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房疼痛,女性逃不脱的魔咒?

2018-09-19徐一云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乳痛女性朋友乳房

徐一云

常说女性娇气,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女性自己性格上的问题,而是的确有那么几个娇气的“好朋友”时不时“作”一下,让人烦心不已,我们的乳房就是其中之一。据调查,有超过2/3的女性都曾经有过乳房的疼痛不适,这似乎是女性逃不脱的魔咒。那么,对于乳房疼痛的发生及应对,女性自己又了解多少呢?

乳房疼痛是病么?

目前在国外及国内一些乳腺专科中的确有“乳痛症”这一诊断。它是指以乳房疼痛不适作为主诉,且经过相关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明确的异常,故而排除了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之后的乳痛。一般认为,乳房部位的疼痛可能来源于生理性紊乱,也可能与精神压力、吸烟、过多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激素水平的变化等等因素有关。

其实女性在各个阶段都会受乳房疼痛的困扰,引起疼痛的原因不一:

青春期乳房胀痛 女孩9~14岁时,正值青春期,乳房开始发育,会有轻微胀痛感,往往在青春期后疼痛感会自行消失。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经前乳房胀痛 很多女性在月经来潮前会感觉乳房胀痛,其原因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上升,刺激乳房,使乳腺增生,乳房组织水肿。这种乳房胀痛是提醒你“大姨妈”快来了。一般月经结束后疼痛感也会消失。通常轻微的乳房疼痛并不需要药物干预;如果疼痛影响到日常作息,比如运动、做家务甚至平躺时都自觉乳房疼痛,那就需要去专科门诊听取医生的建议了。

孕期乳房胀痛 很多“准妈妈”在孕期40天左右开始出现乳房胀痛,这是胎盘绒毛在大量分泌性激素,使乳腺增大,为以后宝宝的口粮拓展更大的贮存空间。这种胀痛并不需要治疗。孕产期的妈妈们可以穿宽松的文胸,保持心情舒畅,缓解症状。

产后乳房胀痛 产后乳房痛主要是在催乳素的作用下,静脉充盈和乳房间质水肿及乳汁充盈所致。这是提醒妈妈们要及时给宝宝哺乳或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了。

流产后乳房胀痛 有些女性朋友近期有过流产史,导致体内激素水平骤然下降,乳房组织不能很快适应突如其来的生长停止,就会造成乳房的疼痛。

绝经前后 非周期性乳痛症可发生在绝经前或绝经后,发病比周期性乳痛症晚10年左右,平均年龄43岁,病程也较短些。临床表现为双侧或单侧乳房持续或间歇发作性乳痛,症状时轻时重,与月经周期无关。疼痛部位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50%病人可伴有乳腺结节。

由此可见,乳痛症属女性的生理改变,是乳房作为卵巢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随月经周期中激素的变化而发生的生理反应。随着其结婚、妊娠、哺乳等一系列生理环境的变化,乳痛症可在几年内自行缓解。

哪些乳房疼痛不能忽视?

首先,对于哺乳期的妈妈们,乳房疼痛明显并可触及到乳房肿块的,或疼痛部位皮肤泛红、肤温较高,可能伴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时,这可能是哺乳期乳腺炎,需要及时就医。

其次,需要提高警惕的是,有些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同哺乳期乳腺炎有类似点,对于这种情况下的乳房疼痛我们更要及时就医,以防耽误病情。

另外,无论乳腺良性或恶性肿瘤都有可能引发乳房疼痛,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发现单侧局限性的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一定要警惕,应及时就医检查。

乳房疼痛真的来自乳房么?

通常我们认为的乳房疼痛,约有10%源自乳房之外。例如,中老年女性感觉左乳刺痛、胸闷不适等,可能是心绞痛引起的;有些女性朋友觉得一侧乳房皮肤疼痛如火烧感,有可能是胸胁部的带状疱疹;还有,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肋骨骨折等都可能使患者感覺乳房部位疼痛。国外研究发现,有些表现为乳房疼痛的女性,在经过影像学检查排除乳房部位病变后,也可能是由于脊柱的退行性病变(如椎间盘突出等)导致,当然这些病人也伴有肩颈疼痛、手指麻木等脊柱疾病的特征。

小妙招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确定自己的疼痛部位究竟是不是来自乳房:

侧卧在床上,这个姿势可以让乳房组织稍微远离胸壁,此时可感受下疼痛到底是来自乳房还是肋骨。

乳痛症该如何治疗?

除了以上疾病因素,国内外的研究都发现,情绪对乳腺疼痛的影响很大,调节情绪是治疗乳痛症的重要环节。相当一部分患者对于本病的担忧是源自对于癌症的恐惧心理。爱丁堡有一项10年的调查研究表明,乳房疼痛的人中只有2.7%发现有乳腺癌,而乳腺癌患者中约4.6%以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因此乳房疼痛并不意味着癌变。当癌症被排除后,仅仅是语言安慰就可以缓解86%的轻度疼痛和52%的严重疼痛。

国外的一些研究发现,某些内分泌治疗药物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乳房疼痛的症状,如溴隐亭、三苯氧胺、某些雄激素类等,非内分泌药物如碘剂等也有一定疗效。但这些药物在我国应用较少,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药对于缓解乳房疼痛的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一些中成药,如乳癖消、乳康片、乳块消等,虽然都可治疗乳房疼痛,但不同药物禁忌症及适用人群不尽相同,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有妇科疾病、甲状腺疾病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更应如此。

远离乳痛,养肝为要

乳痛症属于祖国医学“乳癖”范畴。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乳腺疾病多是肝经惹的祸。《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出“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从足厥阴肝经循行图上看,肝经刚好通乳循行于两胁。当患者情绪不好,肝气郁结,影响乳络,以致气血郁滞不通,而“不通则痛”,就会产生乳痛。

点按太冲,疏通经络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是肝经的一个出口,肝经的原穴。常按此穴位可以将人体郁结之气排出体外。点按时用食指指腹,抵在凹陷处,把发力点作用在骨头上,轻轻地点揉3~5分钟,然后换对侧。

常喝花茶,疏肝止痛 中医一般会用些花类入药,年轻女性朋友可以在办公室备些花茶,每日代茶饮用。乳房疼痛的女性可以选择月季花、玫瑰花、代代花等疏肝解郁,达到“通则不痛”的功效。花类性质比较平和,适合绝大多数女性服用。女性朋友日常取3~5克,热水冲泡即可;更年期的女性如果时常潮热汗出,也可酌情加入枸杞子、菊花一起饮用。

时令蔬菜,疏肝理气 时令蔬菜中也有疏肝佳品。比如茼蒿,其含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油,有助于宽中理气,特别适合肝郁气滞所致的善怒、频频叹气、胸胁胀痛等,是疏肝理气的首选食品。再比如黄花菜,“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萱草开的花叫萱草花,晒干就是黄花菜,经常食用可以疏肝解忧。

舒胸锻炼,缓解乳痛症

经常受乳房疼痛困扰的女性朋友,可以试着在日常运动时加入些舒展胸部、打开腋下的体式,从而改善胸部的血液及淋巴循环,达到减轻乳房疼痛的效果。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瑜伽体式——门闩式,具体操作如下:

1.双膝跪地,膝部、脚踝并拢,双臂自然垂于体侧,腰背挺直,目视前方。

2.吸气,一侧腿伸直,脚心落地 ,双臂打开。

3.伸直的腿膝部不要弯曲。双臂上举,双掌与头顶合十。双手相交于头顶。

4.呼气,让身体向伸直腿的一侧弯曲。注意这时要将你的胸腔挺出,控制姿势30~60秒。换另一侧重复。

对于一些生理性、轻度的疼痛我们只需放松心情,自己加以注意和适当调理就能缓解症状。如果乳房疼痛超出了生理范围,例如疼痛时间超过10天、疼痛程度较重、月经后不能够自行缓解等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就需要医生干预了。

预防乳房疼痛,日常应注意的细节

不管乳房痛或不痛,女性朋友都要养成定期自查及体检的习惯。

自查一般在女性每次月经来潮后7~10天进行;绝经后的女性朋友可以选择每月的任何一天,定期检查。自查时,着重查看双侧乳房外观是否对称,有无肿起、皮肤或乳头凹陷、大小改变及乳头是否有溢液,以及乳房有无肿块、硬结或增厚,同时勿忘检查两侧腋窝。需要注意的是,检查时不可用手一把抓,否则容易把腺体组织当成肿瘤。

女性朋友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一般建议每半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再加做一次钼靶检查。

此外,预防乳房疼痛,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的细节:

选对内衣。一件舒适的内衣往往能使乳房远离不必要的不适或疼痛感。合适的内衣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肩带不能太细,长短适中,因为肩带需要承受乳房约3/4的重量;胸带需保持在同一水平面,避免前后或两侧受力不均;有钢圈的内衣应使钢圈恰好附着于肋骨上,不能嵌入皮肤或乳房;选择合适的罩杯,以饱满不紧为宜,佩戴完后罩杯顶部及边缘无褶皱及膨胀。

保持心情舒畅,减少负面情绪的积压。

日常饮食中保证豆浆等豆制品的摄入。因为豆类中含有一种植物雌激素,当人体缺乏雌激素时,它可以发挥类似雌激素的作用,而当体内雌激素分泌过多时,它对雌激素又有拮抗作用,从而使人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保持平稳。

养成远离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在平时我们应控制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等摄入,适量食用核桃、黑芝麻等,保证微量元素的获取。

理性看待“保健品”。要知道,保健品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经常乳房疼痛的女性朋友应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美容品;同时,日常饮食中也应避免或减少食用雌激素喂养的鸡肉、甲鱼、水产品等。

保持性生活和谐。禁止滥用避孕药,避免人流药流。

合理作息,不熬夜,适量运动。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以避免自身激素水平的失衡。

相信通过本文,大家已经大致摸清了“娇滴滴”的乳房时不时疼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了,希望每個女性朋友都能学会怎样与这个娇气的“朋友”和谐共处。

猜你喜欢

乳痛女性朋友乳房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月经失调怎么治?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女性无痛人流手术一生最多能做几次
为何会乳房胀痛
穷二货等
谁是哈里的未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