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尼斯,海面上飘浮的老城

2018-09-21

看历史 2018年8期
关键词:圣马可威尼斯教堂

没有到过威尼斯的人,无法想象威尼斯的美;到过威尼斯的人,无法忘却威尼斯的美。这座浮在水上的城市,有着古老精美的建筑,也有着令人担忧的未来。

威尼斯的街巷,像层层叠叠的书架

没有到过威尼斯的人,无法想象威尼斯的美;到过威尼斯的人,无法忘却威尼斯的美。

脚下的河,河中的船,映在亚得里亚海的天空下,熠熠发光。在苍茫的烟水暮霭中,广场上高耸尖削的钟塔、圣马可大教堂壮丽的圆顶、执政官宫殿那有如缀着蕾丝边的城墙,全都神话般地渐渐显现出来,令我心头无端浮起“航向拜占庭”那首诗的意象来。

圣马可广场外的海面上,停泊着一长排十分精致的“贡多拉”(一种只能乘坐6人的小船),每条船上都站着一位高大英俊的意大利“艄工”,统一身着中世纪衣着,红黑相间,煞是好看。

威尼斯有一百多个建满房屋的岛屿,四百多座连接岛屿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桥梁。大部分房屋的正门开在岛上陆地一边,后门却是临水的私家码头。因而,在威尼斯如果想走捷径,就得不断地上桥下桥,穿街入巷;如果想省力,便是乘船渡河。河道大多很窄,像一条条水上胡同,船身必须细长才好穿行,所以这里独特的风景,便是那种月牙式两头翘起的贡多拉。

见到我们,那些“艄工”便纷纷上前来拉生意,只是这贡多拉的价格不菲,每只船要约800元人民币,时间约一个多钟头。

人坐在船上一点儿也不自由。我同两位画家没有接受这份邀请,决定以脚为交通工具,穿越桥梁架起的水路,体验威尼斯水城的美。

信步前行,才蓦然发现威尼斯的街巷像书架,家家户户的门扉是书脊,太阳西沉的城市便是那安静的图书馆了。我们穿行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听到华丽的音乐如水般从书架的某个书笺里流淌出来,驻足聆听,浑身被音乐浸润得湿透而快乐无比。这是第一次在异国他乡听到如此美妙的乐章,不禁吟出“音乐与水是孪生”的句子来。

沿街入巷,青石铺就的古朴地面被游客的步履踏得光可鉴人。小径两侧店铺接踵,大部分都是出售工艺品,自然其中也少不了面具。

水面割开了两岸的铺面、教堂和住家。桥连接起破碎的陆地,像针线一样织出了一个“完整”的水域。河道蜿蜒,“桥网”纵横,计算它的数量显然是徒劳而乏味的,倒不如深入那“河巷水陌”中去看一看水城的平常人家:五六层的小楼比比皆是,砖石构造,淡红色的外墙,这仿佛是意大利的“国色”,几乎所有窗台的铁栏上都垂着翠绿和粉红——叶的丰腴,花的灿烂,是向春天致意,还是向游客问好?

圣马可大教堂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闻名全世界的巨大广场

楼与楼缝隙处的水面上停泊着家用小艇,平常得就像我们楼道下停放的家用轿车一样。威尔第的《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小仲马的《里戈雷托》都从这里走向世界。晨曦中的桥埠,老墙中的窗台,以及窗台上搁着的那盆黄玫瑰,在雾中都显得那般诗意。

在圣马可广场,聆听威尼斯的心跳

眼前的威尼斯城被运河分割成两半,运河是威尼斯的“大街”,呈“S”形状,全长4公里,宽50米,最深处有5米。水面是“街道”,汽艇是“巴士”,码头则是“站台”,在没有斑马线的“街道”上,时常有不守规矩的海鸥从“车”前横穿。

我们坐上一艘“水上巴士”,迎着海风一边畅快地呼吸着潮湿的空气,一边左顾右盼,频频拍照。“大巴”顷刻间就来到了圣马可广场。这里正是威尼斯的心脏。

圣马可广场是闻名世界的巨大广场,梯形广场长约170米,东边宽约80米,西侧宽约55米。有人说,“圣马可”是威尼斯的全部,在我看来,未免言过其实。不过,当我第一次站在圣马可广场时,它出乎意料的美丽与壮观还是深深地震撼了我。广场入口处矗立着两根高大的圆柱,一根柱子上站立着一头双翼雄狮,象征信念與力量,此乃威尼斯城徽“飞狮柱”;另一根柱子上是手执权杖和天平的女神,象征权力与公正,那就是保护神“圣奥多尔”柱。

融合东西方建筑特色的圣马可大教堂,古朴而高耸的四角形威尼斯尖塔,哥特式风格的总督府,林林总总的精品店,怡然自得地喝着咖啡、享受着阳光和海风的游客,自娱自乐但琴技高超的街头演奏家,再加上数以万计的“肥鸽”和时不时戴着奇异面具走来走去的小丑,将圣马可广场装扮成一个盛大的舞台。

圣马可大教堂绝对是这舞台上最浓重的一笔色彩。它始建于公元829年,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它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融合了各个世纪不同的建筑风格。从外观上,它的五座圆顶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源自拜占廷的繁复风格;大型拱廊和奢华的大门又分别以罗马时期的小圆柱和浮雕装饰,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

进入教堂,其穷尽奢华更让人惊叹,这里不像宗教的圣殿,倒象一座金光闪烁的皇宫。从地板、墙壁到天花板上,到处都是细致的镶嵌画作,其主题涵盖了十二使徒的布道、基督受难、基督与先知以及圣人的肖像等等圣经上的故事,这些画作都覆盖着一层闪闪发亮的金箔,使得整座教堂都笼罩在金色的光芒里,而当中最惹眼的莫过于内殿中间最后方的黄金祭坛,祭坛之下是圣马可的坟墓。

祭坛后方,高大的纯金装饰屏绝对是黄金艺术的极品之作。屏面上有80多幅描绘耶酥、圣母、门徒马可行事的瓷片,镶嵌有2500多颗钻石、红绿宝石、珍珠、珐琅等珠宝,可谓宝中至宝。教堂中央的圆顶是一幅耶稣升天的庞大镶嵌画,是由当时威尼斯最优秀的工匠在十三世纪所完成的。

辉煌无比的总督宫位于圣马可广场的西面,是一座建于15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下面两层白云石的尖拱柱列敞廊,具有浓厚的哥特式风格,气势非凡。内院有18世纪初建造的“巨人梯”,30级的大理石台阶上部竖立着战神和海神的巨大雕塑。而楼内的“金梯”,则是因两旁的涂金墙壁和头顶的华丽壁画闻名于世。

宫内馆藏丰富,维罗内塞的《威尼斯的胜利》、堤埃坡罗的《海神向威尼斯献礼》等均在其中。二楼议员会议室中的丁托雷托的《天堂》长22米,宽7米,画中有700多个人物,被称为世界最大的油画。

从这儿下楼梯就是一座“叹息桥”。据说从前的犯人行刑前都会经过这里,他们走过长桥最后一次眺望人世时,是叹息生命的美好,还是咀嚼人生的苦短?我们都不得而知。

街头巷尾的威尼斯商人

著名作家冯骥才来到这里,曾为那些数百年泡在水里的老房老屋担心,怕的是在底层的砖石早已泡酥了,“一层层薄砖粉化得像苏打饼干,那么淹在下边的房基呢?一定更糟糕,万一哪天顶不住,不就‘哗啦一下子坍塌到水里?”身临其境,我同样有这样一种担忧。

其实,我们的担忧是多余的。原来,威尼斯所有房子并非建在水里,整座城市建立在一群由118座小岛组成的群岛上,被几十亿根深入淤泥的树桩支撑着,并由400座桥相连接。

飞机降落时,从空中俯瞰,还可看见大片的水域中间是一块块滩地。虽然威尼斯濒临亚得里亚海,但这里的水却不是纯粹的海水,它们一部分来自内陆河流的淡水,与那些海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澙湖。古代的威尼斯人,就在这澙湖中的滩地上,打下密密麻麻的木桩,中间再填上沙砾,上边铺上一种又厚又大的石板(据说这些石板是经亚得里亚海从斯洛文尼亚的伊斯特拉运来的),再在石板上面叠砖架屋,这样的“地基”,得以让威尼斯一直“浮”在水面上。

精美的玻璃制品是威尼斯最具魄力的商品,五彩缤纷,晶莹剔透,大街小巷都有售卖这些玻璃制品的商店,不过动辄上千欧元的价格,往往让人过过“眼瘾”后选择离开。不管你买与不买,倚门而立的店主都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这让我想起莎士比亚写过一部戏叫做《威尼斯商人》,呈现在我面前的这些“威尼斯商人”,是本分中透着几分文雅,老实中透着几分孤傲,但无论从眼神里还是经商过程中,几乎看不出奸诈之气。走进一家商店,推门进去,店内坐着一位老人,在看了几件货品后画家小心翼翼地问:“能不能便宜一点?”老人看也不看,抬手一指,说:“门在那里。”

停停走走看看,拐过一街又一街,走过一桥又一桥,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远离圣马可广场。当我们决定往回走时,才发现迷路了。买张地图一看,我们离圣马可广场已超过十条街道。

我们慌了,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背着摄影包,沿着圣马可的指路牌一路狂奔。上了年岁的画家呈痛苦状,可还是经不住美景的诱惑,仍然不停地拍摄。足足跑了一个钟头,我们才回到了圣马可广场。

威尼斯的坚守和困扰

威尼斯这样的城市,总是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旅客。但是,威尼斯人很清醒。他们并没有一味迎合游客,而是尽量保持自己城市的品位和历史的真实。城市所有建筑不能随意改建,不能改变原貌,那些看似已经“千疮百孔”的外墙,如果必须翻修,也得听取专家的意见。凡是专家认定的“翻修”,政府出资七成,必须让每一个“细节”都修旧如旧。正是这种执着与坚守,让游客看到了百年前、千年前的威尼斯模样?

不过,旅行者也不无担心地看到,涨潮时漫过圣马可广场的海水水位越来越高,次数越来越频繁。20世纪上半叶,威尼斯就遭受了19次水位超过110厘米的潮汛袭击,而到了下半叶,这个数字猛增为150次。这场大洪水的直接后果,就是威尼斯海洋管理委员会的诞生,其宗旨就是使这样的灾难“永不再来”。尽管天公作美,随后30年中没有一次洪水打破这个记录,但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始终没有停止。威尼斯人必须时时加固、升高堤坝。那片隐藏在堤坝后,海拔比圣马克广场还要高出十米的大海,成為一柄高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02年,威尼斯海洋管理委员会计划启动大规模机动防潮闸工程。这个别出心裁的防潮闸的主体是由79座宽度、高度皆为65英尺的中空钢闸组成,用巨大的铰链固定在澙湖与亚得里亚海的交汇处。在水位正常时,这些钢闸蓄满海水,平置于湖底,当潮汛来临时,管理员就会向钢闸中注入压缩空气,排空蓄水,并控制铰链升起钢闸阻挡海水进入。

随着旅游的人流不断增多,威尼斯面临着重重压力,总共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区里,每年要接待2000多万游客。威尼斯市政当局曾经公布过一份调查报告,短途旅行游客平均每天只花半个小时观光,却要花将近五个小时在圣马可广场附近吃喝;每个夏季,短途游客高达1300万人次。这个时候,大街小巷都是手持相机和手机四处拍摄的游客。住在这里的原住民,有时出门都很难。

海风阵阵吹来,初秋的威尼斯傍晚已有些许寒意。岸上明亮的灯光倒映在湛蓝的海水中,小船宛若在仙境里遨游。游客们兴致未减,岸上最热闹、最明亮的地方,都是饭店和酒店。我们这些外国游客,几乎扮演了威尼斯的临时演员,给威尼斯点缀上一抹亮丽的景色。

威尼斯廊桥

飘浮在海面上的威尼斯

交织而狭窄的水上胡同

猜你喜欢

圣马可威尼斯教堂
寻常威尼斯(节选)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又淹了又淹了
威尼斯
天然大理石教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圣马可大教堂的建筑风采
走访威尼斯圣马可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