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矫正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8-09-20廖瑞权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矫正司法社区

廖瑞权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经济、有效、人道的刑法执行方法,代表着刑法执行的未来方向。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缺少一个成熟完善的社区矫正工作法律体系。2018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要点之一就是将依法逐步提高减刑假释比例,未来将有更多符合条件的服刑人员通过社区矫正接受改造。社区矫正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刑罚执行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2018年将出台《社区矫正法》,专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这不仅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是一种鼓舞,同时也让社区矫正工作趋于规范化、制度化。笔者作为社区矫正工作检察室工作人员,从检察监督的角度浅析社区矫正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社区矫正执法质量。

一、把好入矫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社区矫正人员首次报到入矫时,不能随意、马虎从事,需要注意开展好以下工作:

(一)注意报到材料的完整性

社区矫正人员到社矫局来报到时,一定要求带齐材料以及相关证明文件,方能接收。

(二)入矫谈话很重要

要认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向社区矫正人员讲解必须遵守的规定及违反规定的处罚后果,让社区矫正人员认识到自己的现状,来司法所的目的,让其对刑罚执行产生敬畏感。

(三)及时处罚违反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

对没有按照规定来报到的,查明原因,及时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及时处罚,让其感受到刑法执行活动的严肃性。

二、切实制定好矫正方案

笔者经常到乡镇司法所检查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发现存在部分司法所社区矫正方案完全一样的情况。这说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制定社区矫正方案上不认真、马虎、敷衍,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笔者认为要需要结合社区矫正人员各自的不同情况认真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社区矫正方案,不然,方案就是空纸一张。可结合以下因素综合考虑:

社区矫正人员所处的年龄段、家庭情况、人员结构、婚否状况、学历程度、简要案情、犯罪动机、帮教的现实可能性等。根据每位社区矫正人员的特点,制定出个性化矫正措施,有针对性地制订矫正方案、安排矫治内容,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水平。

三、规范化管理

规范管理是社区矫正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平常的监管工作中,需要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严格要求报到、汇报、监管、教育等各环节的工作,从根本矫正社区人员的行为方式,矫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签字捺印要盯紧

规定要求社区矫正人员每周、每月到司法所报到签字捺印,这是考察社区矫正人员是否服从管理的基本标尺,这是社区矫正人员是否有悔罪态度的重要表现。

(二)集中教育、公益劳动要落到實处

法制教育、公益劳动对社区矫正人员正确思想观念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一部分社区矫正人员之所以走向犯罪道路,根本原因在于法制观念淡薄,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生活习惯。因此,要从严要求社区矫正工作中,没按时按规定参加学习劳动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额外对其补课,并查明原因针对具体情况依法处罚。

(三)思想汇报要认真,日常活动记录审核不走过场

司法所每次在收到社区矫正人员交来的思想汇报和日常活动记录时,不能一收了之,要对其思想汇报的内容认真阅读,综合分析其认识水平,让社区矫正人员做到汇报认识深刻,悔罪悔悟态度明确;通过走访、司法E通等手段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汇报、日活动记录情况进行审核,严防草率从事。

(四)严格奖惩

对在社区矫正过程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扬和宣传。对不按规定和要求接受社区矫正的,不服从监管的社区矫正人员,要严肃处罚。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认知度

为切实提高我市社区矫正社会知晓度和群众参与度,要围绕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功能作用及社区矫正工作的成效、典型案例等,多举措、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宣传社区矫正工作的成功经验和警示教育意义大的案例,通过强化宣传,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区矫正工作氛围,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满意度。

五、社区矫正执法全程留痕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增强工作责任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资源,以有力的措施,务实的作风,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一)夯实社区矫正工作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

重点建立社区矫正人员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强化手机定位跟踪,执法记录仪等技术应用,做到社区矫正执法数据留痕,提高社区矫正的管理效能。

(二)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如集中教育、公益劳动、走访等工作制度的落实,使社区矫正工作全程留痕。

(三)提升执法公信力,树立接受监督意识

首先是强化对社区矫正执法的监督,检察机关首先要对执法监督,同时要与司法机关联合,在执法评议、案件督办、案件评查等工作中形成监督机制;其次是社区矫正工作建设实行公平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市社矫局、司法所建立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公示栏,将执法内容、执法流程等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群众等公开,提高执法透明度。特别是目前追责的大势下,做到全程留痕,全程公开,自觉接受监督无疑是保护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法之利器。

通过依法行使职权,提高执法行为,保障社区矫正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提高我市社区矫正执法效果,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度。

猜你喜欢

矫正司法社区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谬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论司法公开的困惑与消解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