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化”并进 强化保障 努力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

2018-09-21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五化老干部全市

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对此,我们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围绕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与山东省、潍坊市《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强化老年大学建设为重点,以创建“夕阳圆梦”老年大学教育联盟为抓手,大力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老年教育供给,把老年教育当成公益事业来办,有力地提升了全市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了老干部思想政治引领和正能量发挥。

市委高度重视,实现保障制度化

一是加强领导机制建设。近年来,寿光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老年教育工作力度,把办好老年大学作为事关民生的大事来抓,优先保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组织、宣传、财政、教育等9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老年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二是保障工作力量。在精简机构的大形势下,将市老年大学升格为正科级单位,增加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4个。三是保障工作经费。办学经费全部列入市财政预算,并随着办学规模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近两年,老年大学教学经费翻了两番,全年经费增至70万元,为全市老年教育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超前规划建设,实现设施现代化

寿光市持续加大文化养老投入,把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纳入全市发展总体规划。2016年9月,投资2亿元、面积1.8万平方米的老年大学新校投入使用,设立了电脑、钢琴、古筝等专业教室22个,配套了展览室、图书室、卫生室、报告厅等活动厅(室)20多个。按照“科技含量高、适合老年人用、20年不落后”的要求,高标准配套教学设施。在每个教室安装了投影仪、电子白板、多媒体触控一体机、视频展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根据不同专业教室的要求分别配备了高端教学设施;在公共活动区安装了中央空调、安全监控、净水系统等,打造了集教学、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场所。

突出特色教育,实现教学体系化

围绕提升老年教育质量,按照“以人为本、因需施教、学为结合、颐养康乐”的办学理念,指导市老年大学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强化政治立校。坚持党建先行,在市老年大学设立了党总支,在书法国画系、声乐器乐系、体育舞蹈系和向阳社区分校分别建立了党支部,所有班级分别建立了党小组,以此为骨干建立了班委会、学委会。依托老干部党校成立“市委党校·老年大学分校”,将培训班次列入组织部门培训计划,列入市委党校培训主体班次,每年举办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和老干部工作者培训班;将政治理论课作为必修课,定期举办形势报告会、专题辅导会,引导老同志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频共振,实现了“党校带党建,党建促管理”,使老年大学真正成为老同志学习知识的大课堂,锻炼党性的大熔炉。二是科学设置专业。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传统科目分层次,新兴科目上档次”,针对老年群体的个体差异、知识水平等,对书画、器乐等传统课程分设初级班和提高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增了健身、瑜伽、电脑、摄影等新兴课程,目前已发展到6大类、3 5个专业。三是规范教学管理。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大力实施“名师带动”工程,从专业协会、高等院校选聘名师任教,现聘任教师32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9人,均为全市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建立了师资后备人才库,共登记各类人才1 0 0多人,其中国家级艺术协会会员18人。健全完善了《系主任、教师、班长工作承诺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39项,开发了“智慧老年大学”办公系统,实现网上报名、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统计分析、OA办公等“一卡通”。四是打造特色品牌。灵活教学形式,经常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体验式教育等各类短期培训。利用公开课的方式,先后开办了国学大讲堂、科普大讲堂,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开设讲座,今年已举办传统文化、养生保健、老年游学等讲座12场。邀请《老年教育》杂志社联办书画大讲堂2期。五是强化教学科研。参照省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行大纲、学制、教材“三统一”,形成了学期、学年、讲座、论坛相补充的灵活多样的学制体系。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师考核体系,定期组织教学观摩,经常性开展老年教育科研和理论研究。今年以来,先后就老年大学党建、老年游学等6个主题成立了课题组。

创建“夕阳圆梦”教育联盟,实现开放办学规模化

市委鼓励市老年大学走多元化办学路子,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创建“夕阳圆梦”老年大学教育联盟品牌,大力探索实施市镇村(社区)联合、校企联合、校校联合“三路并进”的开放办学模式,努力推动老年大学城乡全覆盖。市老年大学与寿光日报社联合开办了高研型“夕阳红学院”,今年以来,分别举办了由中国书协会员、潍坊市书协副主席魏泮玮等任教的书法创作班和与摄影家协会合办的摄影创作班2期,招生120多人。今年6月,老年大学联合市城投集团创办的陶然庭校区揭牌,精心打造医养学结合新模式。积极推进老年远程教育,在所有校区(教学点)建立“老年云课堂”,进一步拓展老年教育空间。

丰富活动载体,实现教育社会化

市委要求全市老年教育要紧贴大局,服务社会,引导老同志正能量发挥最大化。为此,我市通过搭建“三个平台”,努力推动市老年大学向文体活动的展演平台、工作骨干的培训基地、文化养老的示范中心、老干部正能量发挥的高地转型。一是搭建组织平台。按照兴趣爱好组建了老年大学晚霞艺术团、老年书画研究会、诗词楹联协会等8个老干部社团组织,并集中在老干部活动中心落户,吸引老年大学学员和全市老干部中的文化人才、骨干力量形成聚集效应,使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成为老干部人才的“集聚地”和“孵化器”。有组织、有计划地定期组织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活动,引导广大老干部立足实际、发挥特长奉献社会。积极开展老干部志愿服务。在老年大学设立了“全市老干部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和老年大学关工委,充分整合教师、学员和老干部人才资源,建立了560多人的“寿光市银龄人才库”,组建了传统文化志愿讲师团、婚姻家庭志愿调解团、农业科技服务团、文化文明宣传团等12支骨干志愿服务队伍。去年以来,先后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多场次,受到社会广泛好评,4个项目在全省“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评选中获奖,其中,传统文化志愿者讲师团被评为“全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和2016年度“感动寿光”人物(群体)。二是搭建活动平台。以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为阵地,以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为根本,大力开展科学、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做到了每周有活动,四季有比赛。利用“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组织学员和老干部开展庆祝活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播正能量;积极引导老干部文体活动融入大局、服务社会,弘扬社会新风尚,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全市共有1万多名“银龄人才”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全市“群众大舞台”“唱响价值观大合唱”等全市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成为全市弘扬先进文化、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力量,叫响了一批老干部活动品牌。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全省老年大学书画展、庆祝建党97周年文艺汇演、庆祝建校25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等20多场次。今年初,市委评选表彰了20位文化名人,离退休干部就占了17位。三是搭建宣传平台。建立了“寿光市老年大学”网站,开通了“寿光老年大学”微信公众号;创办了《寿光老年大学报》;与寿光日报社合办了《老爸老妈》专刊,每周一期宣传老年大学、老年人风采。大力弘扬宣传老干部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文化养老、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先进事迹。积极推荐学员和老干部参与“模范老人”“寿光好人”“寿光市道德模范”等评选,倡树尊老助老新风。近两年来,先后有48名离退休干部、20多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先进事迹在市内媒体报道。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围绕老同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老年教育水平。一是制定寿光市老年教育发展规划。积极发挥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推动老年大学工作纳入全市公益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老年大学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保障老年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积极争创“全国示范老年大学”。二是积极发挥老年大学示范引领作用。做强“夕阳圆梦”老年大学教育联盟,不断拓展、挖掘优势资源,构建老年大学共同体,更好地为全市老年教育服务。三是积极推动基层分校建设。突出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党校、老干部协会、关工委“五线合一”向基层延伸。整合社区学校、镇街文化中心、青少年宫等公共资源,共享共建,推动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进一步扩大老年大学覆盖面。在15处镇街全部建立老年大学分校、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建立教学点,争取到2019年实现老年大学市镇村全覆盖。

猜你喜欢

五化老干部全市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五化”建设给力纪律审查
着力促进“五化”协同
“五化”凸显作文魅力
“五化”管理提升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