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09-20高淑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疼痛感常规护理人员

高淑芹

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在各类治疗中对于医护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改变。近些年随着手术患者数量不断增多,手术室护理技术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1-3]。在当前环境之下,患者对于手术室的护理需求相对而言更加苛刻,需要有合理的手术规划,齐全的手术设备,在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人员的反应快捷且灵敏,有较高的工作效率[4-5]。对此,本文围绕手术护理质量改进话题,以对比分析方式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方法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1月—2018年5月开展本次关于手术室护理研究,总共选取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案例均来自于妇产科、肝胆外科、泌尿科以及普外科。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为(46.0±7.5)岁;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为(45.5±6.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是以术前指导(手术方案的介绍以及术前准备工作的介绍)与术后指导(术后康复方法以及禁忌行为等)为主。

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技术,具体措施如下:(1)控制病房环境。为了让患者在病房中更好的康复,需要在术后严格保持室内空气环境,室内温度与湿度分别控制在22~25℃与50%~70%;(2)饮食控制。术前12小时督促患者禁食,6小时禁水。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营养液补充营养。根据手术形式采取不同的饮食控制措施。以外科手术为例,术后6小时内禁食、禁水,同时在排气之后采取流食,采取营养丰富的汤汁、果汁为主,之后逐渐改变为半流食、软食,以富含营养的物质为主,每餐间隔时间一般为1.5 h,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3)心理干预。在围术期为患者提供优质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情绪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引导,对于焦虑、抑郁患者可以为其提供心理发泄途径,对于情绪低沉患者可以为其介绍相关手术案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与配合主动性;(4)术前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需要先对患者讲解手术方式、流程,尤其注重对感染预防的知识讲解。在手术之前,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器械设备的无菌处理,保障手术过程处于无菌状态。另外,术前需要对患者的会阴部进行备皮准备,提取毛发后清洁皮肤更换清洁衣物,减少切口感染可能性。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1 g实现感染预防;(5)术后引流管与便秘管理。对于采取腹腔引流管的患者,需要保持引流管通畅性,实时观察引流管的颜色、形状以及量,所有操作均需要在无菌环境下完成,谨防术后的咳嗽、便秘、腹胀,规避肠部和切口粘连的问题;(6)术后体位护理。正确的体位与制动是控制疼痛感的最佳方式。对于腰椎麻醉患者,在术后需要采取平卧位休息,预防脑脊液外流而导致头痛。对于置有引流管的患者,应当经常转动,预防肠管因为被压迫而导致坏死,术后48小时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拔管;(7)疼痛干预。对于术后存在疼痛感的患者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缓解疼痛的方法。例如可以采取无痛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手术之前缓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在静脉穿刺位置采取厚度为1 mm的丁卡因胶浆实行表面麻醉,由护理人员握紧患者手指,紧拉皮肤采取大角度穿刺。采取无痛导尿技术。在全麻且诱导之下实行导尿。采取无痛置胃管技术。术前口服胃镜润滑胶浆,采用盐酸地卡因减缓留置胃管时的疼痛感与不适感。在胃管进入到15 cm后嘱咐患者憋气、停止吞咽动作,并快速将胃管送入到胃中[6];(8)延伸优质护理。出院时预留随访途径,如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或者是微信号,构建延伸护理路径。借助延伸护理,对于用药依从率较差的患者给予电话督促,并给予用药与复诊指导。

1.3 评判标准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的疼痛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围术期感染发生率。

患者及其家属对门诊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实现,问卷中主要是包括患者对分诊效率、候诊区域舒适性、护理专业性等方面的评价,评分中所有项目得分总和为100分,其中80分、60分以及不满60分分别评价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疼痛感受以语言描述评分以及自我疼痛感受描述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总共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I级为无痛,II级为疼痛轻微;III级为中度疼痛但可以耐受;IV级为疼痛严重无法耐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疼痛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度优于常规组,实验组II级、IV级疼痛患者数量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93.02%)高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76.74%),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2.3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总共有1例患者出现1次术后感染;常规组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总共有10例患者出现过术后感染,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过2次。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3 讨论

在手术治疗期间,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非常多,其中感染的影响最为突出,感染的发生因素比较复杂,例如手术创面的处理效果不理想、病房环境未合理控制、护理质量较差、患者自身免疫机能较差以及大量抗生素的应用、致病菌因素影响等[7-9],切口发生感染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最为突出,患者不仅会感受到剧烈疼痛,同时还会间接提升医护成本,对于患者而言是身心双层面的负面影响话题[10-13]。另外,在临床工作中,疼痛是手术室患者最为常见的主诉症状之一,创伤、手术、术后固定、功能锻炼、特殊题为以及特殊治疗等行为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疼痛感的加剧,此时便需要对患者的疼痛感受进行评估,并做好相应的疼痛护理干预[14-17]。对此,在围术期采取优质护理模式时必须高度考虑感染与疼痛两个方面的控制,优化患者的身心情况,改善患者的康复效益[18-20]。

表1 两组患者对围术期的疼痛感受对比 [n(%)]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n(%)]

表3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常规组在疼痛感受方面的数据差异突出,其中实验组II级与III级患者数量优势明显;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93.02%)高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76.74%);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数据优势突出。借助本次研究认为在围手术期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并促使患者可以更加积极的面对治疗,提高康复体验并降低对医护服务的抵触心态,从而提高整体疗效。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益,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以及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疼痛感常规护理人员
常规之外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别受限于常规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