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土地规模农户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现实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2018-09-21席东琳虞楚楚雷育松

中国市场 2018年26期
关键词: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

席东琳 虞楚楚 雷育松

[摘要]文章基于江苏省泰州市的姜堰区以及兴化市试点地区157个农户的走访调研,运用Logistic模型以及其他计量知识实证分析不同土地规模农户土地抵押融资现实需求差异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规模农地的农户对土地经营抵押贷款需求差异显著,需求随土地规模增大呈递增趋势;土地经营抵押贷款需求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文章计量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土地面积、家庭毛收入、是否有其他贷款经历和与信贷员的熟悉程度对需求影响较大,且不同土地规模农户对各个影响因素对不同土地规模农户的显著性不同。最后,为保证土地抵押贷款政策的更加正常有序运行,本文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不同土地规模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现实需求

[DOI] 10.13939/j.cnki.zgsc.2018.26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农业工业也正在经历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事实上,农村地区的金融问题包括融资困难和投入不足,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阻碍。从农民角度看,土地是国家最重要的资产,已有大量学者对土地流转以及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进行探索研究,但在制度上仍存在值得探讨的诸多问题,对在全国内推广仍有一定障碍。因而,摸索和完善农地抵押融资新模式,找到一个更有效的方法来打破农民融资难的现状,具备重要的实践意义。

伴随国家政策的逐渐放开,理论界关于农地抵押融资的學术研究讨论也在增长。尽管研究的数量增加了,但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一个问题上,即农地经营权流转问题,仍有很大的研究空白等待讨论。例如,当学者们从农民的角度研究金融需求时,主要是关注需求意愿研究,少见对于实际需要的研究。再例如,这些研究是把农民们作为一个总体进行分析,忽略了不同土地规模的农民需求的差异。

我们将从拥有各种规模农地的农户抵押融资需求的角度开展研究,结合相关文献,通过对泰州试点地区农户的走访调研,获得第一手的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以及其他计量知识实证分析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差异以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理解农民对农地抵押融资的需求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存在重要意义。

2 文献综述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试点改革是盘活农村土地资产、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谢宁,2016)。徐美银(2013)我国农民阶层分化现象日趋显著,不同阶层的农民对土地产权具有偏好差异,进而对土地流转意愿产生影响。

从实际来看,我国社会安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币币值有所上升,已经初步具有了发展农地金融的土壤 (高伟,2007)。通过对泰州市农村50个农户(林乐芬、赵倩,2010)、成都农村109个农户(曾庆芬,2010)调查发现,农户对于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融资有着很大潜在需求。因而,农村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贷款担保品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是可行的(肖诗顺、高锋,2010)。

王平、邱道持的实证研究表明,影响农户土地抵押贷款的因素有土地规模、农户经营类型、家庭收入水平和乡镇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经营效率的低下是由于法律法规、政策约束的风险,严重抑制了金融机构参与抵押贷款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易成本造成的。此外还存在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孙丽丽等,2011)、农村土地价值评估不易操作、法律环境不完备(肖诗顺,2010)等障碍。

谢宁(2016)介绍了泰州市姜堰区“单纯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兴化市“财政补贴增信”、靖江市“信贷 + 保险”三种信贷模式,因地制宜,已取得初步成果。

3 实地调查与样本土地规模状况

3.1 实地调查

本文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对江苏省泰州市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实地调查,包括姜堰区、兴化市。农户样本遵循随机原则从所选的地区中随机选出。共收回问卷157份,其中有效问卷143份,有效比例为91.1%。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农户经营特征、农户贷款特征以及相关金融产品特征。

3.2 样本土地规模状况

从表1中可以看到,样本中23.78%的农户土地面积在50亩以下,29.37%的农户土地面积为50~300亩,25.87%的农户土地面积为300~500亩,20.98%的农户土地面积为500亩以上。其中拥有土地面积最少的农户仅有1亩,拥有土地最多的农户土地面积为1000亩,标准差达到242.28。

由此可见农户经营土地规模存在较大差异,而不同土地规模农户对农业生产资金的需求、对土地的利用态度以及土地估值都有较大的不同。已有研究多是对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总体需求情况的研究,而鲜少按照土地规模对农户进行划分并探究其需求的影响因素。并且,现有研究多倾向于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而鲜有专门针对农户对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现实需求。基于此,本文对泰州试点地区如姜堰区、兴化市进行实证调查,对不同土地规模农户现实需求进行微观数据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

4 不同土地规模农户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现实需求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1 模型选取

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现实需求可描述为“有”和“无”,即二分离散变量。Logistic模型、Probit模型均适用于研究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问题,其中Logistic 回归不要求数据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适用于对本文数据的分析。因此选择Logistic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4.2 变量设计

本文的因变量为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现实需求,可描述为“有”和“无”,为二分选择变量。自变量归纳为农户个体特征、农户经营特征、产品特征、借贷特征。各个变量具体含义见表2。

4.3 回归结果及分析

本文通过SPSS18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Sig.为0.000,即模型在95%显著水平下显著。具体情况见表3。

教育程度对总体农户、50-300亩农户、300-500亩农户以及500亩以上农户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强,同时更能把握政策机会等。其中50-300亩农户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对小规模农户来说,这种影响更甚。

家庭毛收入对总体农户、50-300亩农户、300-500亩农户以及500亩以上农户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毛收入越高,农户扩大生产的需要就越高,同时其还款能力也越强,则对贷款的需求越高。其中50-300亩农户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对小规模农户来说,这种影响更甚。

经营年限对总体农户、50-300亩农户、300-500亩农户以及500亩以上农户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由于经营初期对生产的投入较大,需要较多生产资金,从而产生了较高的贷款需求。同时,建设初期,由于银行惜贷等原因,融资较难。大规模农户受此影响更甚。

贷款经历对总体农户、50-300亩农户、300-500亩农户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500亩以上农户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有贷款经历的农户对相关政策、手续等都有了解,更倾向于进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大规模农户来说,是否有贷款经历并不是有效的影响因素。

与信贷员熟悉程度对总体农户、50-300亩农户、300-500亩农户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500亩以上农户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与信贷员熟悉会增加农户对相关金融政策、办理手续的了解,更多的从正规渠道进行贷款。

5 研究结论

基于泰州试点农户实地的调研,对不同规模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如下:

第一,不同规模农地的农户对土地经营抵押贷款需求差异显著,需求随土地规模增大呈递增趋势,其中大规模农地的农户对抵押贷款的意愿与知情度均较高,小规模农地的农户虽知道土地抵押贷款政策,但因“土地少没必要”“手续繁琐”等原因意愿较低,中等规模农地的农户对抵押贷款的需求趋于两者之间,未来有一定潜在需求;

第二,土地经营抵押贷款需求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本文计量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土地面积、家庭毛收入、是否有其他贷款经历和与信贷员的熟悉程度对需求影响较大。家庭毛收入与土地抵押贷款需求呈正相关,表明生产规模越大对资金需求越高。农户性别、年龄对抵押贷款的需求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农户更倾向于抵押贷款。利率越低,农户越倾向于申请土地抵押贷款。信贷员与农户越熟悉, 越有利于农户对了解土地权抵押贷款政策,从而农户更有可能申请土地抵押贷款;

第三,50~300亩的农户在受教育程度、家庭毛收入、是否有其他贷款经历和与信贷员的熟悉程度等因素對抵押贷款的需求上显著于300~500亩和500亩以上的农户,其中500亩以上的农户对以上因素均不太显著,说明亩数更大的农户对贷款的需求更大,其他因素已对抵押贷款需求影响较小。

6 政策建议

由上文分析,土地抵押贷款政策有广泛的现实需求,潜力巨大,实施空间较大。为保证土地抵押贷款政策的正常有序运行,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户农地规模对申请人分类对待,500亩以上特大农户对土地抵押贷款需求较高,应放款贷款限制、简化手续,提供贷款的便利条件,争取贷款人循环贷款,实现金融机构与农户的双赢。同时金融机构应同政府部门合作,继续宣传土地抵押贷款政策在中小型农户中的认知;二是增加农村土地抵押贷款试点地区,从调研结果看,大户农家对抵押贷款有刚需,土地抵押贷款这一新型金融产品有很大潜力;三是引入第三方对土地进行评估,科学量化一块土地的应有价值,为未来包括农地经营权在内的农村产权定价积累经验;四是鼓励保险公司发展针对农地抵押贷款的保险业务,降低贷款风险,同时保险公司应加强农业保险创新,提高对农户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谢宁.关于泰州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探索实践[J].金融纵横,2016(4).

[2]徐美银.农民阶层分化、产权偏好差异与土地流转意愿——基于江苏省泰州市387户农户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2013(1).

[3]高伟.积极构建农地金融制度[J].江苏农村经济,2007(7).

[4]林乐芬,赵倩.推进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创新——基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J].学海,2009(9).

[5]曾庆芬.产权改革背景下农村居民产权融资意愿的实证研究——以成都“试验区”为个案[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1).

[6]肖诗顺,高锋.农村金融机构农户贷款模式研究——基于农村土地产权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0(2).

[7]王平,邱道持.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土地抵押贷款需求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2).

[8]孙丽丽,陈兴中,李富忠.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J].广东土地科学,2011(4).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编号201710307027X。

[作者简介]席东琳,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虞楚楚,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雷育松,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
江西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现状分析
农地流转制度的现实困惑与改革路径
淅川县林权抵押贷款实施的困难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