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剧自有后来人
——为贾菊兰演唱艺术点赞

2018-09-21张喜明

戏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蒲剧演唱艺术程式

张喜明

《伶人王中王》是山西卫视近年来倾力打造的一档王牌综艺节目。它汇聚全国几大戏曲剧种,聘请原央视金牌“名嘴”白燕升主持策划,邀名家名人点评。首播以来,精彩连连,美不胜收。第二季中的蒲剧青年名家贾菊兰就是在这一片火爆掌声和“硝烟”中呼之欲出的补位名家。她是蒲剧最年轻的“梅花奖”演员,也是山西最年轻的“梅花奖”获得者。她携四百多年传承有序的古老蒲剧而来,为古老的蒲剧艺术增添色彩,展现自己,接受评点,增长才干,开阔眼界。她的闪亮登场犹如“一架桥”,架在蒲剧古老长河之上,上接蒲剧老一辈艺术家的风范,下传蒲剧艺术的古老醇厚。贾菊兰又好似一朵出水芙蓉,给人以清新灵动、青春活力,让蒲剧老戏迷新观众惊讶地发现,她的演唱艺术拓展了古老的传统艺术样式,具有极强的时代审美意识,让观众沉寂的心重新火热起来,拍手称快:蒲剧有人,蒲剧有望,蒲剧老枝依然焕发新春。

纵观贾菊兰在《伶人王中王》舞台上的演唱剧目:《青丝恨》《送女》《花田错》《玉蝉泪》《陈三两》《火焰驹》六个段落,其中有四个行当,不同风格,不同人物,不同的艺术追求。用京剧名家沈健瑾的话说:“贾菊兰在《青丝恨》中的表演很特别,手、眼、身、法、步很到位,是一位功底深厚的青年艺术家。”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查明哲点评:“贾菊兰的水袖表演以‘软功’外化了人物内心活动,体现了戏曲的美学思想。”著名电影电视导演郭宝昌称赞道:“小贾的表演很厉害,很到位,给人一种渗入骨髓的感觉。”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看了贾菊兰在《陈三两》中的演出夸奖道:“她的书法决非一日之功,她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家。”更有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由衷赞叹贾菊兰在《送女》中的表演:“动人、勾人,娇、嗔、怨、怒,有层次,很讲究,细腻逼真,给人水灵灵、毛茸茸的感觉。”

综上所说,贾菊兰的演唱艺术可圈可点,多样又不肤浅,擅演花旦、青衣、闺门旦,还能反串老旦,全面继承了著名蒲剧艺术家筱兰香、武俊英的艺术特点。她戏路宽厚,唱做皆优,表演细致,表情自然,舞蹈身段优美洗练,演唱嗓音清脆,咬字清晰真切,韵味醇厚,声情并茂,委婉大方。更令人惊艳的是她的双手梅花篆字,让专家学者刮目相看,小小年纪竟有这般文化功底,让我们看到了蒲剧的未来、蒲剧的一片广阔天地。

不少研究戏剧理论的专家认为,从贾菊兰身上能更深层次探讨中国戏曲表演的美学特色,从而领略绚丽多彩的蒲剧舞台艺术所蕴含的民族美学观。这一方水土的伶人满怀着自尊与自豪,立足于舞台实践,遵循着地域独特的美学个性,在新时代汲取、扬弃、孕育新的生命力,播撒新的艺术之果。贾菊兰此次的伶人之旅,成为“王中王”远不是她的“梦”。她是满怀着对蒲剧的一片情怀,带着河东大地五千年文化积淀而来,为展现自己,更为展示蒲剧,发扬光大蒲剧的美学特色而来。

贾菊兰在《火焰驹》中饰演黄桂英

通常认为,蒲剧的音乐高昂、强烈,音乐跳动性大,曲调活泼,感染力强。然而,再看当今贾菊兰的舞台演唱,奔放中见含蓄,含蓄中有奔放——柔情豪情总相宜。在《陈三两》演唱中:一声“耳听得堂威吼怒血上涌”如瀑而泄,将蒲剧的奔放特色发挥到了极致。右笔“堂上有贪官”,左笔“民间多沉冤”,双笔“若不严治吏,何来天下安”,抒发乱世之怨怒,需要奔放的激情。言为心声,“设身处地,亡其为我”,这里的激情奔放,并不是贾菊兰所演人物的音乐行动,而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形象化。她的演唱做到了“将曲中之意,形之于声音”“摹仿其人之性情气象,宛如其人之自述其语”,变死曲为活曲,真可谓深谙戏曲“演唱之道”。唱曲就是唱情,其心里有多少激情,曲中就有多少激情,激情就是曲的生命。她的奔放突现了陈三两特定情境中的特定性格,展现了河东人的个性特质。从某种审美特点上讲,没有奔放就没有蒲剧,没有奔放就没有此情此景中被人称道并报以雷鸣般掌声的贾菊兰演唱。

贾菊兰获得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但贾菊兰的演唱绝不是情有多激动,声也有多激动,情有多狂热,声也就多狂热。在《伶人王中王》舞台上的六段演唱,无一不是“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形”,她自始至终本着一个原则“情的奔放和声的含蓄”。贾菊兰的演唱在有限与无限、有尽与无尽之间,见其情之激动,声之优美回环,做到了奔放与含蓄的和谐统一;做到了蒲剧“南路”和“西路”不同流派风格的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为我所用,又不失个性特色”的大美风范;坚持了演员的根本任务是一切从塑造人物形象出发这一基本原则。

但是,戏曲在舞台上塑造人物形象与话剧、歌剧不同,戏曲表演的技巧、程式,不仅决定艺术形象的审美个性,还表现为技巧本身的审美特质——戏曲化。贾菊兰的演唱有人评价:声美,情美,貌美,形美,美美与共,美人之美。这正是蒲剧表演艺术体系里,一代一代传承,传到贾菊兰这位后起之秀,更有意识地在技巧对形象的决定中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创造,以“精、深、奇、美”为审美理想。贾菊兰让这“精、深、奇、美”的形象表演拨动人的心弦,触动人的情感,从而使美的艺术力量燃烧到新的熔点,把蒲剧的审美价值提高到崭新的高度,让蒲剧老戏迷新观众在惊喜中更加迷恋蒲剧。

这一点,贾菊兰在《花田错》中的演唱尤为突出。贾菊兰一改之前大青衣的做派,将花旦应工的小丫环春兰展现于舞台上。小姐幕后叫板落声,春兰踏着欢快的乐点,以优美的身段甩着大辫子碎步上场。她以戏曲特有的虚拟手法,表现搓麻、合绳、捋绳、咬绳头、拢针、穿针、纳鞋底等细节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这些具有生活气息的逼真动作都化成了技巧,都以美的形体固定为程式,程式就成了形式。在贾菊兰的表演中,形式就是内容,而其内容就凝结在形式之中,在规范的程式之中创造,在严谨规范的程式之中获得自由。她的表演处处不忘程式美的追求,但又在美中求真,美中求善,美中求情,让人感觉到内容是朴素的,形式则是复杂的。内容是善,形式是美,让这辩证的真、善、美表演紧紧抓住了观众,给人一种快感,并在快感的基础上,达到广阔深刻的美感。这就是贾菊兰演唱艺术的魅力,也是蒲剧的魅力。

贾菊兰在《陈三两爬堂》中饰演陈三两

通过《伶人王中王》,人们向蒲剧致敬,为贾菊兰点赞。贾菊兰风华正茂,正值演员的黄金年华,她守着这方舞台并不断进取着,像一块海绵,拼命汲取着前辈的艺术营养。她先拜蒲剧名家筱兰香为师,后又转益多师,拜在武俊英门下,学习“俊英腔”,不断地提升自己,才有了今天的脱颖而出。但她没有傲气,做人谦虚而低调。这次在《伶人王中王》的舞台上,她悄然而来,将蒲剧展示在全国观众面前,而又悄然离去。回到河东大地,她又背起铺盖卷赶往寒冬雨夜的泥泞田间、赶往烈日暴晒的乡下草台进行演出。她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感恩这一方水土养育了她,感恩蒲剧前辈栽培了她,感恩领导和同事扶持了她。她不忘初心,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崭新的征程。

猜你喜欢

蒲剧演唱艺术程式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艺术家张峰及其蒲剧
英语程式语可学性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基于Motor-CAD的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机设计
声乐教学中的演唱艺术实践
蒲剧的艺术特色与未来发展展望
浅谈蒲剧在现代年轻人中的传承
从《阳关三叠》中探析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艺术特点
乡音乡情,代代相传——谈蒲剧的传承与保护
京剧“青衣”与美声女高音演唱差异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