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选择探析

2018-09-21刘曦翔李细枚

中国市场 2018年26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研究分析新常态

刘曦翔 李细枚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人们把越来越多的目光聚集在经济转型上。这不仅体现出经济发展的动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结构的转变。因此,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新常态”下,我国宏觀经济发展形势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应对策略,为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新常态;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研究分析

[DOI] 10.13939/j.cnki.zgsc.2018.26

在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提出下,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当前仍然处于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现阶段,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呈跳跃模式不断上涨,但人们仍然需要加强对经济结构的不断完善。面对正处于短期波动与中长期下行交互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就表明在我国进入增速换挡期的同时,经济增长速度会逐渐放缓。因此,这就需要利用更加宽泛的应对策略,在前期刺激政策消化阶段来进行更好的应对。所以,人们要在“新常态”下加强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式的研究,从而在解决基本矛盾的过程中,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

1 “新常态”的现实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速度的日新月异,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因此经济发展也逐步向“新常态”迈进。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动下,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对产业结构链,做出相应的优化与调整,纷纷将一些污染严重、能耗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利用降低劳动成本的方式,来进行对产业利益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经济水平的目的。另外,发达国家将发展中国家作为产品销售的主要根据地,通过产品的大量售卖进行盈利。在这样的情形下,一方面可以很快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是促进就业率上升的有效举措。但同时这种产业转移的方式,使发达国家主要利用服务业、金融业以及高附加值产品,来完成对自身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出现产业空心化的主要原因,也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2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形势走向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2017年的上半年我国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8149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速6.9%,与2016年上半年与全年相比,均提高了0.2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来看,我国的第一产业比2016年加值上涨3.5%,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分别上涨6.4%和7.7%,这不仅表明我国调整的措施已逐步生效,也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运行的持续发展,我国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达到6.8%,虽然与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相比有所下降,但6.9%的增长速度仍然超过了原有预期,体现出经济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面对下半年的经济走向,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需要承受一定的下行压力,因此三、四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仍然会有小幅度的回落趋势。基于上半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总结:首先,从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来看,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不错,并且第二季度超过预期的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体现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稳性定。其次,随着很多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给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势带来的效果已经开始出现。最后,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开始逐渐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的调整方向转变。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作为我国步入“新常态”的具体体现,即通过对以前经济增长的超高速情况,转变对中高速的增长速度,并利用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发展模式,逐渐向高效率集中型的发展模式转变,进行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不仅显示出我国正处于高级化、专业化、合理化的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新常态”下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举措。

3 我国宏观经济形式的调整策略

3.1 实施自主的科技创新战略

由于引进技术的溢出效应,远低于自主科技创新成果的扩散效应,因此以经济市场来与科学技术进行交换的策略,远远无法实现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式进行调整。这就需要国家加强对科技创新市场秩序的维护,并建立完善的创新型产品奖励制度,通过实施自主的科技创新战略加强对关键技术的扶持,以便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宏观经济形式的有效调整。

3.2 供给侧管理活动的实施

结构性减速作为影响“新常态”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人们重点关注宏观经济形式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及时把经济发展与增长减速进行结合。在我国步入“新常态”之前,宏观经济管理的问题主要是产出和实际产出间的矛盾。因此,面对经济不正常的飞速发展时,国家就需要通过抑制手段,来减缓经济发展速度;当经济发展过缓时,这就需要国家通过刺激需求的手段,来达到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目的。同时,在国家刺激或放缓经济增长时,需要对市场规律进行了解与把控,从而在符合市场发展的情况下,进行对经济发展速度的把握。在步入“新常态”之后,我国主要通过对相关隐患以及潜在产出的降低关系,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来进行对潜在产出的管理活动。因此,这就需要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改变产出缺口的政策调整,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潜在产出与减少下降的形式上。面对当前阶段我国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的现象,这就需要通过供给侧管理活动的开展,进行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受我国人口和劳动力、科技和创新、以及资本和金融等方面的供给制约情况,需要通过鼓励生育来提高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长久发展。另外,在开展供给侧管理活动时,需要注意对供求政策的重视,做到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更好调整。

3.3 注重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由于受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不仅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现象,主要存在以下两点:第一,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间,以及中共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关于市场经济之间的制约关系。第二,我国的产业结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以及区域结构等体制的多重性。随着我国已经步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在解决制约体制结构发展的同时,仍然很难对经济结构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因此,在“新常态”阶段下,人们需要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视,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更好发展。

3.4 加强宏观政策问题的解决

想要在“新常态”阶段下,进行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问题的解决,就要以战略规划为基础,进行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改革,在我国战略规划的指导下,提高各部门职能的执行力度,从而实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预算政策的更好落实。

3.5 加深对市场规律的了解

宏观政策的调控,是指政府通过对市场的有效调节,来达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目的。这就需要政府在进行调控活动时,通过对市场规律详细了解,在把握宏观政策与市场调节关系的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在“新常态”阶段想要进行对宏观政策的调整,就需要政府以市场规律为基础,进行对市场经济的调控。另外,为了保证市场调节活动的稳定性,政府还需要在市场经济规律下,通过对

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市场调节活动的顺利开展。

4 我国未来经济走势的方向研究

4.1 国际方面

面对我国人民币不断被迫升值,不仅会降低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度,也对境外投资的引进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随着我国的就业压力日益加大,不仅金融市场开始出现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建设的更好发展。另外在经济危机之后,国外许多发达国家也开始把目光逐渐聚集在制造业上,因此,国外制造业的发展如今也步入“新常态”的阶段。现阶段,发达国家开始对制造业的发展制定出一系列规划,在将其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手段的同时,许多外投的资本也会逐渐的收回到发达国家。另外,还有许多非经济的政治因素,例如英国脱欧、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各种恐怖主义活动,也对国际经济的稳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2 国内方面

我国想要在“新常态”完成对宏观经济结构的完善,就需要循序渐进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不能一蹴而就。由于我国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时间仍然尚短,这就需要人们不可抱着急功近利的心理,以免回归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中去。目前,我国在积极改变原有的以出口和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通过向消费与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进行转变。而“新常态”的关键内容,就是怎样实现发展动力的有效转换,这就需要人们提高对这方面问题的重视程度。另外,在“新常态”下我国的区域发展仍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就会出现忽略城乡二元结构有效建设的情况发生,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5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策略

5.1科技创新的全面引领作用

想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全面引领作用,就需要国家将市场需求作为向导,最大程度的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要加强对相关科技研究的投入,并制定健全的相关制度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科技资源规模的拓展,也在得到经济优化配置的同时,激发人们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在“新常态”背景下更好的发挥科技创新的全面引领作用,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更好发展。

5.2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这就需要我国重视发挥市场的重要作用,完善促进市场发展的进度,提高市场主体的活跃度。另外,政府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职能,通过营造和谐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市场体系,更好的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5.3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要以新型的开放体制,作为各项经济政策的保证,也需要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的政策机制下,進行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这不仅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有力手段,也在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中,推动自由贸易的完善与发展。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常态”形势下就要求人们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视。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更好发展。但面临着目前经济结构的不完善,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这就需要我们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在提出应对策略的过程中,实现我国经济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保平,张蓓.新常态下我国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的转型及其宏观调控的转向[J].人文杂志,2017(8):22-29.

[2]袁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型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4):168-169.

[3]王少平,杨洋.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与经济新常态的数量描述[J].经济研究,2017,52(6):46-59.

[4]秦建文,王涛.新常态下中国金融压力与宏观经济动态效应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3):75-87.

[5]李永政.浅析经济新常态下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J].人才资源开发,2017(10):23-24.

[6]苏梽芳,陈昌楠.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政策选择——中国宏观经济学术研讨会(2016)综述[J].经济研究,2017,52(1):201-208.

[作者简介]刘曦翔(2000—),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指导老师:李细枚(1977—),广东金融学院博士,讲师。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研究分析新常态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扩大需求: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