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历险记
2018-09-18洛桑贵布
洛桑贵布
第十二节车厢 挑战神权
一
1919年冬,在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利用寒假的机会,回到故乡乐亭老家度假。他心里装着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和乡亲们一道把村西的庙宇——华严寺加以改造,办一所新式学校,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扩大到农村。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人发起的,这些人都受过西方教育。这些受过新式教育的人,主张“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思想文化革新和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他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和“赛先生”)。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沉重地打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
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创造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由于新文化运动全面反对封建主义,并将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化都归于需要“反”的行列,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二
在李大钊的家乡大黑坨村,以前有一座寺庙——华严寺。这座寺庙很有些年头,相传是明朝的时候修建的。当时,华严寺大殿内供着许多圣像,有本师释迦牟尼佛、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每尊塑像高达6米;还有十八罗汉、四大金刚等大小佛像。这些佛像表情丰富,栩栩如生。大殿的内壁雕刻的佛像造型活泼可爱,色彩艳丽多姿。整座大殿古朴典雅,庄严肃穆。
李大钊的爷爷曾经是华严寺置办香火地的督办人,而且香火地的碑文是李大钊的父亲亲自书写的。在那个年代,农村的民众比较迷信,华严寺自然就会门庭若市,香火相当旺盛,前来烧香拜佛的信徒络绎不绝。
三
为了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扩大到农村,李大钊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说服乡亲们,将华严寺的神像清除掉,利用这座建筑办一所现代的新学堂。
李大钊一回到家里,就和乡亲们商量这件事情。事情的发展,果真像李大钊预料的那样——他一提出这个建议,就遭到了以乡绅、地主为代表的旧势力的强烈反对。一个乡绅冷嘲热讽:“李大钊,你这是忘本了吧,你在反对祖宗啊!”
没想到李大钊听了,完全不为所动,态度异常坚决地说:“您说我反对祖宗,我还真的要反对。毕竟,祖宗有不对的地方,我们也不能迁就。”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就错了。这是一次思想的革命,也是李大钊对神权思想发起的挑战。
李大钊认识到,光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办到的。于是,他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向乡亲们宣传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他利用佃户李老七的事例,让大家明白神权思想对人的危害。
原来,李老七生活困苦,家里一贫如洗。即便如此,他却迷信鬼神,一年中要去华严寺无数次,烧香拜佛,供奉菩萨。他向神灵祈求,保佑自己的孩子健康。可是,他的三个孩子先后生病却无钱求医,最后神灵也没能挽救孩子们的生命,三个孩子都死了。李大钊以这个典型事例,向乡亲们讲解迷信神灵、烧香拜佛,都行不通,最后还是落得一场空。
李大钊还苦口婆心地劝大家:“农民要想把黑暗的农村建设成光明的农村,就一定要接受现代教育,学习新知识,懂得团结、斗争、谋求解放的道理。”
李老七听了李大钊的劝说,慢慢地醒悟过来,原来祈求神灵保佑,还不如求自己!
李大钊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乡亲们终于想通了,就连华严寺的和尚也都同意这么办。
于是,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把华严寺里的神像推倒了。华严寺的神像倒了,压在人们心头的那座大山被除掉了。
四
李大钊在华严寺开办了一个新学堂——大黑坨国立初级小学,招收村民们的子女入学读书,分男生和女生两个班。乡亲们兴高采烈,纷纷送自家的孩子来上学。当时,李大钊举荐他在永平府中学就读的同窗好友、家住城关的宁邵先为教师,教男生班,华严寺的和尚兼任学校的员工。回北京后他又多方奔走,聘请到了翟女士前往大黑坨村任教师,教女生班,并亲自为她准备了20银元盘缠去大黑坨国立初级小学任教。他还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嘱咐家乡亲友尽力为外来的教师安排好食宿。这封信至今保存在李大钊纪念馆的展厅内。
在大黑坨村小学举行开学典礼时,李大钊将自己的希望写成了一副对联送给学校,贴在校门上:学校造人才为改造社会,读书为做事不是为做官。
旧社会的读书人的观念是“学而优则仕”,对此,李大钊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做事不是为做官。正因如此,李大钊亲笔题写的“学校造人才为改造社会,读书为做事不是为做官”的对联,学校至今还保留着。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兢兢业业做事,在各自岗位上奋斗,不断地成长。
时光荏苒,如今的大黑坨小学已改建成漂亮的楼房,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虽然孩子们轻点鼠标便能浏览李大钊爷爷的生平,但他们更乐于每个周末亲身到李大钊故居,为他们敬仰的李大钊爷爷打扫故居的卫生,收拾故居花坛里的花草,接受李大钊爷爷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