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2018-09-20杨建伟
杨建伟
摘要: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对传承优秀中国古代文化至关重要。受到传统教学思路与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重形式、轻能力等问题,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不利于我国优秀古代文化的传承,而且不符合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教师培训、课程设置与内容、考核标准等方面入手,为基于能力培养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寻求方向。
关键词:能力培养;古代文学;教学策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形成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又对整个中华民族后续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但是,在当前一些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重形式、轻能力的现象。教师过分重视对文本字句的理解,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既无法加强学生实际的古文学修养,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将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重点转移到能力培养上来对人才的培养和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古代文学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一)传统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西方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在教育学家分析传统教育观念弊病时被首次提出。欧洲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传统教育观念的最根本弊病在于过分重视固有知识的重复积累,却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性的培养。学习者一旦缺乏自主性,脱离了教师、家长等的监督,将难以实现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目标。
这样的问题在传统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受到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古代文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急于让学生将考试可能出现的知识点多加记忆和背诵,对与考试关系不大的历史背景、文史资料等内容,教师则会一笔带过。不仅如此,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节省课堂时间,教师甚至会将学生自主预习、阅读资料、讨论交流的时间省去。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省去这些让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的时间的同时,也省去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日复一日的背诵和默写中,学生们记住的只是古代文学的皮毛,他们无法领悟到古代文学的真正魅力,也无法燃起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市场经济冲击使古代文学课程教学重形式、轻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高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更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高等教育的重点也逐渐转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養更加优质的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这使一些高校教师对古代文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负责古代文学教学的教师有些还在使用陈旧的教案和资料,在课上也只是简单地带学生读课文、听写默写,极少开展课堂活动或者布置需要学生查阅资料、深入思考的课后作业。部分高校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逐渐流于形式。
(三)自主学习能力是古代文学课程发展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事物发展的推动因素归为内因和外因。二者之中,外因是条件,往往指的是外部条件的推动和影响,而内因则是根本和关键,指的是事物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换言之,要想真正推动当代学子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不断积极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005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将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当代高等教学的重点。这也说明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当代大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只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才能够深化大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进而培养大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应用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古代文学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加强对教师的日常培训,让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在日常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必须树立起教师“引导者”的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将教师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定位从课程的“管理者”“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受到传统观念和旧有课堂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古代文学教学时往往习惯于直接将固定的知识点和考点灌输给学生,却忽略了向学生传递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针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如果学生仅仅只会记忆和背诵,对古代文学真正内涵的理解能力将大大降低。只有掌握科学的方法,理解古代文学的核心内涵,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古代文学之美,迸发出持久的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兴趣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一门学科广受欢迎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古代文学课程设置往往较为枯燥,多以传统篇目的背诵和理解为主,鲜有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其他的形式。这种方式看似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古文基础,实则是将学生有限的精力浪费在了无用的重复上。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会对古代文学产生兴趣,还会对其产生厌恶、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兴趣,对培养学生在古代文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现代文学不同,古代文学与当代生活距离较远,语言体系和行文习惯也与当代人日常所用的有着很大区别。因此,在古代文学课程的设置中,不仅要有教会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和背诵的课程,还应该有相应的背景介绍课程、影片赏析课程等,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古代文学语境中,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语感和兴趣。不仅如此,对于不同专业基础和发展方向的学生,古代文学的课程设置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古汉语专业、中文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化底蕴和文学功底,在他们的古代文学课程设置中,就应适当增加写作、对比等专业性更强的课程的比重。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则应当侧重加深他们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丰富课堂内容,推动学生思考
除了优化课程设置,还有一种提高学生兴趣、推动学生思考的教学策略,就是丰富课堂内容。如果说课程设置决定了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内容,那么课堂内容就决定了学生以何种方式来掌握这些内容。现今,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高校教育,互联网络都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将互联网络应用到古代文学课程设置中,在讲述文本的同时为学生播放丰富的影像资料,或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都是能大大推动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良方。
不仅如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也有许多优秀方法值得借鉴。比如,在学习古代人物传记时,鼓励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课堂上表演人物一生中的重要片段,或者鼓励学生创作与主人公相关的故事、歌曲等,这些都能够寓教于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这样的方式还能够推动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加深理解和思考,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相关知识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四)改革考核标准,鼓励学生创新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自开展以来,就一直以书面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在这种考核标准下,即便课程内容与课堂活动再丰富,学生也很难抛开应试的压力,将精力投入其中。随着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络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成果的考核标准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只有重视学生的努力和创造,才能予以学生充分的肯定,推动学生积极创新。
首先,应将平时成绩纳入古代文学课程的考核标准当中,形成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这里的平时成绩,可以包括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也可以包括学生向教师提交的与古文学相关的诗词、书法、文学作品水平等。其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应当相对灵活一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他们对古代文学学习的热情明显提高,而且有一定的进步,就可以给他们较好的成绩: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适当鼓励他们创作更多的古文学相关作品、阅读更多的书籍,推动他们学以致用,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
三、结语
傳承优秀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课程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不仅是提高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是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只有充分意识到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在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从教师队伍、课程设置与课堂内容、考核评价标准等多个角度着手改善,多管齐下、对症下药,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创造相结合、古代文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知识巩固与合理创新相结合,才能为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赋予新的生命力。
责编: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