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短板
2018-09-19李明
李明
【摘要】作为改革红利传导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政府服务能力事关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揽子”方案能不能压茬推进,事关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不能落地生根,事关乡村振兴战略能不能全面实施,从根本上说,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是党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关节点。
【关键词】乡镇政府 服务能力 农村社会治理 乡村振兴战略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乡镇政府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决策部署的战斗堡垒。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效能,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从我国农村变化和治理变革的角度看,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要资源,政府发展已经进入“行政服务”时代,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要内容,也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要求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镇政府处于我国政府层级的最末端,直接面向农村和农民,是农村公共服务的直接供给主体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主体。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为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供了新导向,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
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基层治理格局和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乡镇越来越成为社会矛盾冲突的聚集点和错综复杂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因此,推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农村社会和谐有序稳定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必然要求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社会在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巨变,农民思想观念和现实需求也呈现层次化、多样化,而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和地区差异化等矛盾交织出现,老人、妇女、儿童“三留守”问题突显并引发新问题更使社会治理复杂化。个别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乡村社会发展,乡镇政府权责不统一、体制机制不健全、资源配套不足和干部能力缺乏等问题也影响服务效能的充分发挥。全面审视存在的问题,寻求现实解决策略,成为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乡镇政府权责不统一是主要根源。责任大、权力小是乡镇政府面临的较为普遍的困境,有责无权、权责不对等、事权不明晰等问题的存在造成了个别乡镇政府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差,实现权责对等是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关键。
体制机制不健全是根本方面。乡镇政府发挥服务职能要以农村社会需求为导向,但是,个别乡镇政府存在配套制度不完善,制度协调性和监管机制运行不畅;基层法治建设不完善,实现有序服务困难;工作创新机制不完善,市场在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资源配套不足是最大局限。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发挥与物资、财力支持紧密相关。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乡镇与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差距较大,少数偏远地区的乡镇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缺少专业人才和设施设备,网络信息建设尚未实现全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和治理污染的经费来源少、支出多成为乡镇面临的重大难题。
干部素质能力不足是瓶颈缺陷。一些乡镇干部能力缺乏,思想观念、工作能力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一些乡镇干部缺乏责任担当,属于缺乏创新的“二传手”干部;也有一些乡镇干部有为农民服务的良好愿望,却因能力不足处于“有想法没办法”的尴尬境地。
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促进职能转变。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之一,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具体要求,为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乡镇政府应确立以“执行上级决策、加强市场监管、强化社会管理、保障公共服务”为重心的职能定位,在强化经济管理职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乡镇政府主要的职责和功能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居)委会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通过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
加强队伍建设。乡镇政府在我国五级管理体制中地位特殊,具备服务前沿、管理首站和执法一线的特征,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最终需要乡镇干部能力的提升。注重引导乡镇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乡镇干部热爱基层、坚守基层、奉献基层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改进绩效评价奖惩机制,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将考评结果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参考。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人才向乡镇流动的政策支持体系,探索完善竞争性选拔方式和工作机制,畅通干部成长通道,注重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
健全体制机制。要切实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带领乡镇政府做好职能服务能力建设工作,使乡镇政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建立健全乡镇重大决策制度,完善乡镇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范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事项,健全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建立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推进乡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激发乡镇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探索建立“小机关、大基层”的机构设置新体系。乡镇干部是乡镇工作的主体,建立科学的干部激励容错机制,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和宽严相济原则,区别对待乡镇干部探索失误和违纪行为,畅通干部能进能出机制。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简化农村公共服务程序,降低农村公共服务成本,推行农村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逐步建立统一、公平、公开透明的现代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首先,建立乡镇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供给体制。明确乡镇政府的责任,构建政府与乡村社会的新型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激活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其次,建立以公共需求為导向的决策机制。建立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公共财政体系为依托,充分反映农民需求,重视农民决策参与的国家、社区与农民协商机制,提高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最后,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和人才培训,加大人力资本的开发投入。
(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李丹梦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2016年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习近平‘三农战略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6XCB11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王培培:《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减贫效应研究》,《当代经济》,2017年第7期。
责编/肖晗题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