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南 为你千里而来

2018-09-18于华芸

旅游纵览 2018年9期
关键词:扎尕那郎木寺转经筒

于华芸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这个名字已经在我的旅行名单上徘徊很久了,而这一次,我终于来到这片渴望已久的地方,轻微的头痛以及攀爬之后急促的呼吸,伴随着花开成海的草原,伴随着藏民匍匐在地磕长头的身影,交织成九色甘南的记忆,让我不远奔赴千里,为你而来。

风景在路上

云像棉花糖一样在天空中恣意舒展,在风的吹拂下,飘出一丝丝白色的絮。草原上,花开成海,姹紫嫣红,一眼望不到边,像是大地的新衣,华丽绚烂,铺天盖地。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以及欢快奔跑的藏香猪述说着这里水草的甜美。

日落时分,车停在路边,飞奔上山坡,与夕阳赛跑,要抢在日落前拍下最后映在水中的那一抹金色。

尼巴村纯净的藏寨

尼巴村,坐落在山沟的深处,是一座已有百年历史的传统藏寨,远离世事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显得格外安静。老旧的藏式房屋大多建在半山上,半数已经年久失修,无人居住。山脚下,崭新的藏式庭院已经建起来,生活条件好了,进出家门也变得更加方便。 纵然村庄中发生再大的变化,但村中的佛寺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来此转经的人络绎不绝,有刚干完活还拿着锄头的,有身背转经匣的。信徒们将自己的虔诚之心倾注在一次又一次的触摸和旋转之中。

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用绳子拉动的转经筒,一位老人就坐在转经廊的旁边,手中拉扯着三条绳子,拉动转经筒旋转着,仿佛永不停息。当地人告诉我们,很多老人一辈子也没离开过村子,只要有时间就会来转经桶,磕长头,他们大多长寿,大概就是因为心无杂念吧。

扎尕那穿越尘嚣

扎尕那,藏语的意识是“石匣子”,出山谷看到这个坐落在峭壁之间的小山村的时候,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晨曦中,从村中升起的炊烟,山腰上被阳光点亮的牧场,到田里闪着耀眼的金色的稻田,田间劳作的人,组成一幅唯美的田园风光,让人的心情变得平静。

此时,青稞已经结出殷实的果实,沾滿了清晨的露水,饱满、晶莹、剔透。我很期盼山间的木架子上晒满青稞,干枯却金光闪闪。如今,扎尕那已经不是那个人迹罕至的山村了,村子里的农家乐正在如火如荼的兴建中。纵使熙攘的自驾车塞满了进山的路,但当我坐在山间,就这样静静地凝视着它,还是会有那么一刻,仿佛跳脱尘世,置身世外桃源。

郎木寺没有围墙的寺院

郎木寺,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寺院,大山脚下,是充满浓郁宗教色彩的藏式寺院。

我在寺院中四处游走,看穿着红衣的僧人有的匆匆走过,有的凝望远方,有的促膝说笑。不妨坐下来,和在寺院中学习的僧人聊聊天,了解他们单纯的生活,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也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 晒佛台的山坡上,一位老人面对转经筒磕着长头,身影融在郎木寺之中。听,风中有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

阿万仓梦中的牧场

阿万仓位于玛曲县的腹地,小村子就那样安静地躺在草原上。这里还未经过开发,甚至连一家像样的餐馆都没有,我们只好在工地借了热水吃方便面果腹。

山坡上是刚刚修好的观景台,我气喘吁吁地登上去,眼前便是梦中那个牧场的模样:黄河的支流在大地上画出无数条曲线,也画出了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场。云的影子从无际的绿色上流过,牦牛群和羊群散落其中。五色的经幡在山顶舞动,藏民骑着摩托来到山顶,煨起桑烟,迎风而起。

玛曲草原牧歌

没有牛羊的草原一片寂寥,但只要有了如珍珠般散落的牛群和羊群,有了牧民帐篷中升起的青烟,整个草原便瞬间灵动起来。草原的美,不仅在于自然,更在于这里的人。这里的牧民大多是藏族,他们的黑色帐篷是用牦牛毛编织成的,细密得可以防雨,帐篷门口悬挂着避雷的神符,据说非常的灵验。 晒干的牦牛粪是最好的燃料,客人来了,点燃炉火,一壶热腾腾的奶茶代表着主人的热情好客。

女人们不但是烧火、做饭的高手,也是挤奶、骑马的高手。草原上的日子,伴着日升和月落,浅浅的,淡淡的,流露出幸福的味道。

拉卜楞寺世界藏学府

拉卜楞寺是寺院,却更是一座世界级的学府,目前,有超过3000名僧人在这里学习。

傍晚六点,僧人们聚集到佛殿前的广场上,早来的僧人击掌、吹哨,我猜想这大概是一种召唤和催促,催促着还未到来的僧人前来。

辩经开始了,这是僧人们学习经文的一种形式,通过问答、辩论最终获得对于经文的正确理解。 辩经时一方自立一说,席地而坐,待人辩驳,只可回答。站立者不断提问,舞动念珠、拉袍撩衣、来回踱步、怪叫击掌,甚至用手抚拍。在激烈的争辩中,寻求经文中的真谛。

辩经之后是诵经,僧人们围坐在广场上,在年长僧人的带领下诵读经文,在感悟经文真谛之后,再一次沉浸在经文的世界里。

猜你喜欢

扎尕那郎木寺转经筒
扎尕那少年
问 佛
扎尕那(外一首)
扎尕那印象(摄影)
为了失去
吹铜钦的喇嘛
为了失去
夜空下的郎木寺
扎尕那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