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及民生取向

2018-09-21郭威

中国广播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

郭威

【摘要】传播特性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或特质。掌握交通广播新闻传播特性,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其传播规律,以发挥交通广播新闻的传播优势与功效,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服务受众。交通广播新闻要坚持本土化,多采用开放与互动式、即时性与评说式的新闻,强化民生取向。

【关键词】交通广播 新闻 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广播新闻的传播符号较为单一,声音(解说词、音乐、音响)是其唯一的传播符号,一切传播内容都必须通过声音的形式来承载,是单一通道的信息传播活动。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广播通过各种声音形式传递文字、画面信息,表情达意,因而在广播新闻制作中必须重点考虑受众的听觉习惯与特征,以利于收听、记忆和理解。

广播新闻虽然欠缺报纸杂志的深度,也没有电视新闻强烈的视觉冲击,却有其他媒介所不具有的特性,即伴随性。受众可以一边收听广播一边从事其他工作。当今社会,手机、平板电脑只需要下载相关网络音频客户端就可以收听广播节目内容。广播电台不仅加强了与传统报纸杂志、电视台的交流,同时也在与新媒体等合作中日新月异,建立了多元化的广播传播平台,从“聚堆围拢收音机听广播”发展到“打开电视、电脑、手机听广播”,进一步拓宽了广播的发展领域。

一、交通广播新闻的传播特点

(一)内容的真实客观性

真实客观是新闻赖以生存的首要要素。与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以语言文字尽可能真实地还原新闻现场相比,广播新闻则以其现场的实证性、快速的时效性,把客观现场的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可以根据自己所听的内容,判断新闻事实。尤其是现场直播报道中的细节描述,更是给受众展示了一个间接真实的媒介环境。交通广播新闻在特定的时空中,用声音记录客观真实的点滴事实,极大地满足了受众“我在现场”的心理感受。当然,在采访记录的过程中,由于记者会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判断和媒体立场,所以现实中不存在“纯客观”的新闻报道。这里所说的客观,是在坚持客观公正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向受众呈现事实,最大限度地避免个人主观选择。

移动互联时代的交通广播,可以采用图像、声音、文字等多元传播方式,只要“能看或能听”,受众就可以接收到新闻信息。尤其是多通道综合感知传播,相比过去单一的声音传播,使受众更容易理解,且不需要过多思考。这使得新闻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新闻传播的效果也更好。

(二)传播的广泛性与强渗透力

交通广播新闻传播广泛,且相比报纸杂志订阅费,广播新闻不需要分批次产生购买费用,因而更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此外,交通广播新闻还具有较强的渗透性特征:第一,高质量的传播效果。交通广播的受众主要是行动中的人群,教育水平和经济收入相对较高,此类人群关注社会、关注经济,具有较强的收听欲望和消费能力,信息的反馈效果较好。第二,新闻形式的多样性。交通广播新闻表现方式灵活多样,除了传统的主持人播报,还经常结合交通发展情况、路况信息、交通事件等,邀请专家、受众走进直播间,一同交流探讨,更易被人接受,也易于传播。第三,新闻内容丰富多样。交通广播新闻内容丰富,聚焦交通又不限于交通,受众在车中即可了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的最新消息。

(三)传播内容的不易保存性

交通广播新闻是线性传播,声音转瞬即逝,未能给受众留出过多的思考时间(除非提前录制或选择网络软件反复收听,但一般家庭并无保存设备),受众只能顺序接收,从信息的选择到信息接受,再到信息的二度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较大局限性。且受众在收听交通广播新闻时,大多处于“伴随性”状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多数交通广播节目现已开发了新媒体平台,在扩大传播途径、传播范围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受众。

二、交通广播新闻的民生取向

大众文化是一种与现代化、都市化相联系的特殊文艺形态,在精神上具有民主性与大众性。大众文化的目的就是丰富大众的生活,让人们从中有所收获,获取愉悦,释放生活中的压抑感。社会新闻的巨大生命力在于它如实反映了我们生活中所具有的平民精神品质。有专家把它归结为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即以百姓的眼光看社会,以百姓的眼光看生活。交通广播及民生新闻的追求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

(一)地域化与本土化新闻

就像交通归属地管理一样,交通广播的民生新闻节目选择的大多是那些更地域化、本土化的新闻,交通广播记者的话筒对准的常常是交通参与者、交通工具的操控者和交通行业的管理者等,新闻采访素材的选择往往在本频率覆盖的区域中。

(二)开放式与互动式新闻

交通广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利用社会力量办广播。一方面打破了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空间,吸引了交通部门的工作人员、专家学者参与节目,还有大量的路况业余通讯员,增强了节目内容的广泛性。另一方面,来自生活一线的各界人士走进广播,也增强了信息的实用性和内容的贴近性,这不仅是交通新闻采编播流程的改变,更是广播新闻报道与广播受众有效互动的不二选择。

(三)即时性与评说式新闻

在车水马龙的城市早晚高峰时段,交通广播记者不仅对需要道路交通、公交地铁等方面的通行情况进行报道,对停车场空余车位、查处违法停车等情况也要做实时报道和及时提示,更会从经济延伸、技术展示、听众感受、消费意向等方面进行评说式报道。并就交通路况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如非法营运车辆大肆揽客、贩卖假停车证等问题及时进行热线调查。即使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传统交通广播的这些具有个性化的功能依然无法被撼动,强化这些功能可以进一步彰显交通广播新闻的独特作用和价值。

三、结语

交通广播新闻合理高效的编辑有利于交通新闻主题的深化,可以采用短評、述评、评论等多种形式。要站在城市管理者、司机、乘客的角度去采写、编辑交通新闻,努力让所编播的交通新闻清晰、准确、亲切、通俗。

参考文献

1.刘文星:《交通广播助推和谐社会发展》,《新闻采编》,2007年第4期。

2.拱明:《着眼于长远做活“大交通”——吉林交通广播“突围”策略》,《声屏世界》,2007年第11期。

3.华惠娟:《论交通广播电台的经营与发展》,《视听纵横》,2007年第4期。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总编室)

(本文编辑:宁黎黎)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
人物采访技巧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
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保证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