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探讨
2018-09-18任继宏
任继宏
摘 要:我国玉米生产第一大省黑龙江的玉米生产经营面临艰难转型。目前玉米、小麦和水稻三种农产品供给过剩,其中玉米库存最大,过剩情况最为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玉米将首当其冲。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引导带领农民在市场中持续增收。
关键词: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
2007年,我国开始在东北和内蒙古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一是人为的破坏了玉米供求关系。2008年国家实行临储玉米托底政策以来,我省玉米种植面积由5800万亩增长到11584万亩,玉米产量的逐年飙升,造成大量库存积压,形成无效低端市场供给。生产超常规增长与消费持续低迷叠加作用,使国内供求关系由产不足需迅速转为产大于需,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不断加剧。二是造成了玉米库存大量积压。截止2015年底,我省玉米库存达到1686亿斤,占全国库存42.15%。三是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每吨玉米每年库存成本在252元。按此计算,目前1686亿斤玉米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费用在212.4亿元。四是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冲击国内市场。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量进口,直接挤占了国内玉米市场份额,使得国内玉米供大于求的格局进一步加剧,对国内玉米市场带来了明显冲击。五是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不断上升的临储收购价格及垄断性收购,造成了国内玉米价格虚高,对下游市场主体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玉米深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经销企业经营困难。六是破坏了资源环境良性发展格局。原来一些非玉米生产优势区面积增加较多,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不利于生态多样性和水土保持,还改变了原来合理的轮作方式,不利于地力养护。2016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价补分离新机制。玉米市场从“政策市”过渡到“市场市”。收储政策的改变使我省农户玉米价格从每斤元钱下降到0.3元。
(一)产粮大省要以战略高度重视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场硬仗,玉米第一大省黑龙江应该坚决做好“推进收储制度改革、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条”三项工作,改革要做到玉米面积调下来、品质效益和竞争力提上去、粮食产能巩固住、农民持续增收。只有坚持市场化导向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品种结构,只有坚持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降低,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才能顺利稳步推进,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进收储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与配套措施都要到位,胸有全局,统筹推进,改革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二)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利益
农民一直是市场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尤其是以土地为经济主要来源的玉米种植户,正所谓“谷贱伤农”,现在玉米市场现状是农民手中的粮食卖不上价,粮食越来越不值钱,粮食不值钱就意味着农民越来越穷,种地就越来越没有积极性,做为农业大省,这将是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我省玉米主产区“卖粮难”问题,最大限度保证种植玉米农户收益,最大限度保证种植玉米生产积极性。
(三)严格落实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一方面是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一方面要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以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国内玉米价格持續下降,与进口玉米到港价逐渐趋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玉米价格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对此,我们要严格执行政府制定的黑龙江省玉米生产者补贴实施方案精神,落实好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最大限度保证农户玉米收益。“除补贴外,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玉米、提供信贷支持等,为农民卖粮营造好的环境。银行金融部门要积极投放玉米收购资金,确保省内每个玉米主产县都有金融支持的企业设点收购,做到“钱等粮”。
(四)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当前消费者不仅需要充足的农产品供给,更呼唤品质优良、安全健康的食品供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呼唤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要求农业生产必须面对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是这一生产组织方式的有效载体;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然地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和有效载体。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玉米、提供信贷支持等,为农民卖粮营造好的环境。各地粮食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当地玉米贸易企业到省外地区对接,签意向订购合同。通过“玉米商务洽谈会”和“金秋粮食交易会”与全国玉米加工、饲料和贸易企业签意向订购销售协议。除了市场化平台销售外,政策性粮食交易平台也要市场化销售玉米。要充分利用全国玉米市场化电子交易平台,针对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卖粮压力,要专门召开合作社卖粮大会,再也不能“春天盲目种、秋天被动卖”的局面。
(五)加大国储收购力度
国家储备一直是黑龙江省的玉米主要收购主体,经历了八年的国储收购政策,促使黑龙江农户习惯性的大量种植玉米,从来没有为玉米销售而犯愁,而今年却不同往日,国储收购政策宣告结束,虽然今年黑龙江各地地级储备粮库也有零星开库收购,但收购标准严格,收购量较少,并没有对市场价格起到影响作用,黑龙江玉米省内消耗量有限,加之汽运限载政策出台,龙江玉米外销困难,玉米价格直线下跌,哈尔滨附近玉米主产地区国标二等粮出售价格已达到1200元/吨左右,市场购销异常清淡。加大国储粮库收购力度,继续执行国标二等粮1400元/吨的指导价格,一方面增加市场收购主体,缓解农户无处售粮问题;另一方面,国储大面积以指导价格收购,提振市场基础价格,将从根本上保证了农户种植利益以及种粮积极性。
(六)理顺价格形成机制 激发市场活力
这次改革,从长期看有利于提高我省玉米品质,促进粮食市场流通和玉米加工产业发展。国家玉米临储制度改革,使黑龙江省很多玉米加工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黑龙江一直是玉米的主销省份,本地用粮企业偏少,省内加工消耗量不足,但今年国家为增加企业生产积极性,继续实施玉米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目的是激励玉米深加工企业大幅扩大产能。黑龙江省针对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或年加工能力10万吨及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给予补贴,每吨补贴300元。全省享受补贴政策的企业达29家,采购加工量110亿斤左右。由于龙江玉米价格低迷及深加工企业补贴继续实施来看,玉米每吨比去年至少降了600元,对加工企业来说是最大利好消息。省内深加工企业原粮采购成本较低,产品销售方面也具备价格优势。建议省内用粮企业抓住这个机遇增加开机率和库存储备,积极收购农户玉米,缓解玉米种植户销售压力,保证基层玉米价格维持稳定。
参考文献
[1]舒坤良,王洪丽,刘文明,吴迪,张彬,姚丽影,杨双,徐晓红.吉林省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与对策研究[J].玉米科学,2016,24(06):165-169.
[2]郑适.玉米“三量齐增”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08):29-32.
[3]陈叶盛,潘华斌.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和方向[J].农业展望,2016,12(08):34-36+46.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