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石林作为

2018-09-20胡耀元

中州建设 2018年4期
关键词:石林区域性旅游

文 / 胡耀元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早在二亿七千万年前,石林已酝酿形成;这是一座人文历史丰厚、湖光山色绝佳的城市,全市首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让它声名远播,独领风骚;这是一座拥有“中国天然氧吧”美誉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生长于这里的蔬菜瓜果一直远销海内外。

它就是巴江涓流的圣地——石林。

在这片石文化建起的土地上,厚重而含蓄的传统已承载千年,更迭中的石林正迎来更立体的发展。“积极融入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这份目标和决心,对于昆明东南辅城和滇中经济区东南新城的石林县来说,既是积极融入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主抓手,更是全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担当。

昆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从2018年到2030年,将分三个阶段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面对全新的城市定位,具有独特区域性优势的石林县疾步融入到建设工作中。

城市建设在于创新,融合发展在于协调。如今,石林旅游、高原特色农业、康体养生等品牌已独具特色,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初步建成。通过旅游创新模式的带动,一二三产业齐融合,石林已进一步参与到国际化与城镇国际化的良性互动中,城镇发展水平和区域特色竞争力明显增强,城乡环境和谐宜居。通过不断探索和强力推进,正与全市同步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国际知名旅游胜地。

石林品牌优势铺垫区域性建设

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是推动昆明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新的历史坐标系下,积极融入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有利于把石林的发展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相衔接,加快推进地方资源国际化、地方优势国际化,提高城乡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擦亮特色品牌,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亦有带动性。

石林县区位独特,位于昆明—石林—广西北部湾—广东珠三角经济走廊和昆明—河内经济走廊线上,是昆明连接“广东、广西”并经广西防城港“出海”、国家一级口岸河口“出境”最便捷的通道,是滇中城市经济圈“一区两带四城多点”的双翼,地处滇中城市群、个开蒙建城市群、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和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的交汇点,经济走廊的纽带作用十分明显。随着云桂高铁的建成通车,石林迎来“高铁时代”,对外开放通道更加便捷广阔。

“常年有农业,四季有蔬果”。石林独具优势的农业生产条件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基础。

作为昆明首个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县的县城,石林县还是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生态环境的优势成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基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举世文明的奇石景观,造就了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成为旅游发展的“名片”。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撒尼文化也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扩大对内对外交往和开放水平,才能加大区域联动合作,吸纳各类资源要素集聚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下一步,石林将配合国家、省、市构建更加便捷的出入境大通道,完善境内高铁、公路、航空、乡村道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此加强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通过建设石林旅游商品贸易区、石林现代商贸物流园区、石林泛亚农产品综合商贸物流区,来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

创新旅游模式打开城市新大门

因石而名、因旅而兴。如今的石林,巴江潺流绿荫成岸,游客们再到这里观光旅游,已经能有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近年来,冰雪海洋世界滑雪场投入运营,幻多奇主题乐园、好莱坞旅游文化城等项目签约落地。石林彝族特色旅游小镇及大糯黑、阿着底、雨美堵等特色村寨建设进一步推进。

为适应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新方向,石林县紧扣昆明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国际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实施了一系列转型项目。打造了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等“金字招牌”,石林景区游览面积从4平方千米拓展到12平方千米;奇石博物馆、杏林大观园、银瑞林国际大酒店、红杉湖温泉酒店、水上石林、石海温泉等一批旅游服务配套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旅游营销模式不断创新,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共设立旅游直销门店107个,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推动了旅游业成为石林县域经济发展中最具生机的支柱产业。

旅游大数据中心和县城散客服务中心开始启动后,“一部手机游石林”项目也顺利推进,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正使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发展全面加快。

在旅游生态相互融合的进程中,以人为本始终是石林旅游发展的准则。

作为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及全省首个“中国天然氧吧”等3项国家级品牌的荣誉者,石林下决心要构建“1心4片8寨1环”的旅游发展格局。

其中,“1心”指按照城旅一体化思路,推进大小石林景区、石林旅游服务区与县城融合发展,形成集游览观光、娱乐购物、餐饮住宿、都市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中心。“4片”指以乃古石林世界遗产展示地为载体,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融地质遗迹、四季花海、生态农业、宗教文化为一体的乃古石林自然遗产展示和生态农业观光片区;以瀑布、溪流及沟谷生态环境为景观特色的大叠水户外体验片区;以优美的喀斯特湖山景观、阿诗玛文化为主体特色的长湖文化体验片区;以圭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休闲、宗教文化、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合民族文化展示的圭山生态旅游片区。“8寨”指重点打造“彝家八大寨”品牌,即彝族第一村、阿着底、糯黑村、月湖村、蒲草村、蓑衣山、寺背后、和摩站,示范带动全县乡村旅游发展。“1环”则是围绕喀斯特自然风光和阿诗玛文化风情,以大小石林景区、旅游服务区、县城为中心,辐射四周,依托县内综合交通网络,构建县城—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西街口—圭山国家森林公园—长湖—大叠水—县城主环线,串接各个景区、景点、村寨,形成便捷的自行车、自驾车旅游环线。

2017年,以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升级,大小石林景区入园游客达35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6亿元,全县接待游客达9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3.86亿元。

台创园携农旅融合联动增效

2008年12月,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由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成为全国第11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也是云南省唯一的台湾农民创业园,目前园区入驻企业51家,其中台资企业9家。园区年产值达8亿元以上,年均入园游客达到50万人次,树立起云南省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品牌,成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亮点、昆明市休闲观光旅游的热点、石林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先后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荣誉称号。

“立足昆明、面向云南、沟通两岸、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的现代农业总部经济港。”石林台创园借鉴台湾精致农业、以色列高效农业等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准确定位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生态休闲旅游养生度假胜地,明确发展“养胃、养眼、养心、养肺、养脑”五养项目,逐步实现“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劳动变运动”,主导发展都市农庄、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等主导产业,科技驱动,农旅融合,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产业培育初见成效。园区牢固树立产业首位意识,重点实施产业培育工程,围绕农特产品开发、特色养殖种植、生物技术研发、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养老,扶持园区主导产业互促发展,联动增效。

科技创新助力发展。园区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兴园,在云南省农业园区中,率先建成集投资服务、经营管理、农业科技引进推广、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投资服务中心,开发农业科技智慧园区信息化服务平台,搭建电商网络体系,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助力农业科技创新。

“农旅”融合形成示范。园区把现代农业作为旅游的重要载体,通过旅游使农业提质增效,从而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以庄园经济为载体,着力营造连片花海、七彩乡间、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形成了以万家欢蓝莓庄园、杏林大观园、云烟印象烟庄、春喜枇杷庄园为代表的都市农庄旅游集群,依托农庄休闲观光、水果采摘、农事体验、康体健身、养生养老等“五养”项目,扩宽旅游渠道,丰富旅游形式与内涵,农旅融合,实现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劳动变运动。

以台创园为平台,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实施蔬菜、花卉、苗木、人参果、枇杷“五个一万亩”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万家欢、杏林大观园等一批都市农庄,201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8.57亿元,同比增长6.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2亿元,同比增长7%。台创园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破壳而出”的石林城市发展框架,正为全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带来迅疾有力的变化。加快与周边州、市、县等区域的通道和环线建设,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外派劳务,鼓励和支持以“工程换资源”等方式到次区域国家承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拓展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农旅互动、工旅互通、商旅互赢、文旅互融”的石林决心,将进一步与区域性国际城市发展“对标”。

猜你喜欢

石林区域性旅游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松桃红石林
黄河石林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旅游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
中国首个区域性商贸物流发展指数在兰州发布
高速公路区域性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应用探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