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口述档案记忆建构的路径研究
2018-09-19廖倩文
廖倩文
摘要:从增强社群认同感和修补、还原社群记忆两方面阐释了社群口述档案记忆建构的意义,同时总结了美国Kids社群口述项目记忆建构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合作-互补型的社群口述记忆建构模式;集广来源和精细化准则于一体以及利用网站和社交媒体为用户服务三条社群口述档案记忆建构路径。
关键词:社群口述档案记忆建构路径研究Kids社群口述项目
一、引言
20世纪60、70年代,社群档案主要是指具有共同身份特征的特定社群成员所形成的、记录社群历史的文件集合。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社交媒体等的快速发展,各种社群档案项目持续有效的推进,西方档案学者和文化遗产工作者的关注重点也从主流机构的叙述转移到对边缘性群体记忆保管和构建的研究中来。
2011年6月,在中国档案学术报告会上,著名的档案学教授特里.库克先生介绍了档案认同现阶段正在经历的四个范式:证据(evidence)、记忆(memory)、身份(identity)、社群(community),讨论了“社群”这种新的档案范式,并补充说明社群是即将到来的第四个范式的关键概念。[1]“社群”概念的提出,引发了学者对档案概念的重新审视,开始将档案文件范围延伸到人类记忆范畴,包含更多的形式,如口述、歌舞等。相较于西方档案界对于“社群”持续有力的关注和研究,国内档案界正面临的一个尴尬处境是:一方面,越来越意识到边缘性群体在历史叙述中的缺失和空白;另一方面,对“社群”的研究较少。因此,为了适应“社群”概念的兴起及其带来的影响,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把“社群”这一概念与档案领域的研究相结合,发挥其在我国档案界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将“社群”、“口述档案”和“记忆建构”相结合,通过对Kids项目在社群口述档案记忆建构方面的经验解读,提出社群口述记忆多元化建构的路径,以期对我国社群口述档案工作有所启示。
二、社群口述档案记忆建构的意义
根据《档案术语词典》中的解释,“口述档案是指事件的当事人或事件的亲闻者口述的,以标准方法采集的各种文字、声像形式的历史记录”。在社群口述档案中,社群成员作为活体的档案和记忆,由其口述表达和叙述的历史不仅不像官方历史那样容易受到政治权力的影响,而且因与每个社群成员息息相关而更加深入民心,在增强社群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修补和还原模糊的社群记忆上,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社群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群口述记忆在建构社群历史记忆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尤其体现为增强社群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保尔·汤普逊(Paul Thompson)曾说过:“看到社会变迁在细枝末节上带来的冲击……社会环境的总体来阐释和呈现。通过口述历史,社群能够而且应该有信心书写他们的历史。”[2]这种认同感来源于社群口述档案建构过程能够满足社群成员对于自我和社群的肯定和承认。社群口述档案是社群成员中的亲历者和亲闻者口述表达、叙述而成的集合体,充分展示了不同成员的看法和情绪,更具有个性化和真实性。此外,这种聆听每位社群成员心声的方式还蕴含了一种官方文献所不具有的更深层和更复杂的情感,促使社群成员彼此间在时间和经历上找到共同点。当社群成员能够对自己的言语有信心,公平自由的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并发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与社群的历史紧密结合在一起,将使社群成员在自身对历史有价值的意识觉醒中,不断地增强自身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修补和还原模糊的社群记忆
如今,在社群档案资源体系和社群记忆的建构中,社群口述档案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但在社会权力的运作下,优势社会群体的记忆往往被优先留存并得以强化,而边缘性群体的记忆则在权力的影响下丧失了原有的面目,他们的档案往往没有以文件形式固化下来。再加上传统意义上的档案资料留存非常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记忆将面临着消失的危险。重视对社群口述资料的收集,最大限度地将社群文化、技艺、故事等通过音视频、文字等方式固化下来并加以再现,以这种鲜活的方式记录历史的足迹。此外,把零散、个体的口述记忆汇集成系统、集体的社群口述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个人口述记忆的不足,保障了口述记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丰富和拓展边缘群体档案的数量及内容。换言之,如果将社群记忆比喻成拼图,社群口述档案就是通过采访不同的社群成员,收集不同的经历、观点和记忆得到许多拼块,尽可能拼凑和还原一个真实的社群记忆拼图。
三、Kids社群口述项目记忆建构的经验解读
(一)Kids社群口述项目的兴起
1963年9月15日,"伯明翰爆炸事件"是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运动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2013年,当时爆炸事件的亲闻者Ann Jimerson建立了Kids項目。该项目是以“1963年伯明翰爆炸事件”为基础的社群口述项目,致力于达成以下三个目标:一是为爆炸事件的亲历者或亲闻者(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提供一种情感宣泄的平台;二是通过对亲历者或亲闻者口述表达、叙述的整理收集,为伯明翰的民权历史提供比已成形的叙述更加全面、真实的信息;三是利用网站和社交媒体向大众传播和推广Kids社群口述项目的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助力构建民权历史“重叙事”。
(二)Kids社群口述项目成功的原因
Kids项目一经成立就在美国受到广泛的关注,得到了社会积极的反馈,并为历史界、媒体界和教育界等用户群体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和教学资源。其成功的原因主要包括:
1.相关法律和行业规范兼备
Kids项目的顺利推进得益于美国现行的较为完备的有关口述历史、口述档案著作权保护问题的法规体系和规范的行业标准。以美国口述历史协会制定的《美国口述史法律伦理指南》最具代表性。它从法律和伦理两个维度对口述历史工作中有关著作权、保密、诽谤及道德规范与职业操守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对受访者应尽的义务、对社会团体及公众应尽的责任以及如何确保受访者权力与责任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受其影响,Kids团队在进行社群口述档案的采集和开发利用时严格遵守契约精神,最大限度的尊重受访者的意愿,保护受访者的隐私。如在访谈前,Kids的工作人员会与受访者签订访谈协议,详细的规定口述档案保管的场所、可公开的内容、方式、期限等;访谈后的整理阶段,禁止工作人员将主观臆测的结果干扰或代替受访者的记忆,尽可能地保持受访者口述内容的原始性和完整性。此外,当初的爆炸事件属于社群成员的创伤记忆,Kids的工作人员在对受访者进行采访时,格外注意受访者情绪的变化,以便及时给予受访者人性化的关怀和陪伴。
2.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虚拟社群得以出现,特别是web2.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应用开始具有强大的信息聚合与交互共享功能,使得Kids网站成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Comma、Community Sites、UK Villages Community Heritage Stores等软件的发展助力该平台收集、存储和传播贡献者的口述记忆,并以音视频、照片、书面文字等形式供用户访问。Face? book和Twitter的使用在构建这一新的虚拟社群平台中承担着桥梁的作用,由其链接着的用户和网站管理者建立了交互关系,这使得Kids社群口述档案项目的讯息和成果最大限度地向公众传播,满足公众的不同的需求。此外,新的口述历史数据库工具——Stories matters oftware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助力了Kids网站管理者对口述档案的考证查实工作。即利用大数据模式对口述档案进行识别和分析,最大程度地保证Kids社群口述档案资料在记忆建构上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3.利益相关者的支持
Kids项目的顺利推进还有赖于在社群成员、媒体、历史机构、图书馆和教育工作者之间建立关系,口述档案的创建者、潜在用户以及社群构建中的潜在协作者都是Kids项目运行中的利益相关者。与各利益相关方建立的关系打开了Kids项目与地方和国家团体合作的大门,这些组织团体反过来为其提供资金、宣传报道、开发教育资源的专业知识等支持。如媒体会在杂志和报纸上刊登Kids项目的成果,试图引起公众对Kids项目的关注以及研究者对民权运动历史的重新审视;BCRI、伯明翰公共图书馆、市长办公室和公共广播WBHM等组织,在接收到Kids团队关于“如果1963年你住在伯明翰,你就有一个故事要讲述”征集活动的信息后,立刻做出响应,并通过分发明信片、传单等将此消息传播给公众,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此外,档案管理员为该项目创建了一项调查方法和培训课程,以确保KIDS网站上一些敏感的材料将被妥善保存和处理。
四、社群口述档案记忆多元化建构路径分析
社群口述档案在构建社群历史记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体现在增强社群成员的认同感、修补和还原模糊的社群记忆方面。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借鉴KIDS社群口述项目的相关经验,积极地探索社群口述档案记忆多元化建构路径。
(一)建立模型:采用合作——互补型的社群口述记忆建构模式
合作-互补型的社群口述记忆建构模式是指各界力量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实现一个目标。即合作——互补模式是在整合各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合作。Kids项目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大力支持。
1.与政府机构的合作
通过与政府机构的合作,kids团队拥有了“伯明翰爆炸事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获取到大量有关“伯明翰爆炸事件”未外公开的记录资源,这为kids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与媒体的合作
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kids项目的跟踪报导,在引发研究者对民权运动新思考的同时,也扩大了 kids项目受众的辐射范围,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为kids项目的发展提供有利的舆论支持。
3.与学校的合作
学校将kids项目的成果与课程教育相结合,寻求校外项目活动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一方面,学校最大限度的利用kids团队所提供的设备、教育素材和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学校也提供kids团队一个“讲故事”的平台,让更多的受教育者接触和了解民权运动。
4.与图书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的合作
图书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的专业人士为kids团队在口述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储等环节的实际操作创建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以确保项目资源被妥善的保存和处理。社群成员作为记忆的贡献者和最终用户,他们的支持是这个项目成功推进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国在推进社群口述档案记忆项目时,可以借鉴kids项目的成功经验,与各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的利用各界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如政府出台一系列保障有关口述档案记忆的政策和法规,行业和协会制定有关口述记忆、口述档案著作权保护问题的标准规范,自上而下为社群口述档案记忆项目的发展提供保障支持。媒体行业可以通过长期持续跟进和短期集中报道相结合的方式,对社群口述档案项目进行宣传,扩大项目的知名度,為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舆论支持。档案馆等机构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不同的社群口述档案记忆项目制定相对应的培训内容,以确保社群口述资源在收集、整理、存储开发利用等环节的完整与安全。教育界可以为项目提供“讲故事”的平台,让更多的受教育者接触和了解这些社群,增强外界对社群的认同感。公益组织也可以参与到项目中来,为项目的运作提供给资金支持等。当上述的利益相关者集自身优势,通力合作,方可确保社群口述档案记忆建构顺利推进和完成。
(二)收集方法:集广来源和精细化准则于一体
边缘性的群体的特殊性表现在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档案留存少和情感脆弱两方面,因此,在对此类社群成员进行口述档案收集时需兼顾广来源和精细化准则两个原则。
1.广来源:活跃分子与非活跃分子的声音并重
这里的广来源指的是社群口述档案记忆建构的资源体系要兼顾活跃分子与非活跃分子的记忆。活跃分子在一个圈子或者一个社会之中的表现经常是带头进行一些活动或者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非活跃分子是相对于活跃分子的又一概念,描述的是那些在活动中相对没有那么活跃的人。无论哪种类型的社群活动,均包含有活跃分子与非活跃分子,不可否认在社群口述档案收集过程中,人们总是将注意力和重点放在了活跃分子身上,往往忽略了非活跃分子的声音。比如在抗战老兵口述档案记忆建构过程中,人们口述档案资源均是来源于经过认定是“抗战老兵”的人的讲述,(注:这里主要以其是否立过功勋、受过嘉奖来评定起活跃程度),那些不太活跃的老兵也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他们的心路历程也是构建抗战老兵记忆的拼块之一。只有活跃分子与非活跃分子并重,才能使该群体的记忆版图更加清晰完整。
2.精细化准则:建设社群口述档案采集的法理准则和伦理要求
社群口述档案记忆的构建过程需要法理准则的保障与伦理要求的加持。据调查,截至目前,我国国内还没有建立与口述档案著作权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仍处于空白阶段;社会层面共同认可的标准规范尚未形成。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口述历史理论与访谈”研究项目,正在组织相关专家编辑规范化手册。[3]从西方社群口述档案记忆构建项目经验来看,建立健全口述档案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口述档案标准规范,规范和指导口述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开放利用,成为社群口述档案记忆构建必不可少的条件。
此外,社群口述档案伦理问题如著作权、保密、诽谤及道德规范与职业操守等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这要求对相关主体伦理要求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如受访者要了解自身应尽的义务以及对社会团体、公众应尽的责任;项目组要始终坚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尊重受访者的意愿,确保受访者权力与责任等。对于前者,项目组需要对被访者进行谨慎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对项目的价值,对社会的效益还要考虑到受访者年龄等因素,以“优先年长体弱者”为原则,及时抢救活体记忆。[4]对于后者,项目组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访谈技巧、职业道德操守、人性化关怀等的培训。
(三)推广策略:利用网站和社交媒体为用户服务
社群口述项目组可以利用网站和社交媒体推广项目,宣传项目成果。基于web2.0环境下的网站,有着信息聚合能力强、交互程度深两大显著优势。首先,项目组可以在网站上设置“在线档案”收集功能,让社群成员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故事,也可以上传与口述故事相关的图片、音视频、文字叙述等,这种新的方式让用户成为口述档案的内容创建者或贡献者,为完善社群口述档案记忆拼图贡献了力量。网站上数据库软件的识别和判定功能,助力项目组对社群口述档案进行考证查实,此外,数据库软件的标记功能会对用户浏览最频繁的资料进行自动的标记和定位,有利于项目组及时跟踪和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对下一段的工作进行调整。
其次,项目组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建构虚拟社群,在共享社群口述档案资源的同时,又能扩大社群口述档案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借助社交媒体可实现社群用户间和社群用户与网站双重交互。一方面,社群用户可以运用社交媒体直接或间接挖掘更在潜在的社群用户,吸引或带动他们关注项目,使用项目成果。另一方面,项目组可以借此来了解社群用户的需求,获得反馈,进而提供网站服务的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此外,项目组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挥社群口述档案的教育功能。如项目组可在网站上增添“网上课堂”模块,为教师、学生、研究者以及一切感兴趣的人提供丰富的社群口述记忆资源。这个模块是项目成果与社会结合的中介。一方面,公众通过访问网站数据库获取社群资源,倾听社群的声音,了解社群的故事,感受社群的文化,進一步强化外界对社群的认同。另一方面,网站通过公众的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项目运作的流程,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中介链接的两端良性循环,最终达到增大项目受众面和社会影响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Cook T. Evidence,Memory,Identity,and Com? munity:Four Shifting Archival Paradigms[J].Archival Sci? ence,2013,13(2):95–120.
[2] Paul Thompson.The voice of the past[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4.
[3]潘玉民.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的基本问题[J].图书情报研究,2017,10(03):3-9.
[4]尹培丽.口述档案伦理问题探究[J].档案学研究,2017,(0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