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开启高效阅读旅程

2018-09-18黄春华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感思法布尔姥姥

黄春华

语言学习有着普遍的共性,同样也需要从学生主体的个性出发,结合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领悟其中精妙的文字表达技巧,感受深厚的文本哲理。以學生自身独特的认知理解文本、融入情感,形成认知共鸣,让文本经典而精妙的语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便是从“心”开启高效阅读的题中之义。

一、形成个性思考,阅读要走心

培养学生高效阅读,教师要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和理解的空间及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完全恪守既有的预设亦步亦趋,而要让学生能够从多维度、多视角的平台中进行感受。

以教学《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为例,教师教学第一自然段可以抛出这样的问题:这一段中的标点运用都非常到位,你觉得哪个标点使用最为妥帖?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阅读,有的学生说第一句话中“1998年的夏天”后面运用了句号使得句子并不完整。但在联系前后课文内容之后,不少学生发现,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1998年的夏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夏天,句号使得句子形成停顿之感,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学生在质疑、探讨与形成认知的过程中,有了充分读书、深入思考和广泛交流的机会,有了自己广阔的探究空间,自己阅读,自己思考,没有任何所谓标准答案的关照,但都指向于文本的表达核心和作者的创作用意,收到了较好的理解效果。

二、形成多维解读,阅读要入心

学生是否对语言形成了深入而正确的理解,需要关注学生是否对文本的语言形成了立体而丰满的感知,是否能够深入地感受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思。同时教师要客观地认识到学生之间的理解差异,这种差异对于阅读教学就是一种极好的资源,可以将学生不同的认知作为彼此之间交流和分享的主要素材,引领学生学会从别人的思考中得到有价值的启示,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领悟与感思,让每个学生都能将不一样的感思浇灌进课堂中。

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自主性阅读中圈画能够展现法布尔痴迷于昆虫的语句,很多看似普通的词语在学生入心阅读中变得别有一番滋味。如“鼓鼓囊囊”以叠词的方式表现了法布尔口袋中的昆虫很多,从一个侧面烘托出其对昆虫的迷恋;再如“放进”“包上”“装进”等一连串的动作让人仿佛看到了法布尔精心呵护昆虫时小心翼翼的状态;有的学生认为课文中“金色光辉”“比樱桃还小,比蓝天还蓝”等语句其实就是从法布尔的视角去观察的,普通人眼中看似极其平常的事物,在法布尔眼中却显得如此神奇而美丽。正是由于作者尝试着从文本中人物的视角进行描写,形成独特而别样的表达效果,才为学生的解读与感知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三、顺应情感体验,阅读要扣心

所谓扣心,其实就是要能真正打动学生,启发学生内在的认知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一旦进入语文课堂,学生就不再是文本的旁观者,而是参与的主体。无论是引语的过渡,还是问题的设计,都要力争激发学生情感性思维,给每个学生都预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以教学《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为例,很多学生都在感性认知中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神”,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这样的语言活动: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夸赞姥姥的剪纸技艺呢?这样的视角一方面让学生直接进入到文本世界的情韵之中,以自己的身心和意识积极去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将作者对姥姥的情感直接而鲜明地表达出来,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地产生自己的认知思想,为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奠定基础。因为与文本的内容、情韵直接相关,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理解就会不断丰富、升华,他们最柔软的地方也将难以掩饰,领悟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也将在课堂中尽情流淌。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必须要从学生内在的个体感受入手,引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和愿望,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展开无限的想象和体验,入情入境,激发他们真实的学习状态,文本语言的自身活力和无限乐趣才能真正地被激发出来。

猜你喜欢

感思法布尔姥姥
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法布尔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
若在阨窘中——感思中国舞剧创作的当下困境
蝉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