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控股企业内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2018-09-19王光健

财会学习 2018年25期
关键词:制定内控制度实施

王光健

摘要:社会形势的变化、经济市场的调整在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路径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力度。为在当今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永续发展,国有控股企业必须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内控制度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内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并非一蹴而就,也无法一了百当,必须根据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本文先是深入分析了国有控股企业内控制度制定与实施现状,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改善现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国有控股企业;内控制度;制定;实施

一、引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在实现经济体制与时俱进、更好契合当今社会形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给我国企业带来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在新的经济体制下,资金力量雄厚但体制灵活性不足的国有企业以及体制灵活但资金力量不足的民营企业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障碍。为实现自身良性发展,企业必须根据社会现状做出必要改变。集国有和民营企业优势于一身的国有控股企业能够扬长避短,更加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已成为企业革新的重要选择。内部控制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只有适合企业实际情况才有可能发挥出最佳效用,因此需要根据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等现状相应调整内控制度。特别是新成立的国有控股企业,必须建立并完善和原企业相衔接的内控制度,才能实现企业的平稳过渡和发展进步。而在实际情况下,国有控股企业内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现状并不十分乐观,为找到改变现状的有效方法,实现内控制度作用的最大化,需要对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进行深入探讨。

二、国有控股企业内控制度制定与实施现状

(一)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

内部控制是企业加强自我管理、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应有作用的发挥程度与企业未来发展状况息息相关,而若要使内控制度的效用发挥至最佳,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视内控制度,将其当成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在实际情况下,企业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并不够。比如,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不足,没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实行此制度会给企业带来的种种益处,也就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可能造成企业内控体系的不完善,更别说利用此制度为自身谋利益,甚至于有的管理者在建立了内控制度的前提下依然采用原有的管理理念,实施之前的管理方式,却把内控制度当做摆设。上行下效,管理者的态度影响着员工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整体对内控制度的轻视甚至漠视,更别说重视其执行状况了。而这种情況的发生也使得内控制度的应用环境并不充分,加之国有控股企业下属机构数量颇多,想要贯彻执行一项制度本就难度较大,若是处于转型期的话,则更不利于内控意识的普及和重视程度的提升。

(二)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不够

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越是完善的制度建设,越能够使企业管理事半功倍,而若是制度存在缺陷的话,则会是事倍功半的结果。由此可见,完善内控制度十分必要,但在实际情况下,国有控股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并不理想。一方面,企业所定制度的针对性不足。虽说内控制度广泛应用于各企业之中,在制度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每个企业都有着别人所没有的特点,比如经营理念、业务环境等均是千差万别,即使是差之毫厘,对于内控制度的制定结果也是谬以千里。而有些企业在制定和完善内控制度时只会生搬硬套、大而化之,并未做到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从而造成制度适用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内控制度的系统性不足。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作用于企业的某一部分、业务的某一环节,而是涵盖整个企业、涉及所有业务流程,这就对其系统性和条理性具有很高的要求。但有些企业因下属子公司过多而在内控方面给予了这些子公司充分的自主权,不仅使得内控制度散乱无章,更因为各子公司皆以自身利益为内控制度的制定标准,从而造成制度之间存在悖论,不成体系。

(三)审计监督的力度不够

必要的审计监督能够避免不符内控制度行为的发生,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有关失误,从而有助于贯彻执行内控制度、增强企业内控效果。自然,审计监督不到位的话,就会大大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在实际情况下,国有控股企业审计监督力度不够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有些企业在实施了内部控制后,却并没有及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监督机制,设立的审计部门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也存有很大不足,进而造成监督审计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纵然出现了与制度不符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也难以发现,更别说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了。至于必要的风险防范系统更是缺失,从而加大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些都使得企业内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约束性,容易出现制度执行过于随意的后果。

三、增强国有控股企业内控制度制定和实施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全员内控意识,改善内控环境

内控意识的提升首先在于对内控制度重视程度的增加,而要实现全员内控,改善内控环境首要任务则是使管理者明白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性。为此,最基础的就是管理者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深对内控制度的了解程度,比如通过培训掌握相关知识,经过将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不一的企业进行对比,找出此制度对企业运行的影响等。然后,子公司应该在遵循总公司内控制度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已有经验,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公司现状的内控制度,并且尽最大可能的将其融入到业务活动的每个环节,作为促进公司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最后,管理者应当起到带头作用,在工作中严格遵照内控制度的规定行事,做到不越权不避则,还需要将这种思想传达给全体员工,并帮助他们明晰自身职责,了解所拥有的权力,之后在此基础上加强员工的培训力度以增强其专业能力,从而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二)增强内控制度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要想建立有针对性的内控系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深入了解与之相关的企业信息,只有实现对企业的全方位了解,才能据此提出相应的有效的内控制度。为此,在制度制定之前,需要调查企业的发展目标、业务内容和流程、权责分配以及面临的内外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可能遇到的风险点,并结合企业战略进行内控制度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的制度则会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另外,由于内控制度是作用于企业整体而非某个环节或部门的,所以片面的、零散的制度体系是不合格的,更无法发挥出其应有效果的。鉴于此,在制定内控制度时,需要跳出环节或部门的束缚,从战略的视角切入,把对产品设计、生产、推广应用等的控制全部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各部门、各子公司之间也应打破阻碍,制定一套一脉相承的内控制度。

(三)强化审计监督力度

若要强化国有控股企业的审计监督力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即建立健全与内控制度相适应的有关部门,并保障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样在制定和实施内控制度时,就有专业的机构对其进行监督。其次是要完善相关部门的人员配备,既可以聘请专业人员,也可以将原有工作人员中的审计人员独立出来,专门负责审计监督工作,并对员工进行必要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工作水准。然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内控考核评价体系,将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审计监督部门发挥出的作用等作为个人绩效的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从而提高相关员工对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工作的认真度,保证内控制度的顺利执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控制度的完善和高效实施是国有控股企业立足于当今社会的有效途径,但现实情况中却存在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完善程度及审计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可以采用提升全员内控意识,改善内控环境、增强内控制度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强化审计监督力度等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书婷.试论国有控股企业制度的制定及实施效果[J].全国流通经济,2017(1):44-45.

[2]李桂霞.国有控股企业内控制度的制订及实施[J].会计师,2015,No.215(8):61-62.

[3]陈兆霞.国有控股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实施及完善探析——以中石化控股企业为例[J].现代商业,2013(3):205-206.

猜你喜欢

制定内控制度实施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的制定
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
从国际经济贸易角度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制定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