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疳积散配方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疳积30例临床观察
2018-09-18李秀兰彭天托何胜尧吴仙娜曹美珠曾林林
李秀兰 彭天托 何胜尧 吴仙娜 曹美珠 曾林林
【摘 要】 目的:观察家传疳积散配方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疳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疳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组加用家传疳积散配方颗粒,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PAB、IGF-1和HGB治疗后均有好转,且观察组HGB、PAB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IGF-1和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传疳积散配方颗粒联用妈咪爱治疗小儿疳积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PAB、IGF-1和HGB水平,促进提升患者脾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儿疳积;疳积散;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0-0099-03
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易致乳食积滞,久而成疳积。疳积属脾胃虚损、积滞内停、虚实夹杂之证。家传疳积散配方颗粒由麦芽、山楂、陈皮、布渣叶、瓦楞粉、枳椇子等制成,初步临床证实其有健脾消积、理气化滞功效,且气味芳香,易为小儿接受[1]。本次采用家传疳积散配方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疳积,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60例疳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87±3.69)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7.66±4.58)个月。观察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6.17±2.99)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8.57±5.75)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里“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和《中医儿科学》[3]拟定,即:①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臌胀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②形体消瘦,身高低于平均值,体重在平均值15%以下,面色无华,毛发稀疏枯黄,精神不振,舌质较淡、苔腻,脉细,或磨牙盗汗,易躁易怒,吮指;③贫血、总蛋白和白蛋白低于正常值;④有喂养不当或病后饮食失调及长期消瘦史,体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为1~12岁,男女不限;③无先天性心脏病、肝病、肾病、血液病史;④家长同意并能坚持服药者。
排除标准:①有先天性心脏病、肝病、肾病病史患儿;②肿瘤或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儿;③血液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患儿;④实验室检查有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者。
1.4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予以剔除。退出病例:研究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宜继续参加研究者可终止研究;研究期间出现严重其他疾病需要采取救治者可终止研究;中途提出退出临床研究,可终止观察。
1.5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前均进行健康宣教,调整饮食。对照组30例,按年龄体重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7,1g/袋),2周岁以下1袋/次,每天1次;2~6周岁,1袋/次,1次/d;6周岁以上,2袋/次,2次/d。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上加用疳积散配方颗粒(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07001S),2周岁以下1袋/次,1次/d;2~6周岁,1袋/次,2次/d;6周岁以上,2袋/次,2次/d。每次加温水约100mL,冲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
1.6 观察指标 ①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前白蛋白(PAB)和血红蛋白(HGB),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检测。②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1.7 疗效评价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评价小儿疳证的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身高体重接近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基本正常。有效:身高体重有增加,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较前改善。无效:上述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对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HGB、PAB、IGF-1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HGB、PAB、IGF-1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GB、PAB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F-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医认为[3],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运化力弱,若喂养不当,乳食不节,或过食生冷、坚硬难化之物,致脾胃受损,宿食停聚,積而不化,乃成积滞,有积不治或失治,乃成疳证,即“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疳证初起仅表现脾胃失和,或胃强脾弱,为病情轻浅的疳气证,临床可见形体略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不思饮食,精神欠佳,大便不调,舌淡苔薄,脉细有力。疳积证为疳气发展而来,属脾胃虚损、积滞内停、虚实夹杂之证,病情较为复杂,见形体明显消瘦,面色萎黄,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毛发稀疏,精神烦躁,夜卧不宁,或见吮指磨牙,动作异常,食欲不振,或嗜食异物,舌淡苔腻,脉沉细而滑,其中腹大肢细为本证的典型体征。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膳食改善,典型的以腹大肢细为特征的疳积患儿少见,而以偏食、挑食、过多进食零食或喜生冷甜腻食物而引起的脾胃功能受损、食积不化患儿为多,久而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反复腹痛、营养不良。以往临床治疗该病多采用西药治疗,又以采用妈咪爱治疗较多,妈咪爱主要为通过抑制致病菌及肠源性毒素来达到调节胃肠道功能状态的目的,另外对营养物质具有促进吸收的作用[5],对胃肠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药理作用单一,对健脾、开胃作用缺乏。中医认为小儿疳积以脾虚为本,积滞为标,而脾虚者多有痰湿,久而化热,大便酸臭,干稀不调。疳积证的临床治疗以中医调养为主,治则以健脾化积、理气消滞为要,多内服煎剂,或配合穴位推拿、针灸、贴敷等,但此类操作需专业医师或技师执行,难在家庭普及,且小儿惧怕针灸,难配合。调理脾胃中药可以改善患儿胃肠道分泌、吸收和运动功能,增强食欲,调节患儿免疫功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6-8]。本次观察组所用疳积散配方颗粒中麦芽、陈皮、山楂健脾理气消食,布渣叶清利湿热,消食导滞。枳椇味甘甜,有健脾化虫之效。据《云南通志》称此物可“化小儿疳虫,健胃养脾,物易得而效”。《滇南本草》云“小儿有疳积者,可常常食之”。瓦楞子煅用化瘀散结,用于痰凝血瘀、癥瘕痞块,又可制酸止痛。
西医生化检测方面认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前白蛋白(PAB)是评价小儿营养不良的敏感可靠的指标[9-12]。有研究[13-18]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个体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热卡或蛋白不足和慢性营养不良时,IGF-1血浓度降低。血常规检查也可反映营养不良患儿贫血状况。本次研究显示,两组均能提高HGB、PAB、IGF-1的水平(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HGB、PA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观察组的IGF-1和對照组比较无差异,但4周后观察组的IGF-1由治疗前(100.53±29.533)ng/mL上升到(135.30±30.134)ng/mL,对照组由治疗前(106.70±31.643)ng/mL上升到(138.87±30.144)ng/mL。考虑疳积患儿治疗周期长,是否延长观察时间后两组IGF-1会有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为IGF-1和PAB均能灵敏地反映全身的营养状态,所以在治疗4周后,由于全身营养状态的改善,二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红蛋白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提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本方疳积散配方颗粒可能有助于提高血清IGF-1水平,达到促生长的作用,通过增加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了血红蛋白和前白蛋白的生成,达到补益气血、改善症状的目的。
综上所述,家传疳积散配方颗粒联用妈咪爱治疗小儿疳积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PAB、IGF-1和HGB水平,促进提升患者脾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天托,李秀兰.家传疳积散治疗乳食积滞型疳积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4):68-6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0.
[3]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71-179.
[4]郑筱萸,任德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5]庞铭兴.妈咪爱在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55-56.
[6]任乃杰.肥儿散治疗小儿疳积30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0,6(2):36-37 .
[7]刘欣,罗亚妮. 儿宝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80例[J].陕西中医,2012,33(7):802-803 .
[8]林大都,陈金梅,彭丽华,等. 山楂麦芽颗粒治疗儿童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今日药学,2012,22(8):493-495 .
[9]夏晓红,梁繁荣,吴曦.浅论小儿疳证指标的选择[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12):22.
[10]夏晓红.小儿营养不良(小儿疳证)免疫相关因素分析及针灸治疗[J].中国中医药学刊,2005,23(3):445.
[11]黄庆华,高伟.营养不良性生长迟缓儿童IGF-1水平与体格发育指标的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274 .
[12]张译文,刘程,于文.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对诊断儿童营养不良的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6):1308-1309 .
[13]李辉.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J]. 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487-492.
[14]李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7):848-850.
[15]Griffin IJ,Cooke RJ. Development of whole body adiposity in preterm infants [J]. Early hum Dev,2012,88 (Suppl 1):S19-S24.
[16]Castell AL,Sadoul JL,Bouvattier C. Growth hormone-insulin growth factor I (GH-IGF-I) axis and growth [J].Ann Endocrinol (Paris),2013,74 (Suppl 1):S33-S41.
[17]Lima PA,de Carvalho M,da Costa AC,et al.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extra 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J]. J Pediatr (Rio J),2014,90(1):22-27.
[18]Dizdarer C,Korkmaz HA,Büyükocak ?M,et al. Impact of insulin resistance o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 axis and on early weight gain in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 [J]. J Clin Res Pediatr Endocrinol,2013,5(2):104-109.
(收稿日期:2018-03-24 编辑: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