益的公共自行车,地方继续运营公共自行车需要有很大的决心。谭袁(2017)[3]则指出共享单车运营商存在底线竞争的问题,一面是激烈竞争,一面是放松监管,使共享单车市场的缺陷进一步凸显,政府也不得不运用有形的手,加强监管,本文认为政府近十年在公共自行车的推行和监管上有着丰富且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这将对规范共享单车市场有重要意义。蒋逸秋(2018)[4]认为从竞争市场到寡头垄断,共享单车行业将最终走向衰弱,大量中小型共享单车企业的倒闭也进一步暴露了行业内的押金问题、信息安全等问题,本文认为在这一点上,公共自行车由于有着政府公信力的加护,具备经营稳定、相对安全的性质,能获得部分用户的青睐。马书红(2018)[5]认为强化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互补关系需要增加供给模式,也就是说需要两者同时存在,以缓解各自提供方政府和民营企业的压力,避免“一家独大”的情况,并且相互学习经验,相互促进,维护消费群体的利益和推动交通方面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刘立巧(2018)[6]提到了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需协调运行,目前共享单车以量取胜的模式使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陷入了混乱的状态,而公共自行车也存在车辆品质不足、经营模式落后等问题,二者的协调运行使得部分相加大于整体,是系统优化的必然结果。张寒冰(2018)[7]肯定了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存在的互补性,建议二者在区域、技术、管理方法、投放量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实现市场均衡。

本文认为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同时也具备互补性的良性竞争关系。公共自行车投放点主要以人民活动为中心,布局在大型商场、广场、居民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间[8],这是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正确选择,但是由于成本、规划、空间限制等因素,许多地区的公共自行车都面临着投放量不足的窘境,且由于网点有限,租车还车不便,只能实现给定区域的短途出行[9],无法满足人民多样化的出行需要。而共享单车则具备更高的自由度,可以在合规合法的情况下随停随放成为了它的一个亮点[10]。且共享单车拥有巨大的投放量,进一步提高了市民选车、用车的便利性,但是共享单车更浓厚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它难免资本逐鹿,发展相对激进。而“爆发式”的投放量增长,违规投放、停车成本低等因素,放大的是运营商的不规范经营与用户的不规范行为,带来一系列的公共问题。只有将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充分结合,优势互补,良性竞争,才能实现便民利民、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目标。

2 杭州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现状调查

中国曾经是一个“自行车王国”,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私人小汽车日益普及,与之伴随的是自行车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工业化社会下,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加剧、雾霾等现象的出现,让人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们的绿色意识和能源节约意识逐渐增强,自行车又重新受到欢迎,绿色出行成为一种潮流,给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我国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运营模式和管理经验,在杭州率先建立起公共自行车系统。同时就在最近两年,共享单车大军进入了杭州市民的视野,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然而,由于管理上缺乏相关经验,共享单车的运营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共享单车损毁现象严重、私人占用现象明显等。

2.1 国外先进经验

国内共享单车方兴未艾,但其在管理模式、制度规范上还存在明显不足,而国外的城市对其管理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公共自行车在管理上也可以参考国外的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的情况改善相关管理模式。

2.1.1 日本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凸显,加上日本本身国土面积狭小的原因,停车问题亟待解决,促进共享单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这些问题。日本的运营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共享单车的系统、技术上实现了多项改进和创新。例如,对于不能准确定位共享单车停放位置而造成的共享单车损毁、遗失问题,相关公司积极地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将3G网络、 GPS系统装配在了其运营的共享单车上,并极致优化,实现了物联网模式;对于同一规格的共享单车无法根据不同客户的情况满足他们的需求问题,借车点提供多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单车;为了方便用户及时借还单车,日本建立了FeliCa和手机钱包混用的会员管理体系[11]。日本政府对共享单车的管控和市场以及共享单车的运营自发进行的改进创新,共同促进了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日本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可以给国内的管理提供一个较好的思路。

2.1.2 欧洲

欧洲的Dropbyke能借助手机软件自助查询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停车点,并且解锁方式多样化,包括扫描二维码、列表项选择和输入PIN码,尽可能地减少了消费者寻车、解锁的时间及过程。在运营模式上,Dropbyke类似国内部分的共享单车,对于何时何地停放,用户有着充分的选择自由。但是其在还车时有着严格的程序,用户行程结束后,必须将单车停到合理地点并且要上传照片证明自行车归还时没有受到损毁,以及单车是否规范停放、上锁。如果用户有特殊情况无法按相关要求将自行车停到相应的地方。

伦敦将在保留修建原有专门自行车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自行车高速车道”;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有一条专门的绿色自行车道可供上班族使用,上班族在指定车道可以自由通畅的通行,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加拿大在租赁自行车上装配了防盗系统,嵌入GPS芯片,如果未按规定的时期交还自行车,自行车将被自动锁定。

虽然国外经验丰富,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都有所不同,一些城市的公共自行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有的特点。要想较好地解决运营问题,还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的情况,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完善相应的制度。

2.2 国内相关经验

2.2.1 山东济南

在2016年共享单车萌芽之际,济南政府为了更好地发展共享单车,提出来的制度上的一些经验和措施对其他城市也有借鉴意义。

济南市政府从管理责任入手,确定共享单车的主管部门,制定政府管理办法,明确企业运营和市民使用的合理原则,由此促成政府、企业、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合力,实现博弈中的均衡,进而使各方利益最大化。

济南政府对于共享单车的制度设计,使得共享单车系统能在制度规范中运行,加强对共享单车的监督管理。

2.2.2 上海

上海公共自行车的运营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政府购买服务并进行监督,企业承担公共自行车的管理和运营的责任[12]。这实际上是一种PPP运营模式,这种模式带来了政府和企业的双赢,给杭州市的治理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2.3 杭州市运行现状

杭州市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二者都属于高效率的交通资源利用方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但是两者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法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3.1 共享单车

杭州的共享单车发展史不长,但它却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出现不久后就被大众所熟知喜爱,并迅速占据了一部分市场。目前,杭州市场上各品牌共享单车投放量的总和接近80万辆,大致有哈喽、摩拜、ofo、骑呗、名天动力等品牌的单车,共享单车发展与公共自行车相比有着随时随地停放的优势。这种随意的自由给用户带来了方便,提高了用户体验。但与这种自由相伴随的是公共管理上的挑战:投放量过大,共享单车过度饱和,严重挤占城市公共道路,影响城市美观;并且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杭州市许多人行道上停放的共享单车普遍存在严重损毁甚至无法在使用的情况,这些报废车丢弃街头,挤占城市空间,导致资源浪费,得不到有效配置。非智能锁使得车辆被私人不合理占用甚至丢失,给企业造成损失;此外,用户存储在共享单车平台的个人信息存在泄漏风险,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并且偶尔会出现押金无法退还的情况。

2.3.2 公共自行车

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体系促进公共交通之间衔接,节约道路资源,推动绿色出行。杭州市公交集团一共在主城区(滨江区除外)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点2204个,其中24h服务点27个,西湖景区服务点135个,西湖区服务点422个,拱墅区服务点386个,上城区服务点385个,下城区服务点418个,江干区服务点431个,覆盖范围较广。每个服务点有固定停车桩15~25不等,因此,杭州可借还公共自行车约有45000辆。2018年5月7日,杭州市主城区(滨江区除外),公共自行车租用量达到237657人次,平均每辆自行车的周转次数为5~6次。公共自行车系统其固定停车桩保障了自行车的合理有序停放,同时也有利于对自行车进行定期维护,保障用户安全。但是除了24h服务点外,其他服务点在借还车辆有了时间上的约束。并且固定停车桩导致公共自行车路线较为固定,在调度不及时时,会出现“无车借,还车难”的情况,自行车桩同时也增加了运营成本,在资源置换不及时条件下,会增加政府负担。

3 杭州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互补性对策浅析

共享单车的商业性质与公共自行车的公共服务性质使它们之间具备良性竞争的可能。两者之间的优缺点存在一定互补性,发挥各自的优点才能促进服务升级。

3.1 地理区域互补

共享单车投放的目的是为了盈利,投放区域位于高密度人口流量的城市中心,车辆流动性强。相对于城市外围等较偏远地区,投放数量较少。如图1所示,在164名被调查者中,有59人表示使用租赁自行车是为了下公交车或者地铁站后赶往目的地,34人是为了旅游休闲,26人是为了锻炼身体,32人表示步行太累,还有13人是出于其他原因。这个调查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如何根据相应的地点配置有效车辆提供一定的参考,例如,在公交或地铁站点相对较多地投放车辆。政府对资源进行统筹,科学配置,根据人流密度和共享单车的投放地点等数据,灵活调配现有的公共自行车,提升单位车辆利用率与居民用车满意度。

图1 使用租赁自行车的目的

3.2 停车模式互补

在城市管理方面,公共自行车的有序停放相对共享单车具备天然优势,也正是共享单车要借鉴的。对共享单车的无桩停车区域进行一定限制,借用公共自行车停放站点的规范设置,增加“电子围栏”虚拟停车位。在围栏内,才能进行借车还车。虽然增加了运营成本,但相对于“固定桩”模式,成本还是偏低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用户合理规范停车。

3.3 管理方式互补

在被问及对租赁自行车的借还过程是否还满意时,164名调查对象中,对共享单车借还过程满意的人数明显多于公共自行车,但是问及对停放情况的满意程度时,事实却恰好相反,大多市民对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表现出不满的态度。共享单车的大量投放,造成城市交通的无序和混乱,这是对城市管理的重大挑战。从这个方面看,共享单车可借鉴公共自行车的管理经验,规范管理。出台共享单车规范管理办法,明确政府管理职能与责任并且学习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方式,减少资源浪费。

3.4 投放数量互补

根据问卷结果显示,在164名调查对象中,有101人认为他们所处的生活区域中同时拥有过多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从而造成资源闲置,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1.59%。结合实地考察情况,我们发现杭州市区各大街道共享单车供给远远超过需求,不管种类还是数量都十分庞大。过多的投放带来城市混乱,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性。现在需要思考的是杭州实际需要多少辆自行车及其利用率。政府需要根据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实际情况,限定投放量,使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做到精准投放。如图2所示,在被问及他们所能接受的最远骑行距离时,13人愿意骑行1km以内,96人愿意骑行1~3km,48人愿意骑行3~5km,7人愿意骑行5km以上。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结合市民的意愿,来决定自行车投放的密度,例如,间隔多少公里配置一定数量的自行车是合理的。

图2 用户能接受的最远骑行距离

4 结语

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存在显著的互补性,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助力,缺少其一,效用都将大打折扣。共享单车的出现避免了公共自行车一家独大,倒逼公共自行车改进技术,创新服务;同时,公共自行车的存在,又制约了共享单车后期可能形成的寡头垄断现象,保证了一定的竞争,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在供给与需求两端的互补,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个性化的选择。通过对杭州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现状的调查,我们肯定了两者的互补性,相信未来杭州将维持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并行发展的现状,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

猜你喜欢

单车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Rough Ride
飞吧,单车
废弃共享单车的“重生”之路
共享单车涨价只能是权宜之计
共享单车,汝欲何往?
共享单车在美国
分析共享单车未来发展前景
共享单车来了
共享单车可以考虑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