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综述

2018-09-19许为宾豆秋杰张璐瑶周建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风险一带一路影响因素

许为宾 豆秋杰 张璐瑶 周建

摘要:学术界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如何进行国际科技合作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理论推进及实践参考做出了贡献,但各种成果比较零散,且不同的研究之间尚未达成一致性意见。文章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企业国际科技合作动机、模式、影响因素、风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以期能够对该领域研究的推进有所启示。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影响因素;风险

一、 引言

自宏觀政策层面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此背景下的微观企业行为问题,尤其是企业如何进行国际科技合作就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大量研究成果为该研究领域的理论推进及实践参考做出了贡献,但各种成果比较零散,且不同研究结论之间也存在较大分歧。纷繁复杂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亟需进行综合性梳理。通过这种梳理,可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动机是什么?(2)有哪些合作模式、影响因素,以及会面临哪些风险?(3)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为解答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国际科技合作动机、模式、影响因素、风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对其发展过程和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能够对推进该领域学术研究发展有所启示。

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动机

“一带一路”倡议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以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盛斌、黎峰,2016)。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政府部门在财政、税收、信贷等多个领域对企业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了支持,积极推动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和研究机构间的科技合作。

企业层面的“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是国内企业与沿线国家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的科技战略合作。合作的内容包括技术合作、产品联合研发等。根据现有文献,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动因可大体上概括为获取知识、技术、互补性资源,以及防止过度竞争。具体如下:

1. 获取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即使是大型跨国企业,单个企业所掌握的知识也不足以满足其科技创新的需求。因此,通过战略合作获取知识,并以此来提高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一种必然趋势(Teng,2007)。现代企业追求专业化,掌握的是细化专业领域的知识,但现代科技发展要求企业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知识,而与不同国家的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恰好能够克服这种知识局限(连燕华,1999)。

2. 转移技术。技术联盟的形式有共同研发、经验性学习、技术转移等。由于技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研发结果具有高不确定性特征,有必要通过跨国技术联盟,分散研发风险(陈耀、连远强,2014);而在与其它国家高科技企业设立联营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时,可以转移和吸收先进技术(杨振宁、李东红,2016)。

3. 获取互补性资源。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而资源能够转化成独特的能力。与拥有异质性、互补性资源的企业进行合作,有助企业更加充分地发挥资源的作用(Wernerfelt,1984)。企业想要持续生存,就必须要不断地创新,而很多企业都是通过与外部企业的战略合作来获得创新所需的关键性资源(Teng,2007)。展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有助于获取互补性的科技资源,促进双方企业的发展。

4. 防止过度竞争。竞争合作理论认为,企业之间相互合作,能够防止过度竞争带来的两败俱伤(Andrevski & Ferrier,2016)。同时,还可以避免在竞争中浪费资源(Panico,2017)。开创共赢局面。并且,科研特有的高风险、结果高不确定性等特征本身就决定了企业国际科技合作必要性(连燕华,1999)。

三、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企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研究,就是对相应合作领域内合作路径和合作方式的探索。目前“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平台模式、民间合作模式、产业园区模式等(魏澄荣,2017)。中国各专业领域的学者针对其专业领域内企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比如,程长林(2017)等人对农业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除了上述这些合作模式外,“一带一路”下,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合作模式。由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项目涉及到国际科技合作,企业可以通过这些项目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甄树宁,2016)。

合作模式多样,如何进行选择。中国学者建立了一套针对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并据此指出了中国应重点推广的几种模式,一是引进技术,实现二次开发,二是引进设备、核心部件,实现产品产业化,三是技术、产品输出(刘秋生,2007)。不同的合作模式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影响不同,因此,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科技合作模式。

相关的研究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企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进行分类,但目前的研究大体上存在两点不足,一是这些分类方法并不能反映出“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特点;二是分类方法太多太杂,没有一个统一的比较完整的分类体系。这导致目前对企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研究呈现出一个比较零散的状态,并且这种零散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今后对企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研究。因此,目前该领域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企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分类体系。

四、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均对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了探讨,相关文献可以被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微观因素,国内外学者从资源,能力,关系三个微观层面出发,研究相关因素对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宏观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等。

1. 微观因素。

第一,从资源角度。资源异质性和资源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联盟内部竞争,加强联盟稳定性(徐二明、徐凯,2012)。在企业多元化发展过程中,跨国企业借助国际科技合作进入新的市场、稳定资源流动、增强产品市场影响力。这些对方企业资源带来的好处,使得联盟企业有维持联盟存续的动机。另外,值得指出的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高素质人才支持。他们倾向于通过企业联盟获取外部资金支持,提高它的创新能力、产品研发能力(Penco et al.,2015)。而通常情況下,与外部企业有长期技术联系的高技术企业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资金(Steensma et al.,2017)。

第二,从能力角度。经验和学习能力会影响联盟绩效,一方面经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联盟中的关键问题,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并对联盟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经验能够增强企业的学习能力、缓解冲突能力等(Heimeriks,2007)。然而,战略联盟中的知识一般是隐性的。发达国家企业学习能力强,在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时,能够快速获取组织知识,并不惜以损害公共利益的方式获取私人收益,给中国企业造成损失。因此,合作各方具有旗鼓相当的学习能力有利于稳定战略联盟(Vertinsky et al.,2015)。另外,战略是高层管理者主观意识的反映,企业愿景的实现依赖于高管对员工的引导,并且从某种角度来讲,管理能力是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高管的管理能力和对战略合作的支持是联盟持续与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从关系角度。国外学者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从关系角度来分析战略联盟的关键成功因素,认为当联盟中存在信任、承诺、合作时,联盟的成功几率会大大增加(Vahter et al.,2014)。不难理解的是,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承诺、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制约基础上的。因此,首先必须要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遵循4C原则。其次,克服企业间组织文化差异,企业组织文化差异表现为企业间价值观和管理方式的差异(陈志发,2005)。最后,强化联盟风险防控机制,加强企业核心技术保护,给合作双方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提供制度保障(张红兵、和金生,2009)。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国内外目前主要从资源、能力、关系三个方面来解释企业间战略联盟的成功,但这三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可以将资源优势理论作为框架,发展一种综合模型,将联盟能力、资源和合作等方面囊括进去,以此来系统地解释成功的战略联盟(Wittmann et al.,2009)。另外,跨国投资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模式,组织文化整合,社会因素(搞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技术优势等各个方面,不能仅从某一个方面片面地进行解释(Yang & Lee,2002)。

2. 宏观因素。宏观环境因素影响着国际科技合作的稳定性、持久性,学术界主要试图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探究相关因素的影响。如尹希果,李后建(2009)建立了包含经济、文化法律环境因素在内的国际科技合作影响因素模型,指出资本成本、思想观念、审批程序等宏观因素都对企业国际科技合作有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国外学者也曾提到文化、制度、政策、法律等宏观因素对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影响(Roderik,2009),但该研究缺乏深入的实证分析。另外,国内不乏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科技合作的影响研究,包括文化差异的来源、解决文化冲突的对策等(陶蕴芳、李慧,2008),但是缺乏对文化差异作用于国际科技合作具体路径的阐述。

目前国内关于企业国际科技合作关键成功因素的文献,一是缺乏量化研究,大多从理论上对关键成功因素进行阐述,难以明确关键成功因素对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作用路径或影响机制;二是成果较为零散,且少有专门针对企业国际科技合作或跨国战略联盟关键成功因素进行研究的文献。

五、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种。内部风险主要包括机会主义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外部风险是指政治,经济,法律政策等方面的风险。

1. 内部风险。战略合作中,资源依赖性小的一方通常占主导地位,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而适度的资源互补能够有效抑制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徐二明、徐凯,2012)。赵昌平和葛卫华(2003)曾指出利益目标冲突、管理机制缺失、经营环境恶化等因素都会催生机会主义行为。另外,有研究发现,一些中小企业为快速发展,与大企业建立技术联系,这些中小企业的绩效水平取决于大企业的机会主义侵占程度(Steensma et al.,2017)。一般情况下,合作双方会签订详细契约条款来预防合作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但合同契约中的控制条款会增加企业间的冲突,而协调条款则会缓解这种冲突(Schilke & Lumineau,2016)。跨国公司研发合作中除了机会主义风险外,还存在人才流失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等。比如合作伙伴间相互“挖墙脚”(贾殿村、汪波,2004)。

2. 外部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所持态度不一。美、日、印抵制“一带一路”倡议,频繁对中国企业及其商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且,美国频繁地在中国周边制造骚乱,破坏中国企业在周边国家的投融资环境,阻碍人民币离岸交易结算的发展(于津平、顾威,2016)。而之前积极加入亚投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部分西方国家也渐渐出现了转变态度的趋势。这些政治因素都严重影响着中国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稳定与长久(盛斌、黎峰,2016)。

“一带一路”沿线的部分中亚、东南亚、非洲国家长期处于财政赤字状态,营商环境差,相关政策体系不健全。因此,虽然众多沿线国家有进行合作的意愿,但合作风险较大,没有相应保障。其次,目前国际货币市场动荡,中国企业对外合作还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保健云,2017)。

六、 国际科技合作的研究展望

国内对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研究,目前更多关注的是合作,而较少研究竞争。从竞争合作理论角度来讲,企业国际科技合作有助于缓解企业间的过度竞争,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间竞争的复杂性,合作结束后竞争会更为激烈、复杂。这是因为,技术、产品、市场、资本实力和地位相似度越高的跨国企业间越能够形成合作关系,而这类企业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不難理解,合作中的竞争会增加联盟终止的风险。因此,国外学者聚焦于合作中的竞争,提出了通过强化联盟治理和社会凝聚力等机制来减少联盟内竞争的威胁,提升企业国际科技合作有效性。

事实上,国际科技合作或者跨国技术联盟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关于联盟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较少,人们对联盟内部的治理协作活动知之甚少(Wang & Rajagopalan,2015)。因为缺乏联盟治理理论的指导,许多跨国企业对联盟治理的内容和本质认识不够,这导致跨国战略联盟以失败告终。跨国战略联盟组织结构、联盟内部治理结构、影响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因素,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对联盟绩效、联盟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等相关联盟治理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未来如何从组织设计的角度建立国际科技合作联盟治理体系,构建科技合作联盟治理相关理论,是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保建云.论我国“一带一路”海外投资的全球金融影响、市场约束及“敌意风险”治理[J].中国软科学, 2017,(3):1-10.

[2] 陈耀,连远强.战略联盟研究的理论回顾与展望[J].南京社会科学,2014,(11):24-31.

[3] 龙勇,付建伟.资源依赖性、关系风险与联盟绩效的关系——基于非对称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证研究[J]. 科研管理,2011,32(9):91-99.

[4] 李晶晶,杨震宁.技术战略联盟,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一个跨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0(5):696-705.

[5] 刘秋生,赵广凤,彭立明.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02):38-40.

[6] 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93-94.

[7] 盛斌,黎峰.“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政治经济分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52-64.

[8] 徐二明,徐凯.资源互补对机会主义和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12,(1):93-103.

[9] 魏澄荣.“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和路径研究[J].亚太经济,2017,(6):24-27.

[10] 于津平,顾威.“一带一路”建设的利益、风险与策略[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65-70.

[11] 杨震宁,李东红,曾丽华.跨国技术战略联盟合作、动机与联盟稳定:跨案例研究[J].经济管理,2016,38(7):48-59.

[12] 尹希果,李后建.基于SEM的欠发达地区国际科技合作环境因素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12):124-128.

[13] Heimeriks K H, Duysters G.Alliance Capability as a Mediator Between Experience and Alliance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lliance Capability Development Proces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7,(1):25-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差异化组织治理、董事会战略决策权配置与企业战略决策有效性研究”(项目号:71672088);贵州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软科学):贵州省“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的关键成功因素及其风险防范——基于企业层面的研究(项目号:黔科合基础[2017]1509-5)。

作者简介:许为宾(1982-),男,汉族,河北省邢台市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豆秋杰(1995-),女,苗族,重庆市彭水县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张璐瑶(1998-),女,穿青族,贵州省贵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与企业创新;周建(1964-),男,汉族,四川省内江市人,南开大学商学院、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

收稿日期:2018-04-16。

猜你喜欢

风险一带一路影响因素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