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探究

2018-09-21傅宇

现代交际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发展前景生态文明环境保护

傅宇

摘要:绿色管理是将环境保护概念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将工人的生存环境纳入经营指标内,它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要求在企业管理中时时处处考虑环保、体现绿色。本文主要通过探究绿色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发展进程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探寻绿色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绿色管理 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2-0038-02

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都离不开管理的有序保障,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管理理论来指导。21世纪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生态危机凸显的时代,绿色管理理论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管理应对复杂问题的空白,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既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对策,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一、绿色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資本主义下的传统管理存在缺陷

1.资本主义下的传统管理对于工人权利的忽视

在早期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存条件是十分艰苦的,恩格斯曾经描述过,在18世纪的英国,工人阶级在污水遍地、蚊蝇肆意、臭气熏天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同时还要受到资本家的压榨。资本家不择手段地对工人阶级进行剥削,使工人成为资本家牟取暴利的机器,不停地进行扩大再生产,使资本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资本主义下的传统管理无法提高工人阶级的地位,无法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最终的结果就是“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1]

2.资本主义下的传统管理对于生态价值的遗忘

资本主义以资本的积累和扩张为最终目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一切代价提高经济产值,通过对环境的牺牲换取经济的增长,自然被当作获取利益的一项工具。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管理就其形式来说是专制的 ”[2],资本主义管理的专制不仅体现在对工人的无情压榨,而且还体现在对生态的破坏上,在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下,西方管理模式的特点就是主宰与改造自然,以往对自然的敬畏也早已消失。资本家为满足他们的欲望对自然贪婪地索取,然而他们的欲望是不会得到满足的,因此他们对自然的剥削是永无止境的。

(二)绿色思想的传播

1.有影响力的绿色著作发表

1962年,雷切尔·卡逊所著的《寂静的春天》是人类第一次对“征服大自然”的传统意识理念进行质疑,呼唤起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环境问题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各大环保组织应运而生,拉开了现代环境运动的序幕。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第一次提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极限的,预测了未来的发展方式,试图寻找一种全球均衡的发展模式,指出“全球均衡状态,可以这样来设计,使地球上每个人的基本物质得到满足,而且每个人有实现他个人潜力的平等机会”[3]。1973年,《浅层生态运动和深层、长远的生态运动:一个摘要》的发表标志着深层生态学理论的形成,绿色运动从“浅绿”走向了“深绿”。这些绿色著作的陆续发表,使社会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开始觉醒,推动绿色思想进一步发展。

2.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首先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百姓自发走上街头,有组织地发起绿色运动,抗议企业对环境污染的漠视的态度,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自然,捍卫他们的家园。在西方开展的环境运动与和平运动、反种族运动、妇女解放运动等结合在一起,激烈地冲击着社会的各个层面,“环境运动从仅仅关注自然环境本身,变为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类状况的相互关系”[4],这就要求人们从更高的层面上来把握生态问题,将生态问题与人类生存联系起来,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工业文明的基础。

二、绿色管理理论的演变

(一)绿色管理理论的诞生与发展

1.视技术为重心的绿色管理理论

最初的环境问题只是出现在局部地区,西方资本家认为除了盈利以外的行为都是没有意义的,并且单纯地认为这类环境公害问题可以仅通过技术手段在产品生产末端进行污染物治理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一时期的污染治理停留在“谁污染,谁治理”的初级阶段。这样的绿色管理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我们面对环境问题的应有态度,但是由于这一理论仅仅停留在对现有的单一类污染或环境要素的关注,一旦遇到未知的环境问题就会茫然失措,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随之出现。

2.视经济为重心的绿色管理理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出现,加之前期针对污染治理技术的关注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并且随着西方绿色运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可持续发展,学界和企业界的目光投入到环境管理上,认为企业在管理中作出最优化选择可以明显减少与环境的冲突。“人们认识到酿成各种环境问题的原因在于经济活动中环境成本被外部化”[5],但是这种视经济活动为核心的管理理论受到社会运行准则的制约,缺乏一种独立性,只是对早期理论的一种小修小补,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3.视社会发展为重心的绿色管理理论

经过多年来对环境问题的不断探究,人类终于领悟到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改变人类的发展观念。1990年德国学者霍普分贝克完成了《绿色管理革命》,第一次在学术著作中使用“绿色管理”一词。1995年根据哈特在《基于自然资源的企业观》一文中指出,未来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企业的优势也来自于自然环境。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修复割裂开来的做法是不合逻辑的,因此应当从多维角度来面对矛盾,将环境保护概念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将工人的生存环境纳入经营指标内,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环境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绿色管理的发展趋势

1.绿色管理将逐步明确化

随着生态危机的爆发与经济全球化,企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驱动着企业改变管理模式,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这不仅有外部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约束,更重要的是企业需要通过绿色管理改进生产过程,节约资源,改善周边环境,从而提升品牌形象,做有意义的赚钱生意,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引导企业的价值观从功能取向转移到过程取向。[6]在这个趋势下,绿色管理的表现形式将从隐含转向明确,应用领域也会进一步扩大。

2.绿色管理体系逐步规范化

每一个成熟的管理体系都需要一套与之配套的标准对它进行规范。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确定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随着市场上针对企业的环境标准的陆续出台,企业需要通过相应指标才能进入更多的优质市场,并且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而没有通过环境标准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将无法在竞争中得到平等的地位,甚至会被淘汰出局。通过标准的设立,可以督促企业采取绿色管理,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产经营模式,从而对绿色管理起到推广作用。

三、绿色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一)綠色管理蕴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在《荀子·富国》中有“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汸汸如河海,暴暴如丘山[7]”, 追求的是自然、经济与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可持续发展,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绿色管理要求的是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对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做到对自然的影响最小化。在《周易·复卦》有这么一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强调阴阳反复是宇宙的自然规则,宇宙是循环运动的,是对循环的最基础的探究。运用“阴阳增长”的规律,设计社会物质生产的物质循环利用系统,实现废物还原和废物利用,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思想,绿色管理理论要求的是关注生态环境与工人的安全健康,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这一理论模式与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

(二)绿色管理符合马克思主义理念

绿色管理提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资源有着不可逆的依赖性,经济发展需要自然资源作为基础保障,绿色观念要求我们明确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是依托于自然的供给。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对工人和环境的双重剥削,是一种贪婪的破坏,绿色管理模式试图改变这一错误的模式,通过提高工人的地位,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马克思主义也十分关注这种双重关系的稳定,他指出“人类生活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活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活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8],只有能准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绿色管理理论适应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针对当前中国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我们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确保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进步。生态文明建设仅仅通过政府的监管是一定不够的,更需要走一条自我管理的道路,企业应当主动承担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积极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加快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淘汰落后产能,走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模式需要一种更为合理的管理体系来指导,绿色管理要求企业把生态文明和绿色经济纳入发展战略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有利于企业遵循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方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发展。

绿色管理理论既蕴含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又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理念,更是紧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潮流。由此可见,绿色管理理论是适应中国发展方向的一种管理理念,具有一片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资本论(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3]余谋昌,王耀先.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众与环境——1988年环境状况[R].

[5]叶文虎,张勇.环境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6]仝允桓,贾峰.绿色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7] [8]余谋昌.环境哲学: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发展前景生态文明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