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雕漆工艺的前世今生

2018-09-22高艺玮

上海工艺美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雕漆张成漆艺

高艺玮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origin of the lacquer carving,expounds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s of the lacquer carving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and further gains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lacquer carving inheritance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古诗有云:“工笔精刀摹美人,环姿燕色幻如真。晶莹髹漆千层罩,月里嫦娥羡几分。”这首诗描绘的就是我国漆艺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雕漆,雕漆在我国漆艺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享有盛誉,通常用于鉴赏和珍藏,是宫廷艺术的代表之一。本文从雕漆的起源开始探讨,阐述不同时期雕漆发展的情况,进一步研究传承雕漆在当代的发展和意义。

雕漆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齐名,被誉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之一。雕漆工艺是中国漆艺的一个重要门类,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据记载雕漆最早起源于唐代,在宋元兴盛,至明清达到巅峰。雕漆以做工繁复,工艺精湛著称,具有极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

一、源起

雕漆工艺据记载始于唐代,它是在木、铜等胎上涂色漆达几十道多至上百道,达到一定厚度后,趁其未干雕镂纹样,呈浮雕状,最后烘干磨光。因漆色不同,分剔红,剔黑,剔彩,剔犀等,一般多为剔红。黄成在《髹饰录》有云:“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甚有巧拙。唐制多印版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详细讲解了剔红的含义,剔红多为红色漆,雕漆是在胎上反复刷漆,多至一两百遍,然后再在这样的漆上进行雕刻,打磨。据记载唐代的雕漆多为剔红。对于雕漆缘起的另一种考证就是从“漆雕”这一姓氏,相传“漆雕”最早出现是职位称谓,也就是现在所谓油漆工的专称,他们的后代就从祖先的职业或技艺中得姓,称为雕漆氏。在有记载的史料中如《论语》中的“雕漆开”就是孔子的弟子。因此,有说雕漆技法似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元 张成 剔红栀子花圆盘

二、革新与突破

雕漆的发展在宋代进入高峰,从汉、唐以来文化的积淀,在宋代开始走向内部消化融合并进一步升华的过程,雕漆成为宋代漆艺发展的最高成就之一,从技术到材料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发明了推光漆精致技术和器物的髹涂抛光技术。这两个关键的技术革新将漆的装饰功能推向极致,这也促进了宋代雕漆工艺的兴盛。宋代的雕漆不同于唐代的富丽,在平民化和实用化的基础上,追求一种简约,含蓄之美,留下了许多杰作。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剔犀执镜盒,云纹图案,雕刻刀法娴熟,刀口断面清晰可见,用红,黄,黑三色相间髹涂,漆层肥厚,刀法圆润。正如《清秘藏》中所述“刀法圆熟,藏锋不露。”是现存最早的剔犀漆器实物。

宋代漆器的良好生产条件和技术上的突破,为元代漆器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元代漆器手工业官营与私营并存,作坊规模都很大,同时民间大量的工匠移居江浙,从而带动了江浙地区漆业的发展,也为扬州成为漆器发展的中心奠定了基础。元代雕漆名匠辈出、各尽其能,将元代雕漆的发展推向顶峰。明人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有云:“元朝嘉兴府西塘杨江有张成、杨茂者,剔红最得名。”

张成是元代漆工名匠的杰出代表。张成现存的剔红作品有三件,一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剔红栀子花圆漆盘,描绘栀子花开的美好,花卉生机盎然,花叶翻转写实自然;一件是中国历史博物院收藏的剔红拽杖观瀑布图盒,描绘一位老者拿着拐杖,边上有一位侍童,周围以山石树木为背景,优雅恬静,意境深远;最后一件为剔犀云纹盒,手法写实细腻,刀法圆润藏锋不露,体现元代雕漆的特点。杨茂在雕漆的造诣上与张成各有千秋,现存三件作品,分别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两件为剔红花卉纹尊和剔红观瀑布八方盒,一件在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为剔红梅花纹盒。杨茂的表现手法多以近景为主,突出花卉或是人物的主要特点,表现手法细腻自然。元代雕漆除了有张成、杨茂两位享誉古今的巨匠外,还有一批雕漆高手,作品更趋精致,一丝不苟,形象逼真。

元 杨茂 观瀑布八方盒

三、宫廷雕漆的盛行

元代在雕漆制作上,名匠辈出,精品涌现,技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到了明代,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手工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漆器无论是从生产规模还是制作质量都为历代所不及。明代雕漆以北京宫廷漆艺作坊果园厂为代表,汇集了当时来自全国的能工巧匠。据清初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记载:“果园厂,在杦星门之西。明永乐年制漆器,以金银木为胎,有剔红、填漆二种,所制盘盒、文具不一。其法朱漆三十六次,镂以细锦,底漆黑光,针刻“大明永乐年制”,比元张成、杨茂剑环香草之式,似为过之。”由此可见在明代果园厂中对于雕漆的规格和样式要求之高。

明代宫廷雕漆所描绘的主题出现文人隐居生活等文化艺术题材,也反应出了士大夫文化对于宫廷艺术的影响,风格圆润,典雅厚重是元代宫廷雕漆的最高水平。在风景描绘上,天地水均用图像体现出来,层次清晰可见,装饰性强;在花鸟主题描绘上,构图饱满,多现生机盎然,花枝繁茂等景象。

后期从云南征调了一批漆匠,云南大理在历史上本就以漆雕漆器闻名,这些工匠的加入,使明代后期雕漆与前期风格不同,后期作品更加世俗化,云南漆匠在运刀上不讲究含蓄藏锋,不去棱角,花鸟也没有前期的构图饱满,细腻。

但是明雕漆从整体上来说前期较之宋元传统,朴实浑厚,后期则相对精致华丽并对清朝雕漆产生影响。

明末清初的雕漆工艺受到战乱的影响萎靡过一段时间,到了清朝,匠籍制度被废除,给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雕漆剔红依然是宫廷漆艺的代表。乾隆年间,雕漆空前繁荣,雕漆逐渐成为了宫廷的象征,红彤彤的雕漆随处可见,雕刻图案大多以龙凤纹为主,也有些许花鸟,山水,人物等。直到清末,随着航海外贸等行业的发展,雕漆工艺才逐渐传入民间,在民间流行起来。

明宣德 花鸟纹剔红提盒

四、当代雕漆发展面临的挑战

雕漆在中国古代长期处于高度发展的状态,而到了当代工业社会,雕漆无论是从发展现状还是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文明带来的阴霾以及现代文明所促使的雕漆文化形态的改变,都使得雕漆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雕漆独特的品质使得它在社会的发展中长期受到追捧,尤其是得到皇权重视。随着社会的变迁到了当代社会,传统手工艺整体行情呈现衰落趋势,雕漆虽然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保存下来,但是雕漆的手工艺传承也不容乐观。

首先,在当代的发展语境下,科技生产对传统手工艺带来的挑战。在工业化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下,制作出来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家具更加便捷且种类多样。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节奏都处于一种快速文化消费模式,追求高效的日常生活,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审美和追求和之前社会模式的要求有所不同。雕漆艺术又被称为缓慢的艺术,它的做工品质与作品气质都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得来,一些传统雕漆的家具或是生活用品,在当代社会价格要比工业生产的家具用品高上许多,在人们的日常需求中,这样的工艺制品生活需求就会相对较少。

其次,雕漆的社会文化形态发生了转变,从以往的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日常生活用品变为了艺术品或是手工艺品,它逐渐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向艺术的方向转变。雕漆制作技术本就程序复杂、耗工繁巨、技艺亦高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也使得它在文化形态上进一步转变。

最后,新人在新的环境下的思想模式与老一辈雕漆艺术家的思想还没有完全稳定,对于传统手工艺向当代艺术模式的转变还没有系统的形成,面对当代的整体大环境,传统手工艺呈现出不适应的局面。因此,雕漆的传统工艺在当代的社会语境中需要再一次的改革与创新。

现代 翁纪军 红系列作品

现代 翁纪军 山水系列作品

结语

雕漆是中国古代手工艺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从唐代以来,雕漆艺术在不断地发展中,到明清,雕漆艺术不断革新逐渐占据宫廷艺术主流。在当代社会,雕漆多是在拍卖市场作为艺术品获得藏家的追捧和关注,然而对于雕漆在技艺上的保护和传承也应当得到相对应的重视和关注,才能使中国传统手工艺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书目:

〔1〕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学术研讨会.漆语时代论文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郭小影.漆器[M].黄山书社.2016

〔3〕祝重华.漆与艺术[M].辽宁出版社.2008

〔4〕翁纪军.漆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雕漆张成漆艺
现代漆艺首饰的趣味与创新设计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ediatric Tuina plus oral Chinese medication for pediatric anorexia due to spleen failing in transportation
驰名商标“张成造”
雕漆纹饰的修复
天水雕漆制作技艺:刀锋上的手工瑰宝
传承传统技艺甘做雕漆艺术的使者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等效法之等效电源法求最大功率
等效法之等效电源法求最大功率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