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高尿酸血症的检验诊断
2018-09-20陈莹
陈莹
高尿酸血症在临床中属于代谢性综合征中的一种,也是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产生和发展的风险因素,此病的形成与药物治疗以及遗传基因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1]。而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使用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以及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但两种抗精神病药物的安全性、功能、作用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精神病患者还比较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若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将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更加严重的隐患,以往临床研究之中,曾表明抗精神病药物能够降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2]。为了进一步研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高尿酸血症检验诊断结果的改善效果,特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428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428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4例。观察组中,男142例,女72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为(52.41±2.73)岁;病程9~41年,平均病程为(24.63±2.09)年。对照组中,男139例,女75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为(52.47±2.79)岁;病程8~42年,平均病程为(24.67±2.11)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国际标准,为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均在1年以上;排除标准:严重并发症患者;服用降脂、降压药物患者;有卒中、痛风病史患者。此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所有患者家属均已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已将知情同意书签署。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氟哌啶醇片(国药准字H33020585,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 mg×100 s)口服治疗。2~3次/d,2~4 mg/次,可逐渐增加剂量至常用量10~40 mg,维持剂量为4~20 mg/d,持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给予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给予氯氮平片(国药准字H44021425,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5 mg×100 s)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25 mg/次,2~3次/d,可逐渐增加剂量至常用量200~400 mg/d,最高剂量为600 mg/d。维持量为100~200 mg/d。持续治疗1个月。
两组患者若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均应该采取对症治疗以消除不良反应。
1.2.2 检验方法 两组患者在正常饮食的条件下,于第2天晨起8点钟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并通过生化分析仪及试剂对尿酸(UA)等指标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出现率。高尿酸血症的判定标准为:患者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其次日两次空腹血UA水平之中,男性若高于416 μmol/L(7 mg/dl),女性高于358 μmol/L(6 mg/dl),并且未出现痛风,则可判定为高尿酸血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的对比 [n(%)]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的对比 [n(%)]
2 结果
2.1 两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的对比
见表1所示,观察组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的对比
见表2所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出现率比对照组更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尿酸血症通常是由于嘌呤代谢发生紊乱所致[4],精神病患者在日常饮食过程中,饮食结构极为不合理,造成嘌呤代谢出现紊乱,进一步造成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高,当男性患者血尿酸含量高于416 μmol/L,女性患者血尿酸高于358 μmol/L时,便会出现高尿酸血症[5],因此,精神病患者比较容易出现此症。当精神病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时,便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性,所以需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6],做好高尿酸血症的检验工作,从而避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以造成神经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及预后受到影响。
而在当前,精神病患者采取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等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出现,为当前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经相关研究人员研究表明,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并未能够对尿酸值产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从而不利于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的降低,而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可以对患者的尿酸值减少,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尿酸值减少的幅度更大[7],由此可见,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不仅与高尿酸血症存在密切的关系,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精神病患者血尿酸的含量。同时,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相关研究人员表明:“二代抗精神药物的应用很有可能造成患者的靶器官发生短期内无法挽回的伤害,容易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8]。因此,在对二代抗精神药物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还应该掌握合适的剂量,以免不良反应出现造成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通过使用二代抗精神药物治疗,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4%、3.74%;而对照组通过一代抗精神药物治疗后,其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2%、14.49%,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使用二代抗精神药物治疗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尿酸的含量,使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降低,且通过合理用药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
综上所述,精神病患者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但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可降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及不良反应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