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建国主任医师诊治中老年女性尿道综合征经验总结

2018-09-19赵先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经验总结

赵先锋

【摘 要】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西名中医关建国主任认为,虽然中老年女性尿道综合征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但自始至终表现为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次的病理过程。肝肾亏虚,湿热下注,是尿道综合征发病的主要病机。正确把握邪正虚实的轻重关系,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则,拟“补肝养肾,化气行水,兼以清热利湿”为法,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尿道综合征;经验总结;关建国

【中图分类号】R69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4-0059-02

尿道综合征是以下尿路刺激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耻骨以上部位不适或尿道下坠感等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而无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尿沉渣检查无明显异常,多发于中老年女性。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不完全明了,可能与尿道黏膜过敏、外括约肌松弛、激素水平下降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有关[1]。中医学并无尿道综合征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淋证-劳淋”等范畴。第六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西名中医关建国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4余载,经验丰富,屡起沉疴,尤擅长治疗肾脏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随诊,现将关建国治疗中老年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探讨

1.1 肝肾亏虚-发病之本 关建国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病变部位在膀胱,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首先,肾为封藏之本,主藏精,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中所藏之精气,乃为机体生命活动之根本,犹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谓:“夫精者,生之本也。” 且肾为水脏,肾主水、司二便,故《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脏,主津液”,特别是肾的气化功能,对津液的输布排泄,尤其是膀胱的排尿,有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就本病群体而言,以中老年女性居多,正至冲任虚衰,肾气不固、闭藏失职、决渎失约,以致膀胱气化失调,开阖不利,故见小便不利。如《素问·上古真天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这里的天癸即指肾精、肾气。其次,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少腹……”,因此该病与肝密切相关;而肝藏血,主血海,只有肝脏能够贮藏一定的血液,才能发挥其濡养脏腑组织、维持相应功能作用,如《素问·五脏生成》云:“故人卧血归于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其中对肾脏的影响不言而喻,因肝肾关系最为密切,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之说,肝藏血,肾藏精,二者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犹如《张氏医通·诸血门》云“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则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因此,病理上二者亦相互影响,易出现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因此主张肝肾同治,其实早在其《医宗必读》中就提出著名的“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理论观点。如“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故曰:肾肝同治……。所以“(肝肾)虚”为此病的发病之本,是该病治疗关键的所在。

1.2 湿热下注-发病之标 首先,中老年病人,脏腑功能减退,特别是肾精不足,肾主司二便,与膀胱相表里,肾气虚不能温煦下焦而使膀胱气化失司,导致水液不运、水湿停聚,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其次,由于肝肾精血不足,不仅虚热内生,湿热邪气亦可乘虚而入,所谓“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最终导致湿热互结,下注膀胱,如《诸病源候论》曰:“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因此,湿热下注膀胱是该病发病之标,为该病发病的重要环节。

2 临证所见及治则治法的确立

关建国主任医师认为虽然本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但自始至终表现为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次的病理过程,临床所见为虚实夹杂之证。肝肾亏虚临床可见腰膝酸软,倦怠乏力,面色胱白,头晕耳鸣,小腹坠胀,舌淡暗,脉细、脉沉等诸症。而湿热下注则多见尿频、尿急、尿热、尿有余沥,尿失禁、排尿不适、口苦咽干、苔薄黄或黄腻、脉数或滑等不适。因此,针对该病发病机理,遵“虚者补之”、“实者泄之”之旨,分辨正虚邪实的轻重关系,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则,故拟“补肝养肾,化气行水,兼以清热利湿为法”。

3 遣方选药之特点

关建国主任医师常用知柏地黄汤和缩泉丸加减。方以熟地黄、山茱萸此二者味厚,经曰“味厚为阴中之阴”,用以滋少阴,补肾水,养肝血;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肾等经,液浓益肾,具有补肾涩精之功,《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三药共用为君,即奏益肾填精,培本固元之效;泽泻,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作用较强,具有利水消肿、渗湿泄热之功,主治小便不利。茯苓味甘,甘从土化,土能防水,故用以制水脏之邪,且益脾胃而培万物之母;丹皮气味苦辛,微寒,寒能胜热,苦能入血,辛能生水,故能益少阴,平虚热。三药合用为臣,可起通利小便,清热祛湿之功。药用六味,即补中有泄,泻中寓补,有开有合,使滋补而不留邪,清泻而不伤正,补泻相得,相辅相成,从而达到培其肾精,恢复封藏固摄之权。方加肉桂为补肾助阳之品,王好古认为,该药可补命门不足,以益火消阴;益智仁,味辛,性温,盐炒归肾经;乌药,性辛温,入肾、膀胱经,二者为缩泉丸主药;山药可起温肾阳、暖膀胱、收敛精气之作用;再加桑螵蛸归肝、肾二经,以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四药相伍为佐,主要是加强补肾温阳之功,其配伍温肾助阳药的意义有二,一即《景岳全书》所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意;其二补肾助阳,即温煦膀胱,才能使膀胱得以化气行水、开阖有度、小便当自行。方中佐以黄柏、知母苦寒之品,二者入肾、膀胱,可去肾经火、燥下焦湿,即除膀胱之湿热;最后予甘草为使,甘草本身具有清热解毒、通淋利尿之功,可助苦寒之品以清下焦余热,且甘草又能缓急、调和诸药,避免药物过于苦寒及滋腻。纵观全方,固涩有权,开合有度,共奏扶正祛邪、培本清源之功,达到邪祛正安,膀胱气化得以正常,小便当利之目的,病当愈。

4 病案举例

杨某某,女,51岁,2017年11月24日初诊,自诉尿频、尿急、尿热3月余,就诊于本市人民医院查尿常规正常,曾自行服用消炎药(具体不详)、三金片、金钱草冲剂等治疗,未见好转,于今日就诊我院门诊,症见:尿频、尿急、尿热、小腹坠胀,腰膝酸软,倦怠乏力,面色[HT5”,5.][JX-*9]白[JX*9][KG-*3][HT5,6”]光[HT]白,口苦咽干,头晕耳鸣,饮食可,睡眠差,梦多,大便尚可,舌暗红,脉细数、苔薄黄。查体:双肾区无叩痛,膀胱区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等。 辅助检查:尿常规正常。中医诊断为“劳淋-肝肾亏虚,濕热下注”,西医诊断为“尿道综合征”。诊疗上,中医以“补肝养肾,化气行水,兼以清热利湿”为法,方选知柏地黄汤和缩泉丸加减,拟方如下:熟地黄10g,牡丹皮12g,山药15g,山茱萸12g,黄柏6g,知母10g,肉桂3g,甘草6g,茯苓12g, 泽泻9g, 益智仁10g, 桑螵蛸12g, 乌药15g。水煎服,日一剂,7d后复诊,诉症状改善,继续守法前方7剂,症状基本缓解。关建国主任医师认为,由于患者多为中老年病人,以肝肾亏虚为主,且湿热胶着,为虚实夹杂之证,易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故应在症状缓解后应继续坚持服药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再继续两周上方,加养心安神之药(酸枣仁),随诊至今未发。

参考文献

[1]于黔,蒋久勇.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2002,19(5):26

(收稿日期:2018-05-17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经验总结
王绵之教授治疗外感病经验总结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肖洪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总结
韩捷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经验总结
苏国宏运用针刺治疗眉棱骨痛经验总结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邹本贵论治膝骨关节炎经验总结
贾六金辨治五迟五软经验总结
王光安治疗喑哑经验总结
韩景波运用潜阳入寐汤治疗不寐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