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创新探索及启示
2018-09-20程亚文樊传果
程亚文 樊传果
【摘 要】《国家宝藏》,是继《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之后,央视新推出的一档文化综艺类节目。自节目播出之始,就备受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国家宝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给冰冷的文物、厚重的历史赋予情感、态度和温度,让国宝真正“活”了起来。
【关键词】《国家宝藏》;文化综艺节目;博物馆;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0-0010-0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历史使命。但网络时代下,人们花在娱乐上的时间太多了,我们急需有营养而又有趣的东西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中国青年报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89.3%受访者认为现在存在“文化缺失”现象,并且61.0%的受访者希望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制作更多类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1]央视多档文化综艺节目的播出,正是响应了时代的号召,把握了当下年轻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国家宝藏》更是一经播出就引起巨大关注,在腾讯视频上第一期的播放量超过了4000万,豆瓣评分也一度高达9.4分,收视率获得如此大“火”,很难不刷“爆”整个朋友圈。弹幕上观众直呼“满屏的文化”、“此生无悔入华夏”,这在无形中也“燃”起了每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心。
一、《国家宝藏》节目的创新特点
(一)精准的节目定位
“阳春白雪”,彰显大国风范。在《国家宝藏》播出之前,国内就已经出现了一批收视率较高、评分较好的文化综艺类节目,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节目的出现,既是顺应国家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大趋势,又是为了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国家宝藏》作为2017年压轴的“年末大戏”,避开诗词成语、文字书信,选择了较为冷门的文博类题材。这一方面是由于此类题材能够从国家的视角来解读文物故事、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大题材、大视角和大制作的手法,更能够彰显大国风范,符合央视作为国家台的定位。另一方面是虽然我国博物馆众多,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只有极少数的资源被挖掘。所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博物馆作为浓缩的历史,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明。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让前人的故事代代流传,让后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国家宝藏》节目采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来讲述国宝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很好地拉近了他们与文物之间的距离,让观众充分意识到,古老的文物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发生着关联,它并非与我们相隔千年万年。从陕西博物馆推出的杜虎符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虎符作为秦朝调兵遣将的工具,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安全智慧,它经过鱼符、龟符的演化,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的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到国密中心,小到手机解锁、门禁卡、密码支付等,让人们真切地体会到文物就“活”在我们身边。
(二)创新的节目模式
从零出发,开创“纪录式综艺”的先河。节目组在策划《国家宝藏》之初,就推翻了以往沉闷呆板的节目形态,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创造性地提出“纪录片+综艺”的节目模式。它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于一体,将厚重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既保留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和知识性,又增加了综艺的亲民性和趣味性。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国家宝藏》用“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表达”,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是很受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的。
明星与素人同台,共同为国宝“打call”。综艺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通常会请一些明星来助阵,以此增加节目的话题性和关注度。《国家宝藏》中每件国宝也都有一个明星守护人,但他们并不是主角,只是为了引出国宝的前世传奇故事。在选择明星时,节目组更看重他们身上的气质或东西是否与文物内在的“魂魄”相符。比如云梦睡虎地秦简和它的守护人撒贝宁,二者都与法律相关。节目组之所以选择素人而非专家来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是因为普通人的视角更容易打动观众,引发共鸣。他们中有文物修复工作者、讲解员,还有文物的发掘者和研究者,从这些普通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文物工作的热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并深深地被他们的匠人匠心精神及对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和传承的信念所打动。
(三)精心的节目设计
节目主题明确,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完整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故事。节目组精心筛选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九大博物馆,每一期选择一个博物馆,围绕不同的主题推出该馆的三件藏品,其中有展现华夏文明宏大叙事的,有诠释中国文化和中国力量的,还有展现中国工匠精神的,等等。每一件看似冰冷的文物背后,都承载着鲜活的人和事,印刻了一个时代的基因密码。《国家宝藏》节目由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两个环节构成:前世传奇故事通过“明星+小剧场”的形式展现,它一改往日严肃沉闷的画风,将尘封于文字中的历史故事搬上舞台,让观众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学到文物的相关知识;今生故事则由与文物相关的素人来讲述,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守护者,才让文物得以保存和传承下来,让世人有机会一睹千古文物的风采。如果说前世传奇更多地展现出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今生故事则更多地表达出文物的人文价值和科技价值,让观众了解到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国家宝藏》将文物的前世今生故事串联起来,让冰冷的文物重新焕发生命力,拥有了温度、态度和力量。
高水准的舞美和灯光设计,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带给观众强烈的视听体驗。《国家宝藏》节目的舞台,主要由一块长43米高7米的弧形LED主屏幕以及9根冰屏构成。冰屏的最大优势是通透和轻便,它能够借助吊点轨道快速移动位置,巧妙完成了“小剧场”中场景环境的构建与转换,让整体的效果更加精致逼真、错落有致。在梁家辉演绎石鼓的前世传奇环节,大屏素材一秒从园林风景切换到古香古色的室内陈设,流畅自然,丝毫没有影响观感。此外,节目中还采用了360°全息影像技术,将三维画面悬浮在柜体实景中的半空中成像,这个在九大馆长齐聚的场景中充分体现出来,整个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具有强烈的纵深感。舞台效果的呈现除了舞美还有灯光的协调配合,在明星出场时,排列整齐的矩阵白色灯柱,伴随密集的鼓点扫向全场,气势恢宏。舞美、灯光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出节目组的精心设计和非凡的创造力。
二、《国家宝藏》节目的启示
(一)不忘初心,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五千年而不衰,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储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为我国文化节目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内容。《国家宝藏》从博物馆文化入手,用现代的讲述方式将文物背后承载的历史及文化传递给观众,为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创作提供了范本。
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2]文化节目的发展和繁荣,不仅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文艺工作者们要坚守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初心,不断从我国巨大的文化宝库中汲取灵感,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创作更多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从而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立足本土,創新节目发展模式
中国青年报报社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53.9%的受访者指出我国综艺节目一味照搬国外没有新意。[3]它们跟随市场的风向,通过模仿甚至抄袭成功的节目模式,在短时间制作一款同类型的节目。虽然这种做法风险小又能在短期内见效,但往往会带来节目的同质化,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最终不利于节目的持续发展。近几年,随着版权意识的增强,更多媒体人选择“引进+模仿”的形式,通过购买国外成功的娱乐节目版权,并为之注入本土化的元素,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都是采用这种做法,使节目获得了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但文化类节目不同于纯娱乐性的节目,它并没有多少功利性的目的,而是重在传播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家宝藏》推翻了文博类题材既定的节目模式,历经两年打磨出“纪录式综艺”这一全新的模式。它将古老的文物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用一种富含生命力的讲述方式重新解构了综艺节目,可谓是为文综类节目的发展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因此,优秀的电视匠人们在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的同时要多点思考,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引领潮流,把握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文物承载着文明,传承着历史和文化。《国家宝藏》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博物馆,了解我们辉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此,节目组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都做了些改变,跟随潮流,加入了很多年轻人喜爱的元素。小剧场的创新改变了以往严肃沉闷的画风,让明星来演绎文物的前世故事,极大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除此之外,小剧场中人物的语言也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口吻。比如在讲述文物各种釉彩大瓶时,王凯饰演的乾隆皇帝执意烧制一款无比花哨的瓶子,结果在梦中被王羲之、黄公望以及先皇三维立体“diss”,这种“立下flag分分钟秒打脸”的操作正是年轻人常说的。在传播方式上,《国家宝藏》也扎堆“90后”“95后”喜欢玩的B站,并在B站上收获一大票年轻粉丝。
由此可见,在文化类节目的创作上,要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跟随潮流并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们,而是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将博大精深的文化解读和呈现出来。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只有让年轻人明白“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他们才能真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参考文献:
[1]中青在线舆情频道.86.4%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EB/OL].[2017-03-07].http://yuqing.cyol.com/content/2017-03/07/content_15714011.htm.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EB/OL].[2015-12-31].http://cpc.people.com.cn/n1/2015/1231/c64094-27997763.html.
[3]中青在线舆情频道.61.4%受访者建议综艺节目加强立项审核注重原创[EB/OL].[2017-03-14].http://yuqing.cyol.com/content/2017-03/14/content_15750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