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薄弱村稳定增收的响水探索
2018-09-19单永红
单永红
党的十九大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苏北地区特别是贫困县而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促进经济薄弱村持续稳定增收,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近年来,响水县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近2亿元的资本金,分配到村集体经济收入尚未达到18万元的97个村居,村居通过资本金入股县属国有企业收益较高项目,形成长期稳定的收益分红,整体解决经济薄弱村脱贫问题。今年4月和7月,响水县两次召开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分红会议,9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居每个村居领取按季分红资金80700元,到今年底响水所有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将全部达到18万元以上,探索了一条苏北地区经济薄弱村稳定增收的创新路径。
多元化众筹,为经济薄弱村“输血”。响水县系统谋划,众筹落实首批资本金,有效解决村集体发展资金来源问题。一是县财政预算安排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亿元。2017年,响水县在全省首批通过交易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等获得土地收益6.25亿元。政府秉持镇村收益全部回归农村的原则,在土地收益资金中安排1亿元,专项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资本金。二是县本级财政安排促进村级集体增收专项资金1000万元。从2018年开始,县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门用于促进村集体增收。三是渠北片区猪场建设省扶贫补助资金1000万元。四是县慈善总会组织28家企业定向捐赠资金3675万元。五是积极推进村集体有效资产变现。
公司化经营,帮助经济薄弱村自我“造血”。2017年,县属国有企业灌江控股集团公司在其名下组建三个子公司,专门用于帮扶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村居通过资本金入股收益分红形成固定收入。一是成立响水县裕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专项运营海边30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指标为上级下达的光伏扶贫指标。公司吸纳40个经济薄弱村入股,按年化10%结算,可获得约20万元的投资收益。二是成立响水县兴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专项运营镇区中小企业园屋顶、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屋顶等47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吸纳20个经济薄弱村入股,按年化10%结算,可获得约20万元的投资收益。三是成立响水县强民现代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在适宜养殖区科学合理预留用地空间,采用县属国有公司出资模式新建标准化养殖场,28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将整体租赁给温氏集团。吸纳37个经济薄弱村入股,按年化10%结算,可获得約20万元的投资收益。
股份化合作,全面提升经济薄弱村经营能力。采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新模式,引导各村居成立社区股份合作社。既实现股份合作社投资入股县属国有公司经营,又推动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形成村党委组织统领、村委会自治、村经济合作社经营的新型村级组织架构,不断激发经济薄弱村内生发展活力。
规范化监管,确保经济薄弱村集体利益。研究制定《响水县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方案》,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体系,由县委农办鉴证97个经济薄弱村居入股公司合同和公司向村居发放股权证书。同时,制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村级集体票据管理制度》等一整套村集体资金支出使用的制度体系,由县镇农经部门统一监管,确保股金分红到位、红利收益使用合理合规。
响水县主动作为,创新帮扶机制,通过大胆的探索实践,在经济薄弱村稳定增收的道路上先行先试,切实增强经济薄弱村自我造血功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果。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主力军作用。响水灌江控股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实体化运作、多元化经营,在多个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响水县系统谋划县属国有企业参与经济薄弱村精准脱贫工作,立足企业优势和地区资源禀赋,把经济薄弱村增收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人才和资金优势,大力发展光伏等特色富民产业,以产业扶贫建立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推动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积极探索经济薄弱村精准脱贫的创新路径。苏北地区经济薄弱村稳定增收效果不够理想,响水县按照“办物业不办企业、留资产不留资金、配股权保息分红”的思路,筹措各类资金作为经济薄弱村增收的资本金,通过成立股份合作社形式,入股国有公司高收益项目,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这种方式既解决当前经济薄弱村缺资金、缺项目等的现实难题,也有效整体解决经济薄弱村脱贫达标问题,让经济薄弱村经济发展更有生命力。
提高经济薄弱村“富村富民”的实际成效。响水县为每个经济薄弱村增配200万元资本金,今后随着资本金进一步扩充,每个经济薄弱村经济收入还将继续增加。响水县统一要求,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当年收益40%以上用于解决贫困户生活保障问题,为低收入农户脱贫提供了新渠道。同时,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公益性项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工作,也有了可靠的资金保障,保证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系响水县人民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