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忘年交

2018-09-20朱永新

新教师 2018年7期
关键词:振国小军张老师

2018年1月22日清晨4点23分,一直照顾张人骏老师的小军发来短信:爷爷因心脏骤停在3点离开。

我对着手机屏幕看了许久,还是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在一年前的1月23日,我还专门去他家中看望90岁的张人骏老师。当时,卧床多年的张老师在小军的悉心照料下身体还算不错,虽然行动不便,但思维还是非常清晰的。那几天,我心里还想着春节前再去看望老人家,没有想到去年那一面竟成永诀。

张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1981年,我还在上海师范大学读书,被恩师燕国材先生推荐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的撰写工作。

按照规定,参加编写大百科全书的作者至少需要讲师职称以上,但燕老师不拘一格举荐了我,或许他还隐瞒了我当时的学生身份。我自然受宠若惊,不敢懈怠,很快完成了几个条目的撰写,通过燕老师寄到了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接受审查。

没有想到,很快我的一个条目被作为“样条”印发给所有编撰者参考,记得一同作为样板的还有著名的西方心理学史大家杨清教授撰写的条目。许多老教授到处打听:“这个朱永新是谁?怎么没有听说过?”一个未出茅庐的无名小卒,大家自然不明底细。

一直到1982年冬,这个谜底才被揭开。同事告诉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编辑张人骏先生专程来到苏州大学拜访“朱老先生”。那个时候通讯不像现在这样便捷,张老师事先也没有联系就直接从上海赶来,而当时我正好回苏北老家,与张老师失之交臂。

那一次来访,张老师应该通过我的同事知道了我的真实年龄和身份。但是,张老师仍然相信我的水平与能力。

1983年,张老师要借调我到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一段时间,协助他做编辑工作。在北京工作期间,我度过了人生最难忘的一段时光。我阅读了前辈学者精心撰写的每个条目,查阅了无数相关的文献,为我国第一部心理学百科全书做了一些微薄的贡献。

也是在这段时间,我与张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間,我们除了工作,就是聊天。他告诉我,他出身医学世家,祖祖辈辈差不多都在宫廷担任御医。他父亲也是北京的名医,曾经在协和医院工作,为国家领导人看病保健。他还带我去他们在外交部附近的老宅,现场讲解他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学俄语,最终能够娴熟地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

因为我在编辑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的过程中接触和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而《心理学史》的容量又非常有限,于是张老师提议把这些资料再编写成两本关于心理学人物与著作的工具书。我们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编写了《心理学人物辞典》《心理学著作辞典》,并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在苏州市创办了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同时在苏州大学开办了心理咨询中心,编写了《学校心理咨询》一书。当时,国内的心理咨询业刚刚开始,几乎没有相关的资料可以参考。张老师建议我们借鉴国外的经验,抓紧编写咨询心理学的著作。于是,我邀约我的大学同学袁振国一起合作,三个人共同撰写了《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咨询心理学》等一系列著作与论文。张老师和袁振国夫妇也因此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对于张老师而言,我只是他无数作者中的一个。但是,张老师从不把我当作一个普通的工作对象,也不把我当作比他年轻30岁的晚辈,而是当作最亲密的朋友,当作平等交往的忘年交。每年我们总要见好几次,或者我到北京拜访他,或者他到苏州看望我。无论是我拜访他,还是他看望我,每次他都给我们全家捎来礼物,带来他的情谊。有几次,还把他的精心收藏赠予我。在我工作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不仅从道义上、从精神上支持,而且也给予许多实质性的帮助。

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儿子上小学前,他主动邀请我们全家到北京游览。于是,他在北太平庄的家成了我们的招待所,他本人也成了地道的“全陪”(远远不止“三陪”),一直到把我们送上南下的列车……

后来,张老师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我也离开大学去政府工作。学术上的联系少了一些,但每年看望张老师仍然是我的必修课。我至今仍保存着我们的许多书信,这些天再次找出来,看到他潇洒飘逸的笔迹,我又仿佛回到了与他相处的难忘的岁月。从工作上的编辑,到人生中的朋友,他不仅在写作上对我言传身教,他的为人也给了我重大影响。正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我把张老师去世的消息,告诉了他的好朋友燕国材先生和袁振国教授。燕老师说:“张老师离开人世,让我倍感悲痛,愿他一路走好。”袁振国说祈祷张老师在天之灵安息。

小军告诉我,根据张老师的遗嘱,不搞任何形式的告别仪式。当天上午就送殡仪馆火化了。很遗憾我没有来得及赶上见他最后一面,我对小军说,骨灰安葬的时候,一定通知我参加,我要送他最后一程。

但是,我是无法真正送别张老师的。我记得作家三毛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世界上,没有人能单独地消失,除非记得他的人,全都一同死去,不然,那人不会就这么不存在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张老师仍然活着,活在每一个记得他的朋友心里。而张老师留给我的记忆,这段忘年交对我的滋养,将与我的生命共同存在。

我想,同时张老师还活在更多人心里。他作为编辑,兢兢业业创造出的精神财富,在被读者分享之时,也就是他仍然在悄悄影响着人们。这是另一种更为安静也更为深邃的交往,不仅跨越年龄,也跨越生死,跨越时空;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碰撞,通过阅读,通过践行,因为心的共鸣而不断被激荡。

(责任编辑:林彦?摇?摇?摇?摇黄晓夏)

猜你喜欢

振国小军张老师
小军迷解谜
小军迷解谜
小军迷解谜
爱在拉萨
我和继父13年
Enhanced spin-dependent thermopower in a double-quantum-dot sandwiched between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es∗
张老师喝茶
小军迷解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