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三大航运中心建设 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

2018-09-21叶红玲

中国水运 2018年7期
关键词:黄金水道经济带航运

叶红玲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长江实地考察长江经济带建设,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航运中心是现代航运体系的核心支点,也是让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

1“三大航运中心”建设提速

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新时期党中央确定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一轴”就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纲要》明确,发展现代航运服务,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培育高端航运服务业态,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服务。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指出,推进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建设是引领长江水运发展,提升黄金水道功能的关键性举措,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司长费志荣表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发挥黄金水道优势关键在于发展航运中心。长江经济带航运中心建设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绿色化理念、综合化布局、高端化服务、一体化发展。上海、武汉、重庆、南京、舟山是长江经济带航运发展的“五心”,要加强区域互动合作、协同创新,积极探讨沿江合作机制。

坚持新發展理念,打造高质量的长江航运中心建设,就是要整合岸线、航线、锚地、集疏运通道等资源利用,推进全流域港口一体化;推进多式联运工程建设,制定和完善多式联运标准规范;加快江海联运服务基地建设,打通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两个体系,提升黄金水道的运输效能;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推广三峡船型以及江海直达、干支直达船型;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优势;加强信息共享,打通航运中心之间阻隔;推进绿色航运发展;协同发展高端航运服务,拓展航运中心业务范围,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瞄准自身短板,大力提升软实力,不断发展航运服务业,在各自区域都实现了长足发展,各有所长。同时,三大航运中心不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而是彼此协调呼应、互为支撑,实现了“龙头牵引”、“龙腰支撑”、“龙尾摆动”的协同、融合发展格局。

2上海:打造国际化航运中心

上海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中国沿海经济带的交汇点,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上最大和功能最为完善的城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长江经济带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等国家战略意义重大,分别具有“龙头”“试验田”及“桥头堡”的作用。

2016年8月,上海市发布《“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提出深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进一步完善物流集疏运体系,加强海运、航空物流基础服务,巩固上海海空枢纽港地位;服务全国港航业发展,以航运交易、航运金融、信息咨询、临空产业、“互联网+航运”等为抓手,优化服务,培育市场,提高高附加值航运服务的市场集聚度,基本形成现代航运服务中心;率先开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优化航运发展环境,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勇于落实国家战略,上海在已经过去的9年里航运业高速发展,成绩显著。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023万TEU,自2010年起连续8年问鼎世界第一。2017年上海航运交易所旗下的“上海航运指数”商标也注册成功,至今已经覆盖17大类、200余个价格指标,成为航运市场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2018年4月24日,上海市发布《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功能专项行动,完善海港枢纽服务、提升空港枢纽服务、优化邮轮港服务、打造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现代航运服务,到202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能力进入世界航运中心前列;枢纽港吞吐量和航运企业、机构集聚等为代表的要素集聚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具备完善的航运配套服务功能,能为行业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对外辐射能力较强,服务市场达到一定规模,从而带动长江中游和上游的武汉、重庆航运中心建设和沿江港口群发展。

3武汉航运中心撑起奔腾的长江“心”

武汉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在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着“龙腰”的作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下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呼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对实现长江上、中、下游航运和沿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及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发挥长江水运优势,促进长江中游地区对外开放和沿江产业发展,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战略支点。

2016年6月,湖北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快建设长江中游“六中心、两体系”,即综合交通运输中心、多式联运中心、高端航运服务中心、航运金融中心、对外开放中心、产业集聚中心、绿色航运体系和应急救助体系,把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打造成通江达海、辐射中部、面向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规范化内河智能航运中心,初步形成资源高度集聚、服务功能齐全、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便捷高效的内河航运体系,带动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为沿江产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撑。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内容,已成为湖北省新时期创新发展的新名片,服务流域经济的新枢纽和促进沿江经济带、城镇带建设的新平台。几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全力以赴,积极推动航运中心建设取得实效。

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说,近5年的时间里,武汉打造国际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在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输规模、集聚辐射能力、流域协同发展、产城带动和服务平台等都分别实现大跨越。据统计,5年来,武汉新港港航基础设施投资从50多亿元增加到200多亿元,新建11个集装箱港口泊位,集装箱吞吐能力由120万标箱增至300万标箱,五年增长1.5倍。同时,武汉航交所发展势头强劲,2016年正式运营,首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2017年完成交易额35.8亿元,实现200%增幅;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去年投入运营,4个月共完成进出口总货值4.69亿美元;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能通关服务系统成功上线;招商引资成果丰硕,LNG产业链、港航岸电、港航装备监测和智能港航4大产业项目启动。

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涵盖港、产、城发展的方方面面。为推进高质量的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武汉市隔月就要召开一次航运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会部署工作,据武汉市新港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士介绍,2018年将突出规划引领、加快推进铁水联运、加快推进江海直达1140标箱集装箱示范建造与运营,加快优化现代航运体系,加快推动航运总部区建设,发展临港产业等方面推动武汉航运中心建设全面提速,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武汉中游航运中心,2025年建成流域型航运中心,2035年建成亚太型航运中心,本世纪中叶建成国际型航运中心。

4重庆:“服务+辐射”型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是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大航运中心之一,重庆的定位是“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重庆突出规划引领,构筑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发展大格局。2016年3月,重庆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10项重点任务和10项支持政策,着眼辐射周边、服务流域,把重庆建设成为辐射国内、联通国际的长江上游中心港口城市,到2020年,全市将形成以“一干两支”航道体系和“四枢纽九重点”港口集群为构架,现代化船队为载体,航运服务集聚区为支撑的航运体系,建成“服务+辐射”型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推进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有利于真正发挥黄金水道优势,构建铁公水空一体化、内畅外联、高效便捷、绿色低碳、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全面增强重庆对西部地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有利于畅通向东通江达海大通道、向西国际陆路大通道,形成衔接贯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大格局,促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有利于以港聚业、以港兴城,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全市发展一体化,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全面提高航道整体通过能力,扩大航道通达纵深,加快打造规模适度的现代化港口群,按照“港口、物流和产业”三结合原则,全力推进主城果园等5000吨级大型化、专业化枢纽型港口建设,并全面启动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据统计,2017年底,重庆水路货运量完成1.85亿吨,同比增长11.1%。水路货物周转量占全市交通运输业货物周转量的六成;水路外贸进出口货物占重庆市国际物流总量的九成以上。

高端现代航运服务是衡量一座航运中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作为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开展航运服务业的主力军,重庆航运交易所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引领重庆水运经济从低端走向高端,呈几何级数地放大传统航运业的效能,推动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据悉,截至2017年底,重庆航交所年交易结算额达70亿元以上,累计实现交易额400亿元,航运交易约占长江上游地区航运省际运输量的40%。未来,重庆航交所将不断提升综合信息服务水平,成为内河航运交易信息的集散地、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行业战略的发布台,在稳定秩序、引导市场等方面打造出独具一格的航运大数据重庆样本。

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说:“长江经济带不是一个个独立单元,要树立一盘棋思想。这要求我们不断增强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从整体出发,把握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形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整体合力。”

上海、武汉、重庆分别是我国长江下游、中游、上游最大的开放港口和中心城市,构建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以重庆长江上游、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为枢纽,长江干支流主要港口为支撑、低成本、大运能、服务优、通江海的现代化水运体系,是进一步增强长江黄金水道服务能力、扩大辐射范圍、提升服务水平,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黄金水道经济带航运
航运服务指南
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船期表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航运Ⅱ个股表现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