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原创构思能力培养研究
2018-09-19郭琳琳郑子方
郭琳琳 郑子方
[摘 要]原创构思一直是建筑创作的关键所在,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学生原创构思能力的培养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研究以原创性思维的发生与活动机制为理论基础,结合建筑设计创作方法,探讨在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原创构思能力的方法与手段,树立正确的建筑原创观念,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以期有助于提升建筑学专业的创新教育水平。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设计;原创构思;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8-0145-03
○、引言
从古至今,能够在历史舞台上活跃的建筑作品并没有固定的标准,有的只是作品本身独特的原创性。在建筑设计领域,原创性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彩及别出心裁中,表现在作品对生活和世界审美感受的深度与超凡脱俗中,表现在作品对复杂现象的评价与诠释的真知灼见中。平庸的构思大多一样,优秀的构思却各有不同,唯有原创才能决定构思是否具备独特性、巧妙性、针对性和合理性。原创性构思一直是建筑创作的关键所在,原创构思能力的培养既难以捉摸,又有规律可循,其重点在于秉承正确的原创观念,树立原创意识,不断地对构思活动进行系统的认知和探究,对构思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积累与训练。面对新时期对创新型人才的强烈需求,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我们急需关于原创性思维的理论来支撑和引导。
针对人类创新思维方面的研究,各学科之间的差别并不大:一是因为人们之间的思维方式大体相同;二是从科学的角度对人脑创新思维结构的运作还需要进一步的认识。所谓原创,指的是创作或发明出全新的作品,是对既定参照物的怀疑与否定,预设着新的可能性,是刷新固有的经典界面之后呈现出的新的经典原型,具有集体共识的社会价值。在建筑学领域从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对原创构思的认知非常理性和科学[1]。从广义上说,建筑设计本身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狭义上说,在建筑策划、建筑设计与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对建筑的平面、空间、形态、结构、材料、设备、技术以及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段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整体或者局部所进行的原创性构思设计活动,都会增添其结果的价值与意义。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学生原创构思能力的培养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原创构思的发生与活动机制和建筑设计创作方法论的有效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活化渗透。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知识在人脑中的内化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2],能使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活动方式成为孕育原创性构思的土壤。具有稳、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丰的相关知识是构成合理知识结构的要素,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深度和非专业知识的广度决定了他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而原创性构思的源泉往往出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上,且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是彼此没有关系的。“一起艺术皆来源于生活”,但人的感觉器官在感知外界事物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受个人知识背景和个人偏好的影响,人们常常只关注自己感兴趣且已知的东西。这就导致人们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在量上有所不同,这会影响合理知识结构的搭建,进而致使原创构思能力上的差异。因此,拥有交叉的、多元化的知识背景是打破习惯性思维、拓宽与提升创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获取原创性构思的源泉。
在建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既专又博的合理知识结构是培养原创构思能力的基础[3]。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建筑设计人才的培养过程必须以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主要方向,实现从“专业学科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多元化、整体化知识”的通才教育模式的转换。例如:在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特色课程渗透教育的优势。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目,为培育通才型人才创造宽松的外部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博、深、精的教学要求,优化知识结构,拓宽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确保教育的教化和再创造功能的实现。世界每天都不一样,知识的更新与交替让我们应接不暇。教师在具体教授时,绝不能仅限于教材内容,必须把握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点和新知识的更替;注重高低年级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自身个体的差别,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将原创构思能力的培养目标活化渗入到建筑学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之中。通过课堂教学获取的一定量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是原创构思的素材库,同时建筑学专业本身的多元发展是吸收了科學、技术、文化、经济、信息等多学科最新知识的结果。因此,必须强化课堂以外获取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学会通过自学的方式广泛摄取多学科的新知识,并且具备缩短更新知识周期的能力。
二、思维方法的训练
建筑设计是为实现某一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包含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规律所做出的概括、间接与能动的反映。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抽象(逻辑)思维和形象(非逻辑)思维两种:抽象思维是以语言,包括图示语言等为工具来进行的逻辑性思维活动;形象思维是以人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非逻辑性思维活动。建筑创作是一个理性与感性、抽象与形象相融合的领悟过程,人脑在建筑创作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其内部结构就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对立统一。逻辑思维的基础来自于非逻辑思维所得到的内容,非逻辑思维同样也需要逻辑思维为其明确方向、目标。同时,人类的思维活动具有巨大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可以通过思维活动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4],这就是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知进行明显的改组而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正是提高建筑原创构思水平的重要途径。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以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运用为前提的,通过逻辑判断、分析推理可以对影响建筑创作的主客观因素进行认真的理性思考,这样才能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打开通往创新、创造的大门。通过联想想象、直觉感悟可以在经过孜孜不倦的思考后产生突发性的顿悟与灵感,打破常规思路,迈向创新、创造的新路程。在建筑设计课程的具体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仅凭个人直觉和形象想象的设计方式,另一种是完全依靠逻辑思维推理分析来进行设计。前者的结果是很难将设计做好,后者是设计过于平淡,做不出优秀作品。由于人的感性认知往往超前于理性认知,所以第一种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频率较多,在低年级这种情况最多,高年级也会出现。第二种现象则在高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建筑设计方法后经常出现。在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易出现的偏执状况,综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能力,在课程实践中融会贯通,树立一种系统的观点,使之成为一种思维本能,这样才能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做足准备。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可在设计课实践的进程中刻意增加一些逻辑思维命题的小测试,针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多增加一些到著名建筑中参观学习的体验式教学,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能力平行化发展,使其在建筑设计构思过程中综合发挥作用。
三、構思能力的培养
优秀的建筑设计构思绝对出自有足够强大构思能力的建筑师之手[5]。构思能力的高低体现在建筑师的知识储备、理论研究、经验积累、作品闻见、自身修养等方面。除此之外,优秀建筑设计构思的产生还与建筑师对一个项目的激情密切相关[6]。当我们进行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建筑设计构思的智力活动时,必然有一定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个人性格心理品质的非智力活动特征存在。人的非智力活动的特征只有在智力活动中才能具体表现出来,而智力活动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受到非智力活动的影响和限制,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建筑师的构思能力必须是基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表现,其中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三个方面;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说包括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有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几个方面。建筑设计是一个反复思考的过程,设计从构思到方案实现的过程充满着曲折、坎坷和荆棘,任何一帆风顺的设计都是不存在的[7]。而且建筑创作没有激情与真实的情感是难以创造出好作品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一个囊括创造主体多种基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集发过程。
建筑学专业学生构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需要同步培养。智力因素的培养给学生一个激发创新思维的头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是这个创新思维的头脑得以运转的强大内心支撑。一个人要想大有作为,就必须首先通过刻苦的训练培育优良的心理品质,高度成熟的心智水平可以使创作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一个宽松的思维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写生活观察日志,并定期组织研讨,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中的观察力、注意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学会从各种线索中抓住有希望的线索,抓住有价值、有潜在意义的信息。在设计课实践的进程中创立和谐、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个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个人心理品质,可以让学生饱含热情与激情地投入到设计创作中。设置关于设计竞赛获奖的特殊学分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竞赛,激发他们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渴望成功的欲望和执着的探索追求,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能够经受住建筑设计长时间的构思思考和枯燥的伏案制图工作,使他们具有追求卓绝的意志,大胆超越的心境和勇于开拓的品质,进而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构思能力。
四、原创精神的追求
纵观当代世界建筑的多元化发展,优秀作品百家争鸣,其背后所隐含的是对建筑话语权和建筑设计市场的争夺,只有那些具有原创价值的建筑创作才能获得一定的话语权和市场份额。在当下的社会,建筑原创已不仅仅是建筑师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繁荣的广度与深度的体现,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建筑界所处的地位问题。时代在发展,信息在交流,世界越来越大的同时也越来越小,建筑的原创问题最终将决定未来中国在国际建筑界舞台上所处的地位和整体竞争实力。建筑本质的综合性决定建筑创作构思涉及物质与精神的许多方面,高水平的原创作品不是轻而易举能够获得的[8]。原创本身是指不固守现有的各种理论学说,不迷信任何权威,勇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所进行的根本性理论思考与创新。但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产生于西方,长期以来我们在追赶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中极大地享受了“拿来主义”的便利。未来中国的建筑如果希望成为全球共同参与创造建筑新知识的一员,希望由建筑发展的边缘追赶者转变为核心创造者,那么,仅仅依靠吸取外来的建筑知识和追随复制西方理论是远远不够的。现阶段,建筑原创精神的匮乏是制约我国建筑创新发展的最大瓶颈,研究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调整知识和资源的结构,提出并发展自主的和具有原创精神的设计理论是我国建筑界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自求学时代起就应秉承建筑原创精神的追求,因为只有原创能够对建筑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只有原创能够激励建筑设计者攀登更高的层次。在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建筑原创的本质和内涵渗透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领会和把握建筑原创的精髓所在。虽然原创是传统的挑战者,原创质疑传统并悬置传统,但是原创并不反对传统,原创的目标是制造新的传统。原创排斥模仿与抄袭,虽然模仿与抄袭具有连续性上升的特点,原创具有非连续性上升的特点,但是模仿与抄袭是原创的非必然经历。原创是蜕变,只有拒绝模仿和抄袭才会有新的创造。原创不是追求形式的标新立异,亦不是先锋理念的夸张与变异,且原创亦不是完美的[9]。但是原创给我们开创了新的模式,建筑原创是每一个设计者对待城市、建筑,对待技术、经济、文化、生活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建筑学与所有学科一样是与时俱进的,具有时代性、先锋性的原创建筑所蕴含的卓越建筑设计理念才是引领建筑创作的价值取向和时代追求,建筑原创诞生在解读城市建设技术创新、经济合理和文化内涵的思考中。优秀的建筑原创设计不仅契合当前这个时代,其本身也是属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部分,并最终能够达到引领潮流的高度。
五、结语
原创构思能力是培养高质量的建筑创作设计人才的关键,在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中,需要师生的共同协助,不断努力。这对探索一条符合创新思维科学性的优秀建筑创作人才培养之路,推动建筑创新事业和建筑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韩晨平. 建筑设计创新的概念浅析[J]. 新建筑,2015(2): 61.
[2] 朱卫国. 建筑构思的类型模式[J]. 中外建筑,2017(2): 39-41.
[3] 孙王虎,李志民,李胜才. 建筑构思能力的培养[J]. 高等建筑教育,2014(6): 4-7.
[4] 邹广天,于戈.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探析[J]. 建筑学报,2009(2): 92-95.
[5] 金岩. 原创建筑和社会责任[J]. 建筑师,2007(1): 95-96.
[6] 熊明. 再议建筑的原创性[J]. 建筑创作,2003(6): 32-37.
[7] 邢凯,孙澄.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学研究的框架建构[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54-58.
[8] 赵劲松. 建筑的原创与概念的更新——在形式之外寻找创新的起点[J]. 新建筑,2007(2): 123.
[9] 郭琳琳. 论建筑学专业教育中的美学素质培养[J]. 美术教育研究,2016(24): 70-71.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