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职场的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2018-09-20卢兆丰刘玉亭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场课程体系

卢兆丰, 刘玉亭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日照 276826)

高职院校优秀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其中,课程体系构建是决定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所在[1]。企业和职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可以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来培养和锻炼。

1 面向职场的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会计专业群包含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审计专业、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结合学校特色,经过优化调整,将该校会计专业群调整为会计专业、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并以“会计专业群”为出发点构建面向职场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各专业协同发展、资源充分整合利用和学生选择性教育的必然选择。

1.1 实现专业协同发展的需要

会计专业群具有群的专业建设目标和方向,能够实现群内专业的协同发展。会计专业作为会计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和优势专业,可以带动统计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两个专业的发展,两个弱势专业也可以通过建设,减少与优势专业的差距,从而产生优势专业的带动效应。

1.2 实现资源整合和充分利用的需要

会计专业群的建设必然推动教育教学资源的重组。作为核心专业的会计专业,在“群”内可以与其他专业共享所占有的优势教育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专业之间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如师资不够用的问题、教学场地和教学资源不够用的问题等,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1.3 实现学生选择性教育的需要

针对会计专业群构建课程体系,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会计专业群内具有一定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支撑,这些课程是与专业相对应、可供选择的课程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职业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要进行选择,包括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师资以及学习进度等。针对会计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打破了专业之间的壁垒,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岗位迁移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2 面向职场的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

2.1 建设思路

通过企业调研、行业调研、同类院校调研和学生调研,对会计专业群人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根据调研与分析,构建起以会计专业为骨干专业,群内各专业协调发展,按照素质贯通、能力递进、发展聚焦的逻辑,将会计专业群课程分为基础通用、专业平台、岗位导向三个层面[2],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突出专业特色、提升岗位职业能力和素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会计专业按照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设定出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和银行证券企业会计三个岗位。课程与考证双主线同步进行,三个阶段的专业课程对应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能力培养分别是第一阶段会计工作基本能力、第二阶段初级会计师、第三阶段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证券从业证。

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岗位导向课对应的三个岗位分别是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财务文员岗位。三个阶段的课程分别对应会计员、初级会计师和初级统计师。

财务管理专业岗位导向课对应的三个岗位分别是内部控制岗位、资金管理岗位和预算管理岗位。三个阶段的专业课程分别对应会计员、初级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

2.2 构建的面向职场的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特点

构建的面向职场的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包括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该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按照能力递进开设课程。严格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让学生从低级职业能力阶段逐渐向高级职业能力过渡。合理安排课程顺序,由简到难、由直观到抽象进行排课,完善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第一阶段(基础通用课程):奠定学生的基础能力开设的课程。该阶段开设在第一学期到第二学期,课程是基础通用课程,包括经济学、企业管理、基础会计、会计基本技能和会计信息化Ⅰ五门课程。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导向,以会计基本技能培养为基础,组建基础通用课程,各专业的培养规格完全一致,使专业群学生均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资格。

第二阶段(专业平台课程):夯实学生的通用能力开设的课程。该阶段开设在第三学期到第四学期,课程是专业平台课程,旨在夯实学生的通用能力,根据会计专业群内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确定课程体系,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专业领域内各岗位的职业能力。根据专业群特点,培养学生具备初级会计师的能力,同时兼顾各专业特点。会计专业侧重纵向能力培养,深入学习会计技能,为学生未来考取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打好基础;财务管理专业、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侧重横向能力培养,为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扁平化的基础平台。

第三阶段(岗位导向课程):强化岗位能力的培养开设的课程。该阶段开设在第五学期到第六学期,课程是岗位导向课程。会计专业群内各专业依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调研确定多个具体的工作岗位,针对这些岗位所需的特定岗位能力,开发岗位模块课程,使学生在掌握通用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聚焦工作岗位,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岗位能力。

构建的面向职场对的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见图1。

2)促进资源整合,实现三个专业协同发展。通过面向职场的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实现了三个专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首先,会计专业群内不同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实践经历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各专业交叉使用,形成了师资队伍优势。其次,会计专业群内教学资源进行共享、轮流使用,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再次,会计专业群内各专业将分散的实验资源整合为专业化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最后,会计专业群内各专业具有相同的行业背景和职业岗位群,面向会计专业群构建课程体系,能够促使各专业根据行业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把握各岗位群所需的共同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变化,主动适应各行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满足职业岗位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最终实现三个专业的协同发展。

3)增加学生学习选择自主性。在课程体系重构中,学校突出“学生主体”的原则,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学生入学基础和成长需求,实施分类培养、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基础通用课程后,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考核,可以选专业或者转专业;在学习专业平台课程后,可以选岗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传导了学习压力,让学生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另外,还通过丰富选修课程、提供多岗位模块课程等措施,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需求,培养个性发展和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该模式建设了三个有机融合的课程模块,分别是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三个课程模块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互相支撑、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共同形成面向职场的课程体系。

4)增加了学生就业精准性、针对性和可选择性。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从宽口径职业领域到专门化就业岗位的人才培养,使学生既有突出的岗位能力,又具有较强的岗位迁移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第5~6学期开设课程为岗位导向课程,会计专业针对岗位调研开设了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和金融证券企业会计三个课程模块,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了内部控制、资金管理和预算管理三个课程模块,统计与会计核算专业开设了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财务文员三个课程模块,学生可根据学习兴趣和未来就业方向自主选择一个课程模块进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就业的精准性、针对性和可选择性。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岗位导向课程进行学习,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训练,缩小毕业生与上岗的距离。

3 面向职场的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实施保障

3.1 搭建信息化平台,深化课程改革与建设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践行面向职场的课程体系理念的重要依托。课程建设理念发生变化,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课程间的分工也应做出相应改革。因此,面向职场需求,按照系统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的要求,改革传统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突出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建设“能力本位”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是必须做出的选择。

3.2 依据课程模块组建教师团队,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师资力量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前提,也是优化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团队建设中,打破原有的按照教研室建设教师团队的模式,注重团队成员的课程结构组成,根据各专业3个导向岗位成立教师团队。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吸收会计专业各主干课程的骨干教师加入团队,使团队成为一支面向会计专业群的综合团队。团队成员覆盖会计、统计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专业的初级会计实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实务、审计实务等主干课程,从而使团队对于整个会计专业群的教育教学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3.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关键。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3]。在教学方法方面,采取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模式实施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教学全过程中锤炼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教学手段方面,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学习,注重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扩展会计专业知识应用面,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3.4 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建立并完善相关教学资源库,让不同课程资源之间实现共享,为课程体系的优化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后盾[4]。重点开展课程标准制定、教案与教学档案编写、教材开发、网络课程建设、考试方式改革与考试题库编制、实践环节教学方案制定等。

3.5 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保证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一方面,积极营造校内实训基地职业氛围。将合作企业经营理念、管理制度、企业标志等引入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训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开发系列仿真实训项目;完善会计专业群学生实训制度、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实训室管理人员制度、安全与卫生制度、物品借用制度、低值易耗品采购与领用制度、实训紧急事故处理预案等校内实训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形成共同育人环境。

3.6 改革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考核方法改革上,实现考核多样化。为保证课程体系的实施,提炼总结出“四双三分一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四双”指的是双证书、双考核、双学分、双课堂;“三分”指的是分专业、分层次、分类别对学生进行培养;“一体系”指面向职场的课程体系构建。“四双三分一体系”实现了课证融合与学分制改革的设想,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模式下,学生相应的考核方式也将发生变化。考核时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和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以达到基本毕业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标准。为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扎实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学生学分的获得可以通过修读学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获得,也可以凭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申请对相关课程免修、免听后获得;实行创新性学分奖励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凡考取初级会计师资格,奖励1学分;实行第二专业辅修制度,凡是跨专业考取相关专业初级证书的,可以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第二专业辅修证明,以此考核方式,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未来就业机会。对学生教学因材施教,考核方式也将因生不同。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在考核时制定不同的考核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评价。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职场课程体系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