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经量少辨治方法经验探析

2018-09-18刘立慧刘静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8年1期

刘立慧 刘静君

【摘 要】 月经量少的治疗应首辨病因,从脾胃亏虚,肾精不足、肝气郁滞3方面出发,明辨本病虚实,倡导补泻得法,并结合其临床特点进行综合治疗,使经血得充,气机调达,则月经应运而至。

【关键词】 月经量少;审因论治;补泻有度;经验探析

【中图分类号】R277.1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1-0091-03

月经量少是指患者的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小于20mL),经行时间不足2日,甚或点滴即净,亦称“经水涩少”、“经量过少”[1]。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增大及人工流产次数增多,月经量少成为一种常见病[2]。刘静君教授利用中医药治疗月经量少每获良效,现总结如下。

1 首辨病因,审因论治

月经量少的病因复杂,但于总体而言不外脾胃亏虚,肾精不足,肝气郁滞。

1.1 脾胃亏虚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输送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脾胃素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思虑劳倦过度,耗伤脾气,使脾失健运。脾胃得健,则冲脉之血盛,月事以时下;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血海不能按期满盈,导致经血不能应期而至,渐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1.2 肾精不足 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正常运行是产生月经的基础,肾主藏精,即先天之精及后天之精,肾精所化者为肾气,肾气影响天癸的至竭与月经的正常来潮与否。如先天禀赋不足,腎阳匮乏,肾气不能满溢,肾阴亏虚,天癸乏源,冲任不固,胞宫失养,则女子表现为月经量少,甚至闭经[3]。《医字正传·妇人科》曰:“月水全赖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水日以干枯。”再者房劳不节、屡次堕胎、大病久病等致肾气不足,精血不充,血海不盈,冲任亏虚,亦可经量减少。三者肾虚胞宫受损,使瘀血阻滞,冲任失调,旧血不去,新血不生,导致月经过少,甚至闭经或不孕。

1.3 肝气郁滞 肝藏血,若肝血充盈,余血方可下注血海;肝性调达,主疏泄,升降气机,以通为顺,气机通畅,血脉流畅,血海按时满溢,月经如期而至。若因七情六欲所困扰,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滞血瘀,继而气血不和,冲任不调,胞宫血海不宁,或肝郁化火,气血逆乱不随经循行,都可致月经量少。临床上月经过少以育龄期的妇女较多见,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情绪失常,易怒或情绪低落,使肝失疏泄,冲任失调,致肝郁血虚,月经量少,点滴即净。

2 明辨虚实,补泻有度

月经量少的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其病位在脾、肾、肝,病机主要为脾虚、肝肾不足、肝郁,亦可兼夹血瘀。明·王肯堂所撰《证治准绳·女科调经门》云:“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则补之,涩则濡之”,阐述了月经过少的发病机理有虚有实,虚者多为精血亏虚,血海不盈,经血乏源;实者多为瘀血停积,冲任壅滞,经行不畅。同时虚实又可相互转化,虚证日久,气血不足,则瘀血内停,胞脉阻滞;实证日久,则耗气伤血,精血内亏,则加重虚证,两者相互搏结,但总体来说,临床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多。

临床治疗该病强调补泻之法,对虚者以补为主,注重滋补肝肾以养精血,同时健脾益气,以生气血,方中可加龙眼肉、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以增强补肝肾之功,在补的同时,可稍加活血之法,如川芎等,可引血下行又可引药下行;对实证者,注重疏肝解郁,活血通利,方中可用柴胡、郁金疏肝理气;川牛膝、三棱、莪术活血通经;同时稍加杜仲、党参等补肾健脾,使气畅血行。

3 病症相关,综合治疗

3.1 节食减肥后月经量少 部分年轻女性因减肥而服用减肥药物,甚至少食、最终导致神经性厌食,严重损害身心健康。临床常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消瘦、乏力、进食困难、腹泻、舌淡、苔白、脉细弱。节食减肥损伤脾胃,使脾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脾肾亏虚,精血不能互化,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致月经量少。本病重在健脾补肾,养血调经,方用归脾汤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熟地、川续断、桑葚、菟丝子、仙灵脾补肾益精,使精气得充;陈皮、砂仁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健脾补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葛根升阳止泻;川芎、川牛膝引血下行,共奏健脾补肾之功。

在治疗本病的同时,强调身心同治,特别是节食减肥者,易出现情绪波动,心理调节尤为重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患者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人工流产后月经量少 人工流产后精血亏虚,冲任损伤,加之离经之血不能速去,瘀血停留,冲任受阻,新血不生,致月经量少;若肾虚日久,进而损及肾阳,阳虚则寒,寒凝气血,冲任运行涩滞则加重月经量少。临床常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或黯,有块,腰膝酸软,乏力、畏寒,舌黯,苔白,脉沉。人工流产一方面使正常生长的子宫内膜受到损伤从而影响卵巢功能;另一方面,人工流产是器械过度或不按顺序搔刮宫腔、反复出入子宫腔,均可导致子宫内膜损伤,破坏内膜基底层,引起子宫内膜菲薄、缺失,形成粘连,从而导致月经过少或闭经。补肾活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方用温肾活血汤加减。方中制首乌、枸杞子为主药,制首乌补肾益精,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淫羊藿、紫石英补肾助阳,引火归源;菟丝子、续断补肝肾益精髓,以求阳中取阴;当归、川芎、川牛膝、炒桃仁、红花养血活血,为行经做准备;白芍、香附疏肝健脾,调和气机;甘草调和诸药。

3.3 高泌乳素血症月经量少 高泌乳素血症是内外环境引起的泌乳素升高、月经量少甚至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点的综合征。肝主疏泄,性喜调达恶抑郁,肝气条达,疏泄正常,血海按时满溢,月经周期正常。若情志失常,以致肝气逆乱,冲任失调,血不循常道下注血海而为月水,反随肝气上逆乳房变为乳汁,导致月经量少、乳汁外溢[4]。肾藏精,主生殖,主闭藏,为先天之本。肾气不固,开合失度,出现溢乳。又因乙癸同源,精血相生,肝肾阴虚,冲任失养,致血海不能满溢而经少。临床常表现为月经量少、闭经、不孕、经前乳房胀痛、溢乳、心烦易怒、头痛、舌黯,苔白或黄,脉弦。对本病的治疗,西医采用溴隐亭口服,但其成本较大,副作用较高。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为患者所逐渐接受。本病的治疗重在疏肝补肾,方用滋肾疏肝方加减。方中香附、柴胡疏肝解郁,以恢复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陈皮、砂仁、木香疏肝理气;熟地长于滋养阴血,补肾填精;酒萸肉补益肝肾,既能益精,又可助阳;菟丝子、枸杞子,滋补肝肾,二者与熟地、酒萸肉同用以加强补益肝肾之功;麦芽回乳,现代中药药理研究[5]证明其具有拟多巴胺激动剂作用,能抑制PRL分泌;甘草调和诸药。

4 验案举隅

张某,女,29岁,2016年12月1日初诊。既往月经6~7/30天,量中,色红,有块,经行轻微腹痛。近2年因人工流产术后月经量较前减少一半,日用巾1片,余同既往月经。 LMP:2016年10月28日,量少,色红,有块,7日净。偶有小腹正中隐痛及腰酸,感乳房胀痛,平素畏寒,纳可,眠差多梦,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白带量中,色白,无异味及阴痒。G2P1L1A1(工具避孕)。辅助检查:2016年11月21日济钢总医院妇科彩超:宫颈囊肿,子宫大小正常,内膜正常。中医诊断:月经量少,证属肾虚血瘀型。治法:补肾健脾,活血祛瘀。处方:淫羊藿18 g,紫石英30 g,菟丝子15 g,枸杞子15 g,制首乌15 g,续断15 g,川芎9 g,川牛膝15 g,当归12 g,炒桃仁9 g,红花9 g,赤芍12 g,白芍12 g,肉桂6 g,醋香附12 g,炙甘草9 g,合欢花15 g。2016年12月10日二诊。LMP:2016年12月4日,量较前略增多,色红,日用巾2片,经行不适同前,6日净。现无腰腹不适,无乳胀,纳可,眠欠佳,二便调。处方:上方去桃仁,加薏苡仁30 g,巴戟天9 g,龙眼肉15 g。7剂巩固治疗。

按语:患者为壮年女性,人工流产后精血亏虚,沖任损伤,致月经量少;若肾虚日久,进而损及肾阳,阳虚则寒,寒凝气血,冲任运行涩滞则加重月经量少的发生。患者肾虚腰腿失养,故腰酸;肾虚阳衰,故平素畏寒,俱为肾虚之证;患者月经有块,伴有腹痛,脉细涩皆为血瘀之征象。由于患者月经将要来潮,子宫内膜且有一定厚度,可用补肾活血之法,促进月经来潮。方中制首乌、枸杞子为主药、制首乌补肾益精,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淫羊藿、紫石英补肾助阳,引火归源;菟丝子、续断补肝肾益精髓,以求阳中取阴;当归、川芎、川牛膝、炒桃仁、红花养血活血,为行经之备;白芍、香附疏肝健脾,调和气机;肉桂除冷积,通血脉;合欢花安神助眠;甘草调和诸药。二诊中患者月经刚净,去活血化瘀,润肠通便之桃仁,加薏苡仁健脾祛湿,舒筋活络;巴戟天、龙眼肉补益肝肾。

月经量少为临床常见病且长期月经量少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压力,进一步影响工作生活,因此应积极治疗。笔者拾珍捡慧,对月经量少的病因病机认识及遣方用药予以整理报道,以飨同道。

参考文献

[1]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5-78.

[2]翟朋利,高月平.月经过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现代医学,2015,43 (1):119-122.

[3]郑泳霞.罗颂平教授治疗月经量少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6 ,48(1):165-167.

[4]杨芍,张晓丹.从肝论治月经过少浅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7):2040-2041.

[5]郭芸,赵兰青.高泌乳素血症从肝论治体会[J].中医杂志,2003,44(6):420-421.

(收稿日期:2017-11-28 编辑:张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