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逆全球化问题和应对
2018-09-19倪江飞
摘要: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从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转入深度转型的调整期,发达经济体的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逆全球化现象愈演愈烈。尤其进入2016年以来,发达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政策内顾倾向日益加重,从英国公投脱欧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美国至上”贸易政策,再到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这深刻说明了由发达国家倡导的全球化出现逆转倾向。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国,全球化的发展态势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探讨和应对全球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逆全球化;中国;应对
一、 逆全球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深度发展,全球经济日益融合,密不可分,但全球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反全球化的声音也一直没有消停过。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这种声音越来越响亮。2016年的英国脱欧、美国大选、意大利公投等都折射出西方“逆全球化”思潮。为什么会出现逆全球化现象,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1. 逆全球化的概念。分析探讨逆全球化问题,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的概念很广泛,既有地理意义层面上的,也有经贸往来层面的,还有政治意义层面的。我们通常所谈的全球化更多的是指经济贸易、人文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调整融合。其表现为贸易、直接资本流动和转让”。虽热学者们在全球化的内涵和全球化的起源等方面的看法存在分歧,但他们大多认同经济全球化始于20世纪。一些学者认为全球化的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也有学者认为其始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还有学者认为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更有学者认为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将经济全球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从1990年~2001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全球人均GDP增长为2.7%;从2002年~2008年为第二阶段,该阶段全球人均GDP增长为8.8%;从2009年到现在为第三阶段,从2009年到2015年全球人均GDP增长为1.1%。
作为资本、生产和市场在全球层面加速一体化的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逆全球化(Deglobalization)又称“去全球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市场再分割现象”。发达国家所采取的逆全球化战略的典型手段有两个,一是采取贸易保护手段,根据《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显示,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发达国家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大幅度增加。二是采取再工业化措施。再工业化(Reindustrialization),是指“重新重视和发展工业,包括改造和提升现有工业和发展新工业的过程”。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经济陷入低速增长,失业率高居不下的泥潭。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避免产业结构空洞化,发达国家纷纷开始推行“再工业化”,鼓励本国制造业企业将工作岗位留在本国。
2. 逆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1)英国脱欧。2016年6月,英国通过全民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是否继续留在欧盟。公投的结果是脱欧派以51.9:48.1的微弱优势胜出,随后卡梅伦首相辞职。英国脱欧事件对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乃至全球政治、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有迹象表明英国脱欧给欧盟其他成员国带来"示范效应",有消息称法国、意大利、希腊都有脱欧的倾向。这些国家已经没有自己的货币,一旦脱离欧盟,重新使用自己的货币,势必对欧元的产生巨大的冲击,全球化和货币一体化遭到重创。
(2)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特朗普上台推出了一系列的“以邻为壑”的政策,给全球化进程蒙上阴影,确实令人担忧。例如他要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修建围墙,以阻止非法移民;对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征收高关税;美国退出TPP等贸易保护手段,将制造业重新带回国内等。特朗普上台所推行的贸易保护政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非常不利的影响。
(3)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08年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相继出台旨在贸易保护的政策,这些政策具有隐蔽性。其特征如下:第一,主要通过绿色贸易壁垒、技术贸易壁垒、市场准入、认证认可等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壁垒灵活性强,非常具有隐蔽性,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全球贸易都受到此壁垒限制。第二,贸易保护政策对国家和地区具有针对性,尤其是针对中国。例如,2009年,美国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乘用車和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从价特别关税,分别为55%、45%和35%。2012年7月,欧盟对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由于欧盟是中国光伏产品的最大进口国(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70%),该反倾销调查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承重的打击。据WTO报告,从2013年7月到2016年6月,中国产品遭到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占全部调查总数的为28%。第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措施激增。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累计出台贸易限制措施高达1 066项,全球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名的印度多562项,是中国的四倍多(见图1)。
(4)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去工业化是一个与工业化相对应的概念,不仅指一国或地区制造业的产值和劳动份额的下降,还指与之相对应的贸易结构、投资结构、城市化等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转型。发达国家按照比较优势原理,生产并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和服务,进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从而导致发达国家制造业就业份额不断下降,这就是去工业化现象。1980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1.1%,而2010年这一比重高达21.1%,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从21.%下降至8.9%;1996年欧盟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1%,而在1996年,这一比重下降至18%,制造业人数占比从20.9%滑落至17.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高等困境。为解决国内投资不足,失业率高居不下,经济增长缓慢等问题,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政策,重新重视国内制造业发展。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美国需要重振制造业,并提供优惠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家将就业岗位重新带回美国。同一年,苹果公司CEO库克宣布将把苹果公司的部分生产线搬回国内。另外,发达国家纷纷对制造业进行顶层设计以谋划制造业复兴。如德国的《工业4.0》,英国的《制造业新战略》,日本的《制造业基础白皮书》等。毋庸置疑,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将深度调整当前的全球价值链分工,进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5)民粹主义崛起。民粹主义又称平民主义,是平民论者所拥护的政治哲学。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给平民主义做明确的定义。英国学者保罗塔格特指出民粹主义内涵丰富:“既是一种政治心态、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策略”。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民粹主义崛起,成为一支推动逆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目前,民粹主义普遍存在,甚至一些民粹主义政党开始掌握国家政权,他们反对贸易自由化,反对外来移民、反对当前政府经济政策等。2017年,法国国民阵线主席马丽娜勒庞在竞选中语出惊人,她表示若她成为法国总统,将效仿英国举行全民公投脱欧,反对贸易自由化,拒绝贸易协议等。她认为法国的国家移民政策是失败的,以至于使得法国遭受到多次恐怖袭击,因此应当取缔伊斯兰组织,关闭清真寺等。支持国民阵线的群体主要是那些中下层人士,移民政策给他们带来了工作上竞争,使得工作不稳定,面临恐怖袭击风险。因此国民阵线的主张很容易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除了法国外,德国新选择党异军突起,意大利五星运动不断壮大都折射出民粹主义思潮涌动,这势必成为全球化进程的一大障碍,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不确定因素。
3. 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逆全球化现象愈演愈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受益群体与受损群体之间的矛盾。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表现出两面性。就发达国家而言,受害群体主要是中下层群体。这部分群体因受教育水平低、收入水平低且工作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更容易遭受利益损失。另外,经济衰退后,经济增长与就业率增加不同步,就业率回到衰退前水平需要时间明显长于经济增长率所需时间。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经济衰退经济中,与仅需要两个季度便可回到衰退前的产值水平相比,就业率却需要长达23个月才能恢复。又例如最近的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衰退,产值于2010年便开始增长,而就业则需要等到2016年5月才恢复危机前的水平。此外,对于他们来说,面临更加残酷的现实是,移民不仅带来了竞争,而且还带来难民、恐怖主义,这使得他们的生活状况每况愈下,成为“现代化输家”。就发展中国家而言,主要体现在资源和人才等要素向发达国家外流,成为全球化的受害者。
其次,从国家内部层面来说,在全球化过程中,为了追求制造业利润最大化,发达国家纷纷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导致本国制造业吸纳就业人口数量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全球化使得发展中国的优秀人才流向发达国家,进一步挤占发达国家的就业岗位,对发达国家那些受教育水平低、缺乏技术的人构成威胁。因此他们是反对移民、反对全球化、反对贸易自由化的主力。一旦有政客提出反对贸易自由化、反对全球化、反对外来移民等口号,那么这部分人就成了该口号的忠实拥护者。
(2)对移民政策的抵制。移民政策给发达国家造成负面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移民对发达国家就业的影响。以美国为例,移民主要对美国的非技术工人群体产生影响,美国的高中辍学的人会因非法移民的增加而利益受损。因此,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会受到那些利益被移民政策伤害的人群拥护。另一方面,新移民融合失败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目前,欧洲所面临的移民政策挑战集中体现在新移民无法融入欧洲的主流社会,主要是原因是宗教信仰差异导致。当前欧洲新移民与当地居民冲突的主要体现在欧洲穆斯林移民的贫困和他们融入东道国社会文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数据调查显示,70%的法国移民来自北非和西非,约有400万穆斯林人口,占法国总人口的7%。据调查,参与最近法国骚乱的人主要是移民二代或者三代,因为通过他们父辈的努力,他们这一代仍然处于社会的边缘,依然看不到通过他们这一代自身的努力跻身主流社会的希望,暴力被他们视为最后的一线希望。
(3)中国的崛起。中国是全球化受益最大的国家,通过抓住全球化这个历史契机,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通过吸收外来投资和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在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方面,中国以一个有担当的大国的姿态采取强力干预政策,率先从全球中复苏,在制造业方面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贸易额全球第一。按照2010年不变美元价计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高达30.5%,全球第一。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高增长为全球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然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本轮经济中率先复苏的发展态势已有打破现有的世界力量平衡的趋势,引发西方大国的普遍担忧。另外各种西方机构和媒体的肆意虚假宣传,引发西方国家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实力上替代他们的担忧。例如,金融危机后,美国将外交中心重新放到亚太地区,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拉拢其在亚太的盟国如日本、韩国等旨在围堵中国。又如,欧盟拒绝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故意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实施反倾销立案调查。总之,中国的和平崛起打乱了西方国家主导的原有的经济秩序,使他们长期主导世界政治经济变的不可能,因此想方设法设置障碍阻碍中国的崛起。
二、 中国应对逆全球化的对策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陷入低速增长,发达国家深陷经济衰退,失业率高攀的泥沼。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发达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和“再工业化”等逆全球化措施,深深地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作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国,应当采取下列措施,积极应对逆全球化。
1. 扩大内需。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增速低于全球经济增速的背景下,通过出口和投资驱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因此,中国应当毫不动摇的扩大内需,减轻对外资的依赖。加快城镇化建设,提升农村消费能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寻找新的經济增长点。
2. 自贸区战略。在总结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又在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截止目前,11个自贸区已实现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全覆盖,通过对自贸区经验的复制和推广,进一步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同时中国应当加强区域贸易合作,加快推进双边贸易谈判进程;加快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的协商步伐,早日取得谈判实质性进展,努力在新的国际贸易格局中掌握主动权,以抵消逆全球化的冲击。
3. 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物品。2015年11月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指出:中国愿意把自身发展同周边国家发展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让中国的发展更多的惠及周边国家。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周边国家的积极响应与广泛赞赏,该倡议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秉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建设“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将会得到有效增强。通过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联通,“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提供各自需要的公共物品。
4.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多年来的高速增长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红利,然而面临全球经济疲软,出口需求下降,同时国内人口红利、环境红利下降的国内外形势,以往的外向型经济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因此,应对逆全球化根本上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和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促进新旧动力转换和接续。在坚持增长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同时,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在更大、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全面提高开放型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2] 佟家栋,刘程.“逆全球化”浪潮的起源及其走向:基于历史比较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7,(6).
[3] 刘戒骄.美国再工业化及其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2).
[4] 保罗塔格特.民粹主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5] 李雪菲,董磊.对反全球化思潮的评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7).
[6] 任琳.话说英脱欧、全球化与逆全球化[J].世界知识,2017,(4).
作者简介:倪江飞(1986-),男,汉族,安徽省寿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与投资。
收稿日期:2018-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