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018-09-18于培良赵立春廖夏云王雪钟余特
于培良 赵立春 廖夏云 王雪 钟余特
【摘 要】 荔枝核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散结、理气止痛、温里祛寒的功效,尤其对睾丸肿痛、疝气痛等有显著的疗效,药用价值高。近年来有关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有诸多新的发现,荔枝核中主要有黄酮类、甾体类、鞣质类、萜类、挥发油和酯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保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药理活性,特别是其抗炎保肝、抗肿瘤、抗氧化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广泛,但对其活性成分中的主要单体药效成分和其发挥药理活性的构效关系等方面研究还比较少,需做进一步系统研究。
【关键词】 荔枝核;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5-0041-06
Abstract:Litchi seed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country. It has the efficacyof resolving hard mass,regulating qi-flowing for relieving pain and warming the interior to remove cold. Andit has significant effectsespecially on swelling and pain, hernia pain and so on, so it has high medicinal value.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any new discoveries about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The main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litchi seeds are flavonoids, steroids, tannins, terpenes, volatile oils and esters, etc. It possesses many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inflammation, protecting liver, anti-tumor, anti-oxidation, anti-diabetes and their complications.Especially,the studies of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inflammatory and protecting liver, anti-tumor, anti-oxidation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are more extensive.However, there are still few studies on the pharmacodynamicconstituents of the main monomers in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and their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to exert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which can be further systematically studied.
Keywords:Litchi Seeds;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荔枝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其果核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荔枝核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區。荔枝核具有散结、理气止痛、温里祛寒的功效,可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等病症的治疗[1-2]。现代研究表明,荔枝核中主要含有黄酮类、甾体类、鞣质、萜类、多糖、氨基酸和色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和皂苷类为主要的活性成分[2],具有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降血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抗肝损伤和纤维化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就近年来荔枝核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近年来,从荔枝核中的提取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黄酮类、甾体类、鞣质类和萜类等成分,还有一些对其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的分析。
1.1 黄酮类成分 目前,从荔枝核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有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黄烷醇类等。黄凯文等[3]采用硅胶柱色谱法首次从荔枝核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徐多多等[4]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分离方法从荔枝核正丁醇降血糖活性部位分离出为槲皮素、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乔松素-7-O-(2″-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金粉蕨素)。屠鹏飞等[5]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分离方法从荔枝核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乔松素-7-新橙皮糖苷。此外,颜仁梁等[6]还首次从荔枝核6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黄烷醇类成分左旋表儿茶素。结构分别如下:
1.2 甾体类成分 从荔枝核70%乙醇提取液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得到(24R)-5α-豆甾烷-3, 6-二酮和豆甾烷-22-烯-3, 6-二酮的混合物,同时从该部位分离得到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混合物,胡萝卜苷和豆甾醇-β-D-葡萄糖苷混合物,得到的三组物质极性差别均很小[5],结构分别如下:
1.3 萜类 Xu XY等[7]从荔枝核中分离得到四个萜苷类成分litchiosides A、litchiosides B、pumilaside A和funingensin A,其中litchiosides A和litchiosides B为首次从该药材中提取得到。从荔枝核的7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经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分离方法可分离得到一种甘遂烷型四环三萜类成分:3-羰基甘遂烷-7, 24-二烯-21-酸[5],结构如下:
1.4 鞣质类成分 Xu XY等[8]对95%乙醇提取物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HPLC等分离方法从中分离得到8种不同聚合方式的鞣质类成分litchitannin A1、litchitannin A2、aesculitannin A、epicatechin(2β→O→7,4β→8)-epiafzelechin-(4α→8)-epicatechin 、原花青素A6、原花青素A1、原花青素A2和 epicatechin-(7,8-bc)-4β-(4-hydroxyphenyl)-dihydro-2(3H)-pyranone,其结构如下:
1.5 挥发油类成分和油脂类成分 陈玲等[9]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荔枝核,并用乙醚萃取挥发油,通过GC-MS法得到挥发油的总离子色谱图,得到40多种挥发油成分,其中以β-绿叶烯含量最多,占挥发油总量的19.2%。刘兴前等[10]将荔枝核提取物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液经聚已内酰胺柱色谱梯度洗脱、再经硅胶柱色谱首次从中分离得到5-氧-对-香豆酰基奎尼酸甲酯,屠鹏飞等[5]经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法从荔枝核正丁醇部位还分离得到一酯类成分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 2, 3-dihydro-2-oxo, methyl ester,张媛等[11]用石油醚提取荔枝核,提取物经甲酯化后采用GC-MS法分析了30种脂溶性成分,其中2-辛基-环丙烷辛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相对含量较高。
1.6 其他类 黄铠纹等[3]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薄层层析等方法从荔枝核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对羟基苯甲醛。徐多多等[4]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方法还从荔枝核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和D-1-O-甲基-肌-肌醇。屠鹏飞等[5]经硅胶柱色谱,甲醇重结晶的方法从7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分离出半乳糖醇和肌-肌醇。除此之外,荔枝核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色素。其结构如下:
2 药理活性
目前关于荔枝核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在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等方面较为突出,同时也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2.1 抗肝损伤及纤维化 周学东等[12]经肝组织HE染色发现与肝损伤模型相比,荔枝核总黄酮高低剂量均能使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提前,而肝组织Masson 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实验发现荔枝核总黄酮在高剂量(200 mg/kg)时能显著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并可促进Bcl-2基因表达,抑制Bax基因的表达,减少肝细胞的凋亡;通过血清ALT和AST检测发现荔枝核总黄酮能降低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水平。表明荔枝核总黄酮在缓解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减轻肝细胞凋亡和损伤方面的作用显著。
2.2 抗炎 RS Bhat等[13]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荔枝核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发现,其对五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对化脓性链球菌作用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20 mg/mL),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较小,SDS-PAGE结果表明其抑菌活性可能与荔枝核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有关。陈建清等[14]采用ELISA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测定法发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荔枝核总黄酮高低剂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肺损伤模型血清TNF-α、IL-1β、NO含量,提高ChAT和AChE酶含量,荔枝核总黄酮在高剂量(100 mg/kg)时,可以显著提高血清Ach含量,降低NF-kB蛋白含量,实验表明荔枝核总黄酮可通过上调Ach、下调NF-kB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同时提高ChAT和AChE酶的活性加快Ach合成与水解,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发挥较好的抗炎活性。
2.3 抗氧化 P.Leelapornpisid等[15]对5个不同品种荔枝的种子用85%乙醇浸渍提取,再分别用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水萃取,采用DPPH法、ABTS法和TBARS法检测乙醇、正丁烷、乙酸乙酯和水四个组分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Kim Cheng品种荔枝种子三个测试方法中均表现出最高的活性,且荔枝核中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总酚含量测定和HPLC分析提示其抗氧化活性与总酚的含量有关。陆志科等[16]通过对荔枝核70%乙醇提取物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检测发现三种不同品种荔枝妃子笑、灵山香和三月红种子提取物質量浓度在0.8 mg/mL 以上时超氧阴离子清除率能达到70%以上,羟自由基清除提取物质量浓度在0.5 mg/mL 时就能达到70%以上,且三月红品种的抑制率最低,经总黄酮、总皂苷、多糖含量测定发现该品种三种成分的含量均比另外两个品种小,且总黄酮、总皂苷与抗氧化能力含量有相关性,提示总黄酮和总皂苷可能为荔枝核抗氧化的活性成分。除此之外,K.Yogesh等[17]的研究表明荔枝核提取物中总酚对肉中的脂肪氧化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作合成抗氧化剂的替代品。
2.4 抗肿瘤 荔枝核提取物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和大肠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它们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不尽相同。秦大莲等[18]研究不同浓度荔枝核皂苷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抑制作用,发现浓度在15 mg/L以上时其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在50%以上,对正常PC12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且浓度越大,毒性越大。Guo HW等[19]采用MTS法研究了荔枝核提取物对四种前列腺癌细胞PC3、DU145、C4-2B 和 RM-1的抑制活性,发现正丁醇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在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呈现剂量依赖性,且正丁醇部位抑制作用更强,随后对正丁醇部位抗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发现荔枝核提取物可通过阻滞G1/S 细胞周期和相转换等途径并衰减 Akt/GSK-3β信号通路,抑制前列腺细胞生长、增殖、迁移,且毒性较小,可作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潜在辅助药物。Chung YC等[20]研究了荔枝核乙醇粗提物对人A549细胞和NCI-H661细胞两个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发现粗提物对两种肺癌细胞均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且当剂量在25 μg/mL以上时,A549细胞对粗提物更敏感,而对人正常的肺细胞MRC-5毒性较小,对其细胞毒活性机制研究表明荔枝核提取物能抑制EGFR受体的活性,减少相关蛋白在两种癌细胞中的表达,并抑制Akt 和 Erk-1/-2 信号通路,使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G2/M期,从而诱导肺癌细胞凋亡。Lin N等[21]采用ELISA法以测量大鼠血清中雌二酮和孕酮含量为指标来评价荔枝核皂苷高低剂量对乳腺癌增生的作用,并采用免疫组化学染色法研究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作用,发现血清中雌二酮和两种受体的表达均有所降低,而孕酮的含量却有所上升,而雌激素水平一旦升高,会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的刺激,改变体内内分泌环境,导致细胞恶变,造成乳腺癌的发生,提示荔枝核抗乳腺癌的机制可能与雌激素信号通路相关,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来抑制乳腺癌增生。另外,荔枝核乙醇提取物对两个大肠癌细胞SW480 和Colo320DM的均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能阻滞细胞增殖的G2 / M期,且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22]。
2.5 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荔枝核能显著降低Ⅱ型糖尿病血糖,且对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纤维化、硬化等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袁红[23]通过荔枝核多糖对四氧嘧啶所致的糖尿病模型小鼠血清中Glu、ALT、AST、TC、 TG、Cre和Urea等指标含量的影响评价荔枝核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结果发现荔枝核多糖给药后血清Glu、TG、CHOL Urea含量显著减少,血清ALT水平也降低明显,表明荔枝核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活性,且对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钟世顺等[24]分别测定荔枝核醇提物、有效部位提取物、鞣质对α-糖苷酶的抑制率,发现三种提取物均可降低α-糖苷酶的活性且鞣质作用最强,表明鞣质可能为其降血糖的活性部位,可用于Ⅱ型糖尿病的防治;Ni HY[25]等采用ELISA法测定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物TGF-β1和FN的水平,再通过HKC细胞凋亡实验和SOCS-1水平测定表明荔枝核皂苷是通过降低TGF-β1、FN和SOCS-1水平来抑制肾小管细胞凋亡和纤维化,对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硬化具有防治的作用。
2.6 其他作用 荔枝核黄酮体外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实验发现其不仅对HSV-1有直接的灭活作用且能够抑制HSV-1的合成,通过体内抗病毒实验发现荔枝核黄酮在一定程度上对模型小鼠脑炎有抑制作用,且存在着一定的量效关系[26]。荔枝核皂苷可改善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对老年痴呆症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27];荔枝核水提液对D-半乳糖所致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降低脑组织中NO的含量和 NOS 酶活性,可减轻其对脑细胞的损伤[28]。荔枝核皂苷能有效抑制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损伤和神经细胞凋亡,对神经元具有保护的作用[29]。荔枝种仁油可促进模型小鼠胆固醇的代谢,进而降低血液中脂肪含量,对心血管疾病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改善作用[30]。
3 小结
荔枝核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有黄酮类、甾体类、萜类、鞣质类和一些挥发油、酯类等成分,药理活性方面,荔枝核总黄酮、总皂苷、多糖等成分均有多种药理活性,比如荔枝核黄酮在抗炎保肝、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方面均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荔枝核皂苷在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和改善学习记忆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活性,而荔枝核多糖也有较强的降血糖的活性。荔枝核发挥药理作用的化学成分可能与多种成分相关,而这些成分的活性大小比较也不断有新的报道出现,且在药理作用分子机制方面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关于荔枝核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有多篇文献报道,但在药理活性研究方面大多只局限于对总提取物和总成分的活性研究,对于其活性成分中的单体药效成分和构效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在这方面可以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期为开发更高效、高选择性、低毒的药物用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244.
[2]黄晓兵,李积华,彭芍丹,等. 五个产地荔枝核中药饮片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4,35(22):91-94.
[3]黄凯文,郭洁文,陈剑梅,等. 荔枝核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2012,35(1):64-66.
[4]徐多多,姜翔之,高阳,等. 荔枝核降糖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 食品科技,2014,39(1):219-221.
[5]屠鹏飞,罗青,郑俊华. 荔枝核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2002(4):14-17.
[6]颜仁梁,刘志刚. 荔枝核多酚类物质的分离与鉴定[J]. 中药材,2009,32 (4):522-523.
[7]Xu XY,Xie HH,Hao J, et, al. Eudesmane sesquiterpene glucosides from lychee seed and their cytotoxic activity[J]. Food Chemistry,2010,123 (4):1123-1126.
[8]Xu XY, Xie HH, Wang YF, et al. A-Type Proanthocyanidins from Lychee Seeds and Their Antioxidant and Antiviral Activitie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Chemistry, 2010,58 (22): 11667-11672.
[9]陈玲,刘志鹏,施文兵,等. 荔枝核与荔枝膜挥发油的GC/MS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 53-56.
[10]刘兴前,刘博,聂晓勤. 中药荔枝核中两种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5.
[11]张媛,王喆之. 荔枝种子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J]. 食品科学,2007(4):267-270.
[12]周学东,刘庆涛. 荔枝核总黄酮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J]. 中国药房,2015,26(22):3099-3102.
[13]RS Bhat, S Al-Daiha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Litchi chinensis and Nephelium lappaceum aqueous seed extracts against some pathogenic bacterial strains[J]. Journal of King Saud University-Science,2014,26 (1): 79-82.
[14]陈建清, 林穗金, 郑妮. 荔枝核总黄酮对急性肺損伤大鼠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6, 36 (23): 2051-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