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自立?不过是负气!

2018-09-19游小挺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全能伴侣母婴

游小挺

在现代婚姻里,大家都非常强调女性的独立,精神上的自立和不依赖,已经成了这一代女性的共识,可是,不知大家是否意识到一个陷阱:你自认为的自立,其实是一种负气,而这种负气式的自立,不仅不会拉近你和伴侣之间的亲密,反而让你们心生嫌隙,渐行渐远呢?

有次和一对母女出去旅游,一路非常愉快,踏上归程时,听到她们的一段对话。

妈妈:我们出来这么长时间了,让你爸爸接个飞机,他态度还这么不好。

女儿:还好吧,他只是问你航班几点到。

妈妈:我之前发过航班班次给他的呀,接机要跟踪航班信息,司机都知道的。

女儿:可是他不是司机啊!

妈妈:他如果care我们的话,自然会去跟踪啊!

女儿:他不care啊!

妈妈:反正如果起飞前他没有声音,我就自己定滴滴,女人就是要自立,有钱就可以搞定。

女儿:……

诸位看官,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妈妈期待爸爸更贴心温柔一些,结果变成负气式的自立。

女人常有个预期,希望自己不说,男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旦没被满足,要不负气,索性不依靠你了,要不给脸色看。而男人很无辜:你想要什么,直接说啊!

期待对方能洞察自己的需要,不需要说什么,就主动做到位,这是很多少女们对未来伴侣的梦想。

也许在恋爱初期,我们都尝到过类似的甜蜜,爱人会穷尽心思地揣摩你的喜好,你的需求,经常出其不意地给你一个惊喜,因为这份宠爱和满足,让我们认定对方是天命之人。可是,随着两个人相处的时间久了,感情稳定了,对方反而懈怠下来了,不是总来揣度你的心思,也不会给你惊喜,有些你认为他应该想到的事情,比如你认为理所应当的接机,他也不那么上心了。

这时候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很多人就陷入负气式自立的模式了。行,你不满足老娘是吧?老娘自己满足自己!

现代女性的自立很多时候是被逼出来的。但这种自立背后是悲伤、无奈,内心是未被满足的小女孩,带着匮乏感的。

比如,有些女性和男人同居,实行经济AA制,看似非常独立,但如果我们深入到他们内心,会发现另外一种可能,在关系中,如果钱分得太清楚,一般意味着不够亲密。有些嘴上叫着独立的女人,感觉没有人依靠,看着坚强,其实虚弱。和人同居了,都不愿意和他有经济纠葛。

而且,这种负气式自立带来的连续反应是:

1. 下次有需要,我也不说了,自己搞定。

2. 你有什么需要,我也不想满足你。

3. 关系渐行渐远。

“爱到頂点,也要自立”,这说的是精神上真正的自立,这和我们这种负气式的自立,有什么区别呢?

我不说,你也知道!

首先,我们要回头看看这个需求——我不说,你也知道我要什么,这种需求我们很少对朋友或者同事提出,我们很清晰地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的需求、感受、观念都不一样,所以,在沟通时,我们都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以便对方理解和接受。

“我不说,你也知道”的需求,只是针对亲密的人,更确切地说,是针对早年的养育者。

我们如此渴望被看见,是源于早期的母婴关系。

许多人对别人,特别是配偶,有一种超理直气壮的愤怒。它的表现是,我对你有一种期待,而你没满足我的期待,于是我愤怒得不得了,怒气大到想掀翻一切。若仔细体会这份愤怒,就会发现,愤怒背后,是很深的匮乏感,这份匮乏感,会让自己特别无力。愤怒,就好像是为了弄出点力量来似的。

这份愤怒也有其合理性,它最初的产生,是婴儿早期。那时,婴儿觉得,妈妈乃至世界,和他是一体的,而他是无所不能的。所以,他的所有需要,当然要第一时间满足。若没得到满足,就会有暴烈的愤怒。心理学将此称为全能自恋,所有人都经历过这一阶段,它的解决办法不是延迟满足,而是足够好的满足。

一旦全能自恋得到足够好的满足,婴儿就能在此基础上真正接受,他和妈妈不是一个人,世界也不会围着他的感觉转,由此,他才能接受匮乏感,形成延迟满足的底子。也就是说,必须有足够好的满足,他才有能力承受不被满足,并且知道,别人不对他的匮乏感负责。同时,他也有力量去寻求资源,或接受挫折。

婴儿早期有两个重要心理——全能自恋和你我不分。即,婴儿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同时婴儿又感觉不到自己和妈妈的差异,他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母婴一体和全能自恋结合在一起,就变成我想什么,你不用问就知道。

孩子如果小时候没有被看见,就在心里埋下一个心愿——希望我不用做什么,妈妈都知道。

伴侣不是父母

所以,第一点,我们要清晰地意识到伴侣并不是父母。然而有时潜意识中,我们把伴侣投射成了父母。伴侣是和你平等的关系,并没有义务做到这点,何况,确实也做不到,除了部分天赋异禀的暖男。在婚姻生活中,实时揣度别人的心思,去满足别人,你可以问问自己,你能做得到吗?

女性失望后采取的行动,更加剧了这份失望感,负气式的自立,虽然短暂地安抚了自己,但内心还是不满足的。

演变成的后果是,我以后有需求也不找你了,或者赌气:你不接有人接,这种话也许出口很爽,但对关系来说,只起到破坏作用。

同样,你有什么需求,我也不满足你。

一来二往,两个人的关系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很多女性都有这种体验,要不陷入对伴侣的失望和抱怨中,要不索性自立后,在心里和伴侣的距离越来越远。

负气式自立和真正的自立

那我们如何破解这种恶性循环呢?负气式自立和真正的独立自主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这两种自立的根源不同。

负气式自立,来自于无助感。

而真正的自立,来自于自足感。

我们之前提及婴儿的全能性自恋,母婴一体,觉得自己有什么需求,世界都能满足。如果在婴儿期,这种需求能得到满足,婴儿内在就安宁和饱满了,也能接受世界的不确定性了。

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一辈子都会渴望被看到,也很难忍受别人对自己期待的不满足。

所以,表面上都是自立,但根子里是非常不同的,一者出自匮乏感,一者出自饱满感。

負气式自立,就像一个人,背上背着一个鼓鼓的气囊,装满了不满、匮乏和悲伤。哪一天,捅一下,一个人就爆炸了。

真正的自立,内在是饱满的,充满爱的,她同样背着一个背囊,但装的是爱和喜悦,是可以不停地取出来,和大家分享的。

这就是本质的不同。

放下幻想,直接表达

如果想从这种模式里挣脱出来,首先放下这个幻想——我不说话,你也知道。

我们要明白,恰恰是我们说出来了,别人才有可能知道,有可能满足。

所以,第一步,尝试着直接表达。

像文章开始的那个妈妈,就可以很清晰地告诉先生“我们飞机大概几点到,你可以跟踪下航班班次”;或者,“我在飞机起飞前会发微信给你”;再或者,可以更温柔些:“好几天没有见了,我想一下飞机第一个见到的人,就是你。”

表达得越清晰,别人满足到你的可能性越大。

回到内在真正的自立

也许在婴幼儿期,妈妈没有充分地满足过我们,给我们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无助和匮乏感,同时,我们也长大了,有能力从匮乏和无助感里解脱出来。

我们小时候的感受,就像给自己带了一副有色眼镜,我们的世界其实是不真实的,我们习惯了从这个视角来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世界。

我们的选择性注意,让我们倾向于看到别人不满足自己的部分,而没有看到在关系中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我们夸大了从小没有被满足的那块。

而成人,就意味着我们有能力摘下这副有色眼镜,看到更宽广的世界,看到更多的真相。

看到父母在养育我们过程中的无奈和艰辛,也看到他们竭尽自己所能的付出,看到他们的局限,也尊重他们的人生。

而我们,经历了种种困难,慢慢成长起来,就像一棵木棉树,我们在空中伸展着枝丫,和边上的木棉树站在一起,信任自己内在的勇气和力量。

在关系中,保持着精神的独立,正因为独立,明白每个人都是自我负责的,所以,对别人的付出有感恩的心。

同时,在生活细节上能清晰地表达,适当地依赖对方,当对方不满足自己的时候,很快放下,满足自己时感谢对方,这会让双方越来越紧密地链接在一起。

既独立又懂得爱,我们将品尝到关系带来的滋养,大胆去说,大胆去爱吧!

猜你喜欢

全能伴侣母婴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先理解自己,再理解伴侣
如何“改造”性格相冲的伴侣?
选对伴侣,是一生最好的投资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最好的伴侣,遇事先道歉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