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图书需要有营养的“正餐”

2018-09-21石皓

收藏·拍卖 2018年4期
关键词:正餐文盲普及

石皓

从事媒休工作很多年,有很多的出版辛向我推荐他们历年来出版的艺术图书。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嗜书如命的读者,也经常去一些图书展销会、订货会、博览会等,面对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一些书籍,喜忧参半。从2003年以来,出版业改制以后,兴起的大批图书公司如雨后春笋,像磨铁、新经典、时代华语、博集天卷等,艺术图书良莠不齐,读者口昧的偏颇,就成为文化中普遍的审美缺失。

有一次与中华书局的朋友聊天,谈起一些艺术图书,其实审美的误导坑害了很多人。吴冠中曾说:美盲的危害要比文盲更甚,因为文盲可鉴定,美盲是跨界的;文盲坑自己,美盲还祸害别人。我们时代的审美是两极化的,以不懂充数高雅,以媚俗滋养小资,这就是典型文化的“肌无力”,只重视肤浅的消费文化。

商业消费时代,构成了我们生活的“日常”。经常在书店里能看到一大批的畅销图书,这背后是一个趋利的集团性行为,是一个附庸风雅的万能公式。据我认识的作家了解,一个有市场号召力的写作者,他开图书公司,招一批的写手,以模仿他的写作风格,一个月一本图书出版上市,这不但可以巩固他日益增长的市场粉丝,而且对图书码洋收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就是作家速成的创作范式。这不过是山隅一角,但是突显了一个时代审美的误读背后,是一个个利益机器的生产方式。

譬如“蒋勋热”背后,是一种自带光环的作品消费,因为一群有着风雅病的年轻人拥护,门槛相对而言低。与很多在学术领域,不断论证、研讨的专业著作不同,他们的认可来自市场环境的供养。回过头来看,蒋勋的作品有“两伤”:一种是漫无节制的过度抒情,过度曲解与消费经典绘画,这是一种虚弱的抒情,姑且称作“软伤”;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常识的“硬伤”,譬如《美的沉思》中,“汉朝是一个延续了三百年的帝国”以及“魏晋三百多年”,这些对历史朝代的记忆偏差,学问未免也太轻浮与有失严谨。

同比随有傅雷、汪曾琪、豐子恺等作家的艺术著作不断再版,首先从艺术普及上来讲,傅雷、丰子恺是以作家身份来书写艺术,在专业艺术领域,算是抒情性的谈资,实践参考的干货并不多,无助于艺术的完整普及。读者的认知,其实来自消费的娱乐时代,对无力、瘙痒、唠叨的鸡汤温补,十分感兴趣,不然“正太”“伪娘”“小鲜肉”等网络词汇,充斥日常生活,其实是文化“肌无力”的表现。

对艺术的普及,尤其是图书的筛选机制上还是应该严谨起来,做到平衡艺术读者的趣昧。把正能量、有价值、正确常识的信息做到有理有据,张弛有度。坚守传统、开拓创新,结合时代文化的正常特征。学术有所为,有所不为。读者有所获,有所舍。剔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温补,多加入一些有营养的正餐,文化的盛宴才能真正丰富与鼎盛起来。历史留下来的,一定是经得起考验的经典之作,只要做到正常的宣传与普及,读者眼中的明灯,一定能普照大地。让我们自身的艺术趣味与审美,不再充斥着“金钱至上”的铜臭昧。艺术著作的干净与有力,才是文化复兴的内在促动力。

猜你喜欢

正餐文盲普及
《假文盲》的启示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未来的超市
“新文盲时代”
明证
心甘情愿,掉进零食的陷阱
印度人不爱正餐好零食
承诺,不过是甜品
承诺,不过是甜品
全民扫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