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活动与助学金
——1950新中国教育(下)
2018-09-19冉乃彦
■冉乃彦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揭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在全国是头等大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当时召开了“控诉大会”。记得我在1950年11月20日的日记里写道:“听了许多同学控诉美、日、英、法罪行……过去我是崇拜美国的,那是因为美帝的阴谋。我想,仍有许多人还在崇拜美国,那我们要替他搞清了。”我还写道:“我们班做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工作很好。话剧一个,相声一个,对话一个,小人舞一个,壁报也出了,漫画画了三十余张,成绩真不错呀!”
我当时的任务,除了画漫画,就是在宣传队打腰鼓。每当我们二十多人的腰鼓队鼓声一响,看到老百姓从大街小巷围过来,我们的心里就乐开了花。
我在1950年11月27日的日记这样写道:“这周里,我参加了街头宣传,非常高兴。尤其是我们的腰鼓队感召来的老乡们越来越多的时候,我的嘴简直闭不上了。老乡们认真地看着每个节目,尤其是话剧,人们最爱看了。星期五,刮着西北风,人们都冒着大风来看。我们都努力地打着腰鼓,使劲敲出更响亮的声音,招来更多的老乡。”在11月29日的日记这样写道:“今天我们宣传队第六中队开了个总结大会,我们这队是在1天内组织成立的,一共宣传了2天,共演出7场。观众(不算小孩)就有2400人,这个成绩还不错,不过还有些缺点,头一天后台秩序太乱,演员演的时候也不熟练,观众秩序也不太好,宣传员说话太不通俗了……可是第二天改得好多了,最后一场人真多。在这场宣传中,我知道了劳动人民是多么的关心国事,他们不顾一切地来听我们的宣传,在中央电影院演出了一场,当时有许多三轮车夫都把车放下来听,警察说他们,他们也不肯走……这次宣传对我帮助太大了。”
抗美援朝阶段,全国少年儿童还做了一件大事:送慰问袋给志愿军。我在1950年12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我和符气正、刘仲唐同做了一个慰问袋。装了铅笔五支、时事手册一本、笔记本一本、橡皮一块、书签一个。东西虽然少,却有意义。”
令我更加高兴的是,我收到了回信。1953年我收到志愿军冷雨清叔叔的照片,1954年我已经到了北京师范学校读书,还收到志愿军程生荣等4位叔叔的照片。我感到我就是他们在祖国的亲人,每次收到信,都立刻回信。
这个阶段,还有一个热潮——报名参加军事干部学校。报名的同学很多,我在母亲同意之后,也很快报了名。当时同学们还写了快板书,记载了这件事情:“美帝国主义野心大,一心独霸全朝鲜。祖国的青年着了急,一方面争取参加志愿军,一方面街头搞宣传。全班同学五十三,纷纷积极把军参,争先恐后搞宣传。文艺干事陈祖纲,爱国心切把军参。其他还有好几位,例如何震、冉乃彦。别的同学不落后,积极练那腰鼓、话剧、快板和讲演,走上街头向群众去宣传。参军的同学百余名,受宣传的群众好几万。”
全校报名参军的同学很多,体检的时候,既有高中学生,也有我们这些初中学生。结果我还是因为身高、体重都不合格,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我们班只有陈祖纲一个人符合要求,上了军事干部学校,这让我们羡慕极了。不过,还没有等他军校毕业,朝鲜战争就结束了。后来听说陈祖纲被分配到了海军部队。
这个时期,我听了学校关于伍修权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的传达,听了关于美国、苏联情况的介绍,还听了有关原子弹的科普讲座……那个时候活动非常多。
这一年,还有一件事情,一直忘不了,那就是申请助学金。
解放初期,国家困难,家庭也困难。但是党和国家还是决定给贫困学生发给助学金。我们班好像是一多半都交了申请书。助学金分为甲、乙、丙三等。先由全班同学讨论,然后交学校最后批准。讨论的时候,大家很认真,由于怕大家不好发言评比,所以当事人要暂时回避,最后自己去看讨论结果。
当年志愿军战士寄来的照片 (插图提供:乃彦)
对我的讨论结果是丙等助学金。我当时心里还有点不是滋味,心想大姐已经参军,母亲没有工作,养活我和二姐实在困难。后来一听其他同学的情况,我觉得大家的评定还是公平的。我了解到,有的同学不但家庭人口多,还有重病号,生活更困难。
过了几天,助学金结果出来了,我得到的是丙等。不到一个月,学校通知我去领助学金。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助学金”竟是一袋20斤的小米。当我扛着这袋小米,从和平门出发,穿过府右街,往灵境胡同的家里走的时候,路不算近,但是我心里十分激动,走得很快。平时总说,是人民的小米养活了我们,真是不假。
满头大汗的我到家时,全院的老老少少都惊动了,以为我得了什么奖。母亲高兴得不得了,赶紧焖了一锅小米饭。我一边吃一边和母亲、二姐聊着:这黄灿灿的小米是陕北老乡种的,还是东北老乡种的?总之,我们吃的是人民的小米,心里涌动着满满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