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些药物会“造梦”

2018-09-19于欢

家庭用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精神压力眼动抗抑郁

于欢

王女士是退休老师。年轻的时候带毕业班压力大,断断续续有失眠。近几年虽然已经退休,没有了压力,可是落下了失眠的病根。王女士担心服安眠药会上瘾,所以很少使用安眠药,睡不好就吃一颗氟苯那敏(扑尔敏)。年前医生建议她用小剂量抗抑郁药物治疗失眠。服药以后睡眠果然好了,便在一周后停药不再吃了。然而最近几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她不停地做噩梦,半夜惊醒。

上述这位患者的情况,在睡眠门诊是常见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患者除了失眠症状外还有多梦,并且多梦/噩梦造成的困扰更大。

梦来自何处

梦是怎么产生的呢?正常成人整晚的睡眠分成非快眼动睡眠(简称N睡眠)和快眼动睡眠(简称R睡眠)。由清醒到入睡的过渡期为浅睡眠,占整晚睡眠时间的50%。深睡眠占整晚睡眠时间的15%~25%,主要作用是恢复体力,修复机体的损伤。快眼动睡眠是另一种深睡眠,占整晚睡眠时间的15%~25%。它的主要作用是平复情绪,修复精神损伤,促进神经系统记忆环路的形成。

当人处在非快眼动睡眠中被唤醒时只有轻微的或模糊的梦感。而快眼动睡眠与思维情绪密切相关,被唤醒时通常有鲜明的梦境。

多梦为何引起

有不少人說,精神压力大、平常多烦忧,难免夜里容易多梦,可案例中王女士在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做噩梦呢?这和王女士不规范使用助眠药物有关。使用抗过敏药物的确不容易成瘾,能加速入睡,但同时也有很多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多梦和噩梦。另外,多数抗抑郁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快眼动睡眠的作用。用了一段时间抗抑郁药突然停药后,快眼动睡眠骤然失去抑制而增多,造成噩梦频发。

此案例有两条可以借鉴:首先,用抗过敏药物助眠并不合理,近年国内外多项失眠指南都明确指出,不推荐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失眠;其次,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失眠要服完疗程,停药需要逐渐减停,不能突然断药,要让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

引起“多梦”的药物

可能引起噩梦的药物有很多种,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类。

1. 各种影响胆碱能活性的药物,常用的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治疗哮喘和老慢支的药物,如沙丁胺醇等;缓解胃肠道绞痛,舒缓胃肠平滑肌的药物,如东莨菪碱等;治疗胆结石、肾绞痛的药物,如阿托品等;以及改善记忆力,促进智力的药物,如他克林等。

2. 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受体,调节血压的药物。有文献报道的由药物引起的噩梦案例中,34%由此类药物造成。常见药物包括阿替洛尔、普萘洛尔、拉贝洛尔、利血平、胍乙啶等。市场上有些降压药为复合制剂,需要看详细成分说明。

3. 各类抗抑郁药物,服用此类药物,噩梦可以出现在用药期间,也可以发生于骤然停药时。

4. 某些抗菌药物、免疫调节剂和抗过敏药物,常用药中包括氧氟沙星、红霉素、氟罗沙星、更昔洛韦、氟苯那敏等。另外,某些抗帕金森病的药物、抗癫痫药物、手术麻醉药物也有不同程度诱导失眠噩梦的副作用。

总的来说,减少日间精神负荷,睡前预留缓冲时间,让活跃的大脑安静下来;保证充足睡眠,别把睡眠挤到后半夜;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如怀疑日常用药中有致失眠噩梦的药物,及时让医生协助调整等都可以让您度过一个安稳的夜晚。

(作者每周四下午有专家门诊)

猜你喜欢

精神压力眼动抗抑郁
解读抑郁症的认知与治疗误区
海豹的睡眠:只有一半大脑在睡觉
一张图就能自测精神压力?
老了梦多很正常
孕妇服用抗抑郁药后代患孤独症概率翻倍
抗抑郁药与自闭症
动物很可能也做梦
抗抑郁药的合理使用
怎样控制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