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平地起
2018-09-18苏彩玉
苏彩玉
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关键是教师的引导必须有方,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激活思维,具备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先扶后放,拾级而上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指导学生写句子,教师应讲究引导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即先引导学生领悟词语的运用规律,然后再联系生活,运用词语说句、写句。学生先“得法”后“用法”,才能写出精彩的句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句子时要先扶后放,让学生拾级而上。
我在指导学生用“显然”写句子时,是这样指导的:先出示小黑板:“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学生读完句子后,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显然”是“明显可以看出”的意思。我追问:“猴子怎么明显地看出大家拿它取乐?” 学生回答:“从前文的‘它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做出鬼脸,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可以知道。”我总结道:“用‘显然写句子,必须把语境说清楚,如果没有前边这一句话的说明,就不能用‘显然写句子,所以写句子时一定要把前提说清楚。”接下来,我说:“我们学校的红领巾艺术团为外宾演出,一个大胡子叔叔眼睛瞪得大大的,手里的苹果都忘了吃……”说到这里,我停下来让学生用“显然”接着说。有的学生说:“显然是红领巾艺术团表演得太好了。”有的说:“他显然被红领巾艺术团的精彩表演迷住了。”看到学生大部分能正确运用“显然”造句,我反过来要求学生说一个前提情况让我接下去说,学生饶有兴趣。有的说:“六月一日,我们的校园里又是笑声,又是歌声……”有的说:“考卷发下来,我一看,不禁喜上眉梢……”
我认为这样的训练形式很有效,先扶后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
二、反道行之,曲径通幽
学生写句子往往受思维定式的影响,都从正面去写句子,教师如果能适时地“反其道而行之”,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则往往让以前的不通之处能出现“曲径通幽”的喜人景象。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部分学生还是能写出合理的句子,但由于受生活经验的局限,部分学生造的句子与事实相悖,如:“我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我们一边说笑一边过马路。”“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写出这些句子的学生立即被别的同学指出了错误,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如果我简单对学生说:“不行,重写一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势必受到打击,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良机也就转瞬即逝,于是我巧妙地反其道而行之,在我的指导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说出了这样的句子:“媽妈教育我,不能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小朋友过马路一边说笑一边打闹,这是很危险的。”“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教师引导有方,学生的思维自然就开阔起来。
三、巧妙疏导,柳暗花明
在学生写句子思维受阻时,教师应及时疏导,不妨采用辨析比较法,说不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上完《落花生》一课,我要求学生用“成熟”一词写句子,学生纷纷举手,但写出的句子都不外乎是:“苹果成熟了。”“树上的果实成熟了。”思维都局限在书上出现的句子“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有没有果实”中“成熟”的意思上。这时,我用幻灯出示了几个句子,让学生辨析比较下面句子中的“成熟”分别是什么含义。
◎一望无际的稻子成熟了。
◎小东懂得替父母着想了,妈妈夸他长大了,成熟了。
◎我的意见还不成熟。
学生经过比较,弄清了“成熟”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含义之后,思维很快地活跃起来,写出了很多精彩的句子。
总之,万丈高楼平地起!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每一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不仅在课内学得生动,而且在离开教室、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探究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