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肉月饼寄相思
2018-09-19郑静
郑静
平日里排队是为了尝一口鲜——热腾腾的鲜肉月饼,外皮酥松,咬开肉汁丰腴,鲜肉丸热滚滚的烫舌头。中式点心大多是要趁热吃才鲜美,和西式糕饼不一样,一冷就大打折扣,所以一年四季守着美味出炉才是真爱。
上海南京路上的老大房一年四季都排队,就为了那一笼刚出锅的鲜肉月饼。平日里排队是为了尝一口鲜——热腾腾的鲜肉月饼,外皮酥松,咬开肉汁丰腴,鲜肉丸热滚滚的烫舌头。中式点心大多是要趁热吃才鲜美,和西式糕饼不一样,一冷就大打折扣,所以一年四季守着美味出炉才是真爱。
如果说春夏冬三季的时候,你只需要留出半个小时去排队就没问题了,那中秋时节,你最好给自己留出两个小时——鲜肉月饼摊前是需要足够耐心守候的。每到这个时候,老大房的门口从早上8点就开始排起长龙,先是一字排开,然后是排成“之”字形,绵延起伏,从南京路一直排到福建路中段。原先没有微信朋友圈的时候,排队的爷叔都是老江湖,一早出动,一手《新民晚报》,一手马扎,然后在那驻扎慢慢排。反正一个上午耗下去,总是能排到的。
月饼这种应季的吃食,平日里买上一个两个吃吃解馋,到了节令时候,那就成了紧俏商品。自家要吃,走亲戚要送。上海有很多老大房,什么西区老大房、东区老大房,还有什么七零八落的加盟小铺子,统统不正宗,非得南京路上这个真老大房的才好吃。除了老大房,王家沙、淮海路上的光明村,甚至弄堂口的酒家都會到时候摆个摊头出来做鲜肉月饼,但有执念的吃客,还是要到这里排排队,噶噶闹忙,才算是真爱。
早先和外婆一起住在南京路的时候,每每看到中秋时候月饼摊前排长龙就觉着好笑,甚至还嗤之以鼻,并带有一丝傲娇地认为,这都是不拎市面的人做的事情。像我们这种住在上只角的人家绝对不会这样,鲜肉月饼么那还不是想吃就吃,出门五分钟的事情,哪能需要这么折腾?
后来出嫁住到浦东,许久都好不习惯。那种抬脚就能去德大吃炸猪排去东海喝咖啡的日子再也不存在了,更别说买老大房的鲜肉月饼了,就连新亚的玫瑰豆沙、三阳的苔菜开洋月饼,一样都看不到,要买就得穿过黄浦江。一条江,两个世界,久久不能平复。
于是我也开始加入那个排队的长龙,好在这时候已经有了微博、微信朋友圈,就算没有《新民晚报》,也能打发消磨时间。
再后来,我开始自己琢磨在家烤鲜肉月饼。熬猪油,揉面团开酥,一点点来。我欢喜纯鲜肉芯子,稍微甜些;先生欢喜加榨菜的解些油腻。我还曾创新用黄油替代一半猪油,这样烤出来没有那么腻,有些中点西做的味道。月饼坯子进烤箱烤制的时候,房间里满屋飘香,甜腻腻香喷喷,满心期待着等出炉。自制的鲜肉月饼,原料、手法都值得放心,过程也透明,不用担心一丁点卫生问题。和家人朋友分享好,拍照晒图收获满屏的点赞,可总觉着还缺点什么?
缺什么呢?缺一趟风尘仆仆地过江,缺一趟热汗淋淋地排队噶闹忙。节气、时令,少不了的就是吃食背后那份不怕折腾的心,所以哪怕平日里隔三岔五地吃,那天少了这一口都是遗憾,吃在这时候,早已不再是吃,而是一种仪式感。就如同赶考要带准考证一样,老大房的鲜肉月饼成了中秋标配,寄托着上海一个城的明月相思意。
于是,这个中秋,我打算烤上两炉月饼,还是一半鲜肉,一半榨菜鲜肉。然后带着囡囡去南京路排队,告诉她认好这个真老大房的标志,顺便再说说这条路的变迁,那些百货公司,那些老字号,那些老底子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