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推动乡村文化大振兴
2018-09-21中共松原市委松原市人民政府
中共松原市委 松原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松原市委、市政府坚持重心下放、资源下沉、服务下移,持续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力度,统筹推进各项文化惠农工程,结构合理、服务优质、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一、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健全乡村文化保障机制
为全面深化农村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松原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任务来抓,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健全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政府主管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松原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领导小组,并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写进《市委全委会报告》,列入《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二是加大政策支持。为将农村公共服务文化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推动松原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松原市村级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推进松原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构建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扶持政策;三是建立农村文化激励机制。引导扶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农村文化经纪人,支持奖励农村农民自办文化团体,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对各地为保护优秀民间文化而进行的文化保护、开发和研究项目进行奖励。
二、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
近年来,全市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重点,仅文化小广场建设就投入了3400多万元,努力打造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基本形成“县有两馆,乡(镇)有站,村村有大院”的农村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全市78个乡(镇)已全面完成了综合文化站建设,面积大多数在300平方米以上,普遍配置有电视机、电脑、投影仪等设施;二是文化大院、文化书屋实现村级全覆盖。全市1123个行政村,村村有大院、村村有书屋。每个文化大院都配发了秧歌服、锣鼓、音响等文化活动器材。农家书屋大多拥有图书几千册,有的还有报刊、电子音像制品等;三是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稳步推进。从2014年起,松原市将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纳入全市民生计划。2015年7月,全省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松原市召开。截至2017年末,全市建设村级文化小广场1151个。设施齐全的文化小广场,现已经成为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主阵地,成为松原农民茶余饭后的文化乐园。
三、推行“3+X”模式文化生活
着力实施农村文化三大工程。一是广播无线覆盖和有线电视联网工程。目前,全市农村广播无线覆盖率达到98.14%,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95%,不仅保证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也使广电事业产业得到进步发展;二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支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4个、村级点1123个;三是数字电影工程。全市组建了60个数字电影流动放映队,定期到全市1123个行政村放映电影,年放映11350场(次)。在实施三大工程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以节日文化、广场文化、大院文化、校园文化为载体,以送培训、送图书、送演出、送电影、送年画、送春联等为主要形式,积极开展文化惠农活动。鼓励支持开展二人转、综艺小品、民族歌舞等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目前,全市创建和培育各类农民自办文化组织和典型户近6000个,拥有民间文艺骨干2万多人,可带动10万多农民开展文化活动。乾安县严子乡君字村小剧团创作的村歌《腾飞吧,君字村》,在全国“村歌献给党”征集活动中,荣获“十大金曲”等4个奖项。前郭县农民健身秧歌队先后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农民运动会健身秧歌比赛,获得5个奖项。
四、注重队伍建设,不断激活乡村文化活力
松原市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壮大文化工作者队伍。一是配齐配强文化站长。按照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以宣传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通过整合资源,全市78个乡(镇)配备了文化站长。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意识、文化自觉、文化水平;二是培养农村文化能人。通过“送”“种”结合,挖掘培养了4000多名农村文化能人。这些专(兼)职文化工作者,不仅夯实了农村文化的基础,更成为发展农村文化的引路人和带头人;三是培养文化经营户。为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全市累计培养农村各类文化经营户800余家,成为农村文化阵地的坚实堡垒,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今后,松原市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领导,加大措施,增加投入,不断推动农村文化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