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如何推动大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

2018-09-21张涛

中国水运 2018年7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绿色

张涛

江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4月26日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万里长江如何实现大保护下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协同推进?近期,多位专家学者在报刊上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和阐释,作为交通水运行业期刊,本刊对近期各界学者公开发表的最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进行了梳理,综述如下,以供交通水运工作者借鉴。

扩大开放 推动发展 抢抓机遇窗口

长江经济带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多位学者认为,在共抓大保护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新的机遇窗口,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发开放,提升竞争力。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长江经济带一直以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对外开放方面,长江经济带沿线则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无论是利用外资、对外投资还是进出口,在全国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但长江沿线的内陆地区,之前在对外开放方面优势并不明显。此次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明确要向“开放”要动力,给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湖北、重庆、四川等传统意义上的中西部省市打开了机遇之窗,有助于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形成。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成长春在《求是》刊文指出,长江流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集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开放于一体,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是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区域。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必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很强的示范效应。长江经济带打造绿色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城市群,将为全球大江大河流域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外包品牌发展报告2018》认为,目前,长江经济带已成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最大集聚地。报告显示,包括南京、上海、苏州、无锡、重庆、武汉、成都、南昌等长江经济带城市形成第一梯队,宁波、合肥、长沙等城市为第二梯队,镇江等城市为第三梯队,在流域空间上集聚打造区域性品牌,形成了结构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专家认为,随着国家不断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加大部署,该区域发展已形成叠加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加强统筹 区域协作 形成发展合力

长江经济带横贯中国东、中、西部,行政区域涉及十一省市,流域范围涉及长江上中下游,在社会生产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不同层次的带状经济区域,协同发展极其重要。有学者认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需要加强统筹,凝聚发展共识,拧紧发展合力。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鄢杰认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既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按照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发展以生态优先的要求,以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约束下的经济发展作为共同目标。鄢杰认为,长期以来,由于九省二市各自发展的基础和经济水平不同,导致各省市之间发展任务、目标和战略差异甚大。跨省合作,一直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一大难点。对此,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陈旧观念,用全局的、整体的、长远的眼光看待长江经济带的未来发展,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机制。这包括中央和省市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省市之间的协调机制、省市和市州县之间的协调机制等。具体协调内容应包括:投资项目的区域布局调整、投资资金的区域分配、专项转移支付的区域调整、产业的区域转移、共同市场的培育、生態利益的跨区域补偿等。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区域协调机构,制定共同的目标,出台相应的各项政策制度或法规来实现。通过区域协调机制的有效运行,加强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经济和生态的一体化联系,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共同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提出,实施好推动长江经济带这一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必须提高战略统筹能力。在切实处理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座谈会提出的五个关系的同时,还需要重点提高以下三大关系的统筹能力。首先是统筹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管两头,一头在政策、资金方面创造条件,一头是加强全流域、跨地区的事务协调和督促检查。省一级要承上启下,把大政方针决策部署转化为实施方案,加强指导和督导。市县层面,因地制宜推动工作落地生根。其次是统筹好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关系。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地区差异明显、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科技人文基础差异明显,必须坚持“一盘棋”思想,共抓大保护,共促绿色发展,增强长江生命共同体的生机和活力,着力解决好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提高发展共同体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再次是统筹好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的关系。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引导资源要素在长江上中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多种实现形式。各级政府都要积极有为,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

共抓保护 绿色发展 提升经济带竞争力

习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要深刻理解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涵,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有专家认为,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要探索平衡与补偿机制,鼓励和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中国方案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罗来军在接受中国环境报采访时表示,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具有特殊的价值和重要性,共抓大保护对于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将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从而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招商吸引力。罗来军认为,在遏制生态系统退化、提高生态水平方面,目前,长江经济带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比如森林面积大幅度下降,湿地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等;在遏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共抓大保护的过程中,对造成水、空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源进行控制或者清理,对能够改造的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进行创新改造,对不能改造或者改造困难的污染工业实施搬迁,或者进行关闭停产,这些手段可以推动实现长江经济带沿岸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在遏制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粗放的发展方式致使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在利用上存在着严重浪费的问题;在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招商吸引力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长江经济带发展通过共抓大保护,可以有效控制污染,极大改善沿线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那么,人们就更愿意到这里来生活、投资和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认为,在流域绿色发展的理念方面,要把绿色发展作为长江流域共同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关键支撑。在全面、严格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同时,科学、合理、有序地利用长江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好做足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文章。在流域经济产业的绿色化方面,长江流域各地区要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之内。在流域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统筹保护方面,要按照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的原则,开展大气、水和土壤环境污染专项治理。在流域上下游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方面,应按照上下游一體化保护的原则,建立区域协商机制。在流域绿色协调发展的基础设施方面,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流域绿色协调发展的方式方面,各地应以流域统筹、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生态富民的理念为指导,在稳扎稳打中寻求发展的突破。

改革创新 联动突破 铸强发展动力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做好顶层设计,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抓成效。专家们认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形成与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实现协同联动,构筑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提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形成与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重点要做好三方面的制度突破:一是优化长江经济带的领导管理体制。要运用流域管理的思维,统筹协调涉江的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各个单位的利益诉求,尽快建立起权威高效的长江经济带领导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二是将有关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在长江经济带先行先试。我们要依靠制度来恢复绿水青山,要利用制度来守住绿水青山,更要通过制度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尽快实施有足够力度的生态补偿机制,纵向生态补偿机制要增强精准性和增大规模性,要鼓励支持沿江地区积极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我守住了绿水青山但是金山银山却是别人的”现象。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力量推动绿色发展。尽快建立绿色生态技术交易市场,支持引导各类先进适用的生态技术在长江经济带率先应用。尽快建立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市场,在沿江地区率先探索建立氮磷交易机制和交易市场。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成长春建议,要协同联动,构建沿江绿色生态廊道。一是规划联动。建议由中央牵头制定完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在已有规划的基础上,加快编制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和保护总体规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形成相互衔接、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从制度安排层面确立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统筹考虑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更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二是产业联动。充分发挥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等优势,形成互为补充的产业链,各地要对产业发展形成共识,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共同抵制高风险、高污染产业,避免个别地区为了眼前利益而侵害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利益。建议通过定期的政府间、行业间联席会议来协商解决上中下游地区产业布局优化问题。三是管理联动。建议对一些由沿江各地政府分散管理的事项,加快建立起各地政府间的联合管理机制,通过联合执法、行政授权、行政委托或派驻等形式,实现沿江行政执法的无缝对接,及时固定证据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避免违法主体利用地域管辖权的变化而逃避法律责任。支持和规范“湖长制”“河长制”,引导公众及社会组织依法开展环保活动。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绿色
长江掠影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追踪绿色的秘密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长江8号
长江8号
长江8号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