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涉税问题探究

2018-09-19廖景诗

财会学习 2018年25期
关键词: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税务

廖景诗

摘要:政府补助是社会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且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并研究政府补助中会计和税务方面的主要特点和形式以及税务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税务

由于我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逐渐采取各种形式增加对每个企业的经济支持,并通过政府补助的方式来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出台许多政策推动企业经济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恢复。所以,政府在进行经济补助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经济问题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补助,要规范会计和税务的问题。

一、政府补助特点分析

政府补助是保证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政府补助是政府无偿给予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资产,但不含政府以企业所有者身份对企业进行的投资。从政府补助的定义可知,政府补助大致分为两个特征,即无偿性和直接获取性。

(一)无偿性

无偿性是指政府给予企业的资金补助是属于无偿的资产帮助,是不用偿还的。无偿性特点是政府补助重要的特征,且反映了政府整体性。无偿性是区分政府和企业间的根本区别,政府补助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所以是不用偿还的,但投资的资产是有限的。政府的无偿补助是促进经济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金融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确保经济长久稳定发展也是体现政府责任一种重要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在对企业给予补助时有相应的附件要求,但这些要求和政府补助的无偿性没有任何冲突的,只会促进经济更快发展的同时确保政府经济可以正常运行。

(二)直接获取性

政府补助的另一个特点是直接获取资产,直接获取是指单位或企业可从政府手中直接获得补助的资产,直接资产包括政府财产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资产,他们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整体收益。目前,大多数企业或单位在获取财务补助的期间其资产是直接从政府获取的,如税款方面的减免资产、房屋使用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属于资产直接转移的不在政府财政补助准则规定之内,如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债务豁免权、免征税、减征税。

二、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

(一)政府补助的货币性资产

政府补助的货币性资产的形式包括财政贴息、财政拨款和税收返现等。财政贴息是国家针对特殊地区的发展,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的目标、政策,主要是从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方面进行补贴,财政贴息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把贴息的资金划拨给银行,银行以比较优惠的利率贷款给企业,企业以具体承担的利息向银行支付有关利息费用;另一种是政府将补贴资金直接划拨给企业或单位。财政拨款是企业或单位根据政府有关扶持政策,向政府提出无偿财政拨款的申请。政府给企业或单位划拨资金时有明确的使用条件,企业需要遵守政府提出的条件和按照指定的用途来使用这些资金。税收返还是指政府给企业或单位的补助是以税收优惠的形式,这一补助反映了政府的政策导向,但实际上政府还未给企业或单位无偿的资助。税收返还要按照政府补助的规则,满足条件的才能进行受理。

(二)政府补助的非货币性资产

政府针对企业或单位进行补助的非货币资产有天然森林、土地使用权等,由于国家政策的更改,这些资产在会计税务不常见到。

三、政府补助会计处理规定

政府给企业的经济帮助种类比较多,不是所有的政府支持都属于政府补助,要结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判断该经济帮助或支持是否在会计准则规定的政府补助范围内。政府补助根据会计准则可分为资产有关的补助和收益有关的补助,政府补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企业在缴纳年度所得税的解决方法也不相同。给予企业的政府补助一般用来补充因价格限制、环境保护等特殊因素而造成的费用支出。当企业获得政府补助之后,要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计算和确认,用来弥补企业已经支出的有关费用可确认为本期损益,用来弥补企业日后会产生的费用确认为递延收益。此外,若递延收益科目本期有结余,在会计报表编制时要重新进行分类。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有资本法和收益法两种。资本法是把政府的补助直接计算到获得者权益中,而收益法是把政府补助计算到本期的收益或者递延收益中。收益法又可细分为总额法和净额法两种,总额法是把政府补助的所有资产记为收益,而不是将其当作资产有关账面余额和费用减去;净额法是则是将政府补助列为对资产账面余额和补偿的费用的减去。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分为总额法和净额法。总额法是企业通过一次性或者多次把政府补助的所有资产计算成收益;而不是将补助当作成本支出和有关资产账面价值等的减去;净额法是把政府补助当作对成本费用的补偿或有关资产账面价值等的减去。对于某一类政府补助,企业可通过判断其经济业务的类型,决定使用总额法还是净额法。一般来说,当政府补助的业务类型相同或相似时,企业应使用同一种会计处理法,且当该方法确定之后不能任意更改;有些政府补助只有一种方法,如普通纳税人增值税即征即退只有总额法能用。

四、政府补助的税务处理

政府在给予企业或单位财务补助的过程中,税务人员要结合税务的有关规定认真处理。税务处理的有关政策规定了企业在获取国家各种财政补助的过程中,符合财政部和国务院税务规定条件的补助不用缴纳所得税,如企业可以证明该资金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拨款文件,或者企业单独核算该资金及该资金支出的部分,又或者财政部或其他给予补助的政府机构具有管理该资金的专用方法或要求,除此之外其他形式的财政补助都要根据规定缴纳相应的所得税。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是否需要交纳所得税与会计账务处理没有关系,只需要判断其是否与税法规定的不缴纳税条件相符。

随着税法的改革和完善,企业或单位在计算所得税时也所变化,企业在生产时获取的各个补助资金不计算到所得税的范围之内。企业获取的政府补助资金在財务账表上记录成补助款项,应划分到企业营业之外的收入,这一规定在会计和税法两方面都是相一致。通过对比政府补助在会计和税法方面的处理,发现二者有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一是税法明确规定企业在获取政府的财政补助后要根据有关税法的要求,结合具体收入计算应该缴纳所得税的,但会计有关细则提出企业在获取补助资金后要计入到本期损益或递延收益账户内;二是税法还规定企业获得税收金额时要结合具体的数字及时缴纳,但会计处理方面却提出暂时扣除政府补助。

五、政府补助有关业务的纳税关键点

政府补助的纳税关键点如下:首先,企业获得政府补助要必须严格按照补助的制度审核,并根据有关财政补助的要求确定补助款项是否需要调整纳税比例,或者是否需要其他补助处理(以及是否需要进行其他有关补助处理);其次,对于政府补助的款项,企业要确定该款项是否满足纳税要求或满足不纳税要求,或者该款项是否可以计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内或者资产收入总额内,或者该款项以后是否要纳税或税额不否减免。

企业要确定该补助款项与需要纳税的要求、不需纳税的要求是否相符,以及企业要确认该补助款项是否可以计入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内或者企业的资产的收入总额内;此外,企业还需确认该补助款项日后是否需要进行缴纳税款、缴纳税款比例是否减小或免除。最后,当企业获得政府补助的款项不用调整纳税比例时,要清晰的记录会计科目,标注补助款项的支出走向,及时处理补助款项的支出、收入、折旧等,确保企业使用政府补助的过程中企业的运行和账目核算正常进行。

六、结束语

政府补助随着国家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政府补助可以促进企业或单位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且企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加强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和税法处理问题的研究,在核算政府补助时要结合有关的财务规定和税法规定,确保政府补助在企业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扩大生产的规模等方面起作用,从而确保政府补助能真正带动企业经济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宗广平.政府补助的会计与税务处理[J].商业会计,2016(14):40-41.

[2]龙运江.企业获得政府补助的会计和税务相关特殊问题探讨[J].时代金融,2013(09):35-36.

[3]金嘉娴.政府补助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方式解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20):155-156.

[4]韩凌宇.政府补助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J].商,2012(7):87-88.

[5]贺俊伟.刍议政府补助会计与税务的处理差异[J].中国经贸,2010(2):100.

猜你喜欢

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税务
新常态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务检查证管理办法〉的公告》的解读
政府补助审计中政府审计的定位研究
政府补助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税务达人的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