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例文”对接“童化”
2018-09-20罗兴
罗兴
【片段一】例文,拓展儿童习作思路
师:今天咱们班就来了两位小超人,是吴老师从南京带来的。找找看在哪里,在台下吗?不在。在抽屉里吗?更不在,到底在哪里呢?讓他出来。(课件出示)
“邓伟杰!邓伟杰!”吴老师又在叫他了。这可不是因为犯了什么错,而是教室里饮水机的水桶空了。整个五(5)班,能够独自搬起15升水桶的只有他一人。
师:大家说说,邓伟杰“能”在什么地方?
生:搬水桶,只有他可以。
生:力气大,全班独一无二。
师:没错,别人都做不到,他却能够做到,这就是“能”。给他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常说的——
生:人无他有。
师:这就是能人。第二位比他更能,比他更神,谁来了?(课件出示)
“哒哒哒”,教室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埋头写作业的徐阳阳头也不抬地说:“吴老师来了!”果然,不到五秒钟,吴老师就一脸严肃地出现在教室门口。
师:徐阳阳“能”在何处?
生:我觉得他的听力很好,他能根据脚步声判断人。
师:我听懂了,每个人的耳朵都能听见东西,但是徐阳阳同学听得特别远,特别真。像这样别人有,但是他比别人更胜一筹,我们称之为——
生:人有我胜。
师:总结得有水平!同学们,在咱们班上,像这样“人无我有”“人有我胜”的小能人有哪些呢?吴老师给大家参考参考,(出示)看到了吗?咱们先来个对号入座,看看谁能拥有这些称号?
跑步特别快(飞毛腿) 足球踢得好(金刚腿)
点子特别多(智多星) 记忆力特好(活字典)
特别喜欢吃(美食家) 作文写得好(小作家)
唱歌唱得好(百灵鸟) 最会讲笑话(幽默大师)
手工做得好(小巧手) 手劲特别大(大力水手)
眼睛特尖(火眼金睛) 人缘特别好(百得胶)
生:乔志志是我们班的“金刚腿”,足球比赛进球最多的总是他!
师:原来球王贝利在我们班上,是谁?站起来我看看。(生站起来)小能人,了不得,未来的球王。
【赏析】
这个片段中的两个例文,主要用于拓展学生习作思路。细思之,发现吴勇的处理实在是“巧”,直接与儿童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习作就是生活。首先,“巧”在唤醒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再现。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吴勇基于儿童的立场,基于对儿童生活与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适应儿童言语和精神的发展需要,所选的材料都是鲜活的、真实的儿童生活场景的。吴勇课堂上和学生交流的语言,以及所列举的那些小能人的名称,都是极富于儿童生活情趣的。什么“大力士”啦、什么“顺风耳”呀,学生对此津津乐道,他们内心世界里的一个个类似经验的故事也因此在沉睡中被唤醒,这样自然有话可写。其二,“巧”在吴勇对“能人”一词的解读上。开始,他告诉学生:人人都独一无二,都有超人之处,即人人都可能是别人心目中的“能人”,降低了习作对象的标准,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再者,吴勇通过两则例文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提炼出“能人”的特点:有过人之处——“人无我有”“人有我胜”。这样解读,对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实际来说是很恰当的,让学生感到习作对象并非高大上,而是就在身边,同时思路也打开了。
【片段二】例文,对接儿童习作软肋
师:最近网站推出了第一位“小能人”,想不想认识他?他可是“大师”级人物哦!是哪一方面的呢?(出示例文《开瓶大师——陆星播》)
师:小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开瓶大师”陆星播的“能”的?
生:通过动作描写。
师:把相关动作找出来。
生:“左手拿着瓶子,右手握紧盖,用力旋转。”
生:“把布裹在瓶盖上,深吸一口气,咬紧牙关……将全身的力气都用到了瓶盖上。”
师(将动词标出):全班起立,我说动词,大家一起做动作。(师说动词,学生演示)你们做的动作还有些生疏,而“开瓶大师”呢?
生:非常熟练!(板书:熟练动作)
师:是呀,熟能生巧!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他的“能”?
……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淡定神情、自信话语)
师:同学们,“熟练动作”“淡定神情”“自信话语”,这是小作者从正面描写出开瓶大师的“能”。(板书:正面描写)除此之外,小作者有没有用其他“招数”来写出大师的“能”呢?
(生读文中同伴表现的句子)
师:我很不明白,你要写“开瓶大师”就写“开瓶大师”,为什么还要写同伴的表现呢?(板书:同伴表现)
生:这是侧面描写,为了更好地突出“开瓶大师”的“能”。
师:侧面描写也叫侧面烘托。(板书:侧面烘托)同学们,请想一想,除了“同伴表现”,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进行“侧面烘托”呢?
师:看来有困难,我来提醒一下,当陆星播第一次拿到瓶子却没有拧开,当时谁最着急?
生:作者呀!
师:对极了,如果你就是作者,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个“开瓶大师”靠不靠谱?
生:这“大师”的名号是吹出来的吧?
师:第二次,人家将瓶盖拧开了,你心里又会怎么想?
生:“开瓶大师”果然名不虚传呀!
……
(随着学生回答,引出“内心活动”“观众评说”等侧面描写方法)
【赏析】
“精准”是吴勇一贯的教学主张,只有靶子瞄得准,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从例文的功效来看,吴勇的指向是明确而精准的,通过一篇《开瓶大师——陆星播》,习作知识变得不笼统、模糊,而是更加具体、可感、易于操作。其一,从例文的样式来看,吴勇所举的例文大都以片段方式来呈现,比较适合短平快的课堂教学节奏;多篇片段的综合运用,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在内容、形式上都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巧妙地分解了所要落实的教学目标,比如前面的两个例文,短短几行字,就让大家明白了一位是“大力士”,一位是“顺风耳”,其目标指向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能人”,从而使其打开自己的思路;而“开瓶大师”这个片段,则承载着习作知识输出的重任。每段例文的教学各有侧重,彼此之间互相照应和补充,更加扎实有效地实现了本节课所要落实的教学目标。其二,精准的习作知识更加具体、可感、易于操作。以《开瓶大师——陆星播》为例,起先,他请学生读读例文,夸夸例文的闪光点:小作者是如何表现开瓶大师的“能”的?五年级学生一下子就能从例文中找到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这也是一般写人习作的基本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这里,例文的作用还是笼统的,这也是儿童习作的软肋——缺少切实的要求指导。而吴勇则处理得更为精准,将写人的基本方法细化为“熟练动作”“自信话语”“淡定神情”这些正面描写,以及作为“同伴表现”的侧面烘托,所有这些方法随着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渐渐呈现,成为指导写好“小能人”的“能”的实实在在的习作知识。其三,寻找例文的“空白点”,让写法更加多元化。除了用“同伴表现”来对比突出开瓶大师的“能”之外,还能用其他方面来侧面烘托吗?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写一写陆同学打开墨水瓶前后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围观同学的评论,也能起到侧面烘托作用。在此基础上,吴勇适时提炼总结:有了多角度的侧面烘托,小能人的形象就能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来了。
总之,吴勇通过对精选例文的恰当处理,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料可写、有法可依、有“规矩”可循,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理在模糊处,让学生从“悟法”“明法”到“评法”“践法”,环环踏准踏实,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习作知识,指导过程简约、高效。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马安乡贡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