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读、互文、互赏,教学相长

2018-09-18徐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互文

徐明

摘 要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核心力量,特别是小学教师,初等的小学教学,给学生的启发并不初等,这就是小学教育的力量。有人说“谁站在讲台前,谁就决定着教育的品质”。那么作为教师,站在讲台前的我们就应该认真的对待这个位置赋予我们的责任并勇敢的担当起来。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学情进行合理的实施与应用;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读懂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关键词 互读 互文 互赏

最近有幸参加了《2018星教师小学课程主题峰会》,为期三天的学习让我感触良多。

1教育慢节奏

“写完了没有,快点?”这样的话语经常夹杂着焦急的催促和不耐烦梗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当学生的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者质量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时,老师对于学生的态度就显得不是很友好,有时甚至像个黄世仁,其实没有必要这样,因为不好的心情就像瘟疫一样,是会传染的,老师很生气,孩子不开心,家长收到老师电话关于孩子的种种很生气,孩子不开心升级。本来应该是最洒脱的年纪,却因为作业的事情,被禁锢了,于是孩子被夹着催促着改正完,看似问题解决了,作业补完了,但其实,只是草草地掩盖了作业问题的真相,久而久之,孩子的某些行为着实让我们头痛,这个时候再来找答案,已经病入膏肓。张文质先生在《慢教育》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淀,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细细品味这句话中的“慢活”、“细活”,折射出了张文质先生传递的教育真谛:教育需要耐心。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其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生长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而不能像工业产品那样迅速出炉。二是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个工业产品的加工过程,批量生产,整齐划一,而必须像对待农作物一样,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种植方法。所以教育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关注,需要智慧,需要一个长期的感化、浸润、触动直至孩子学会表达、选择、独立、超越的过程。

2教育中的“留白”

在教学中,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的事物,所以在一些阅读板块的故事文本中,没有用语言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而是使用了精心设计的插图。这样一来,教材中便出现了许多教师看不到的或不注意的留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留白”,引导学生合情合理地进行再创造,从而达到深化理解文本的目的。而这些“留白”也只是编者根据经验的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理解简化的预设,作为教师,我们都明白,所有的预设也都只能是预设,因为学生是有思想的,而且千差万别,所以我们更应该在课堂上,注意挖掘学生的语言、情绪、行为,尽量读懂孩子的“留白”,而不仅仅是完成某节教学任务的被动接受者。

《品德与社会》(未来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8.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笔者去听课,当老师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PPT上出现了一幅交警的工作照,我的同桌“在风雪中……”我转过脸看着他,示意他继续悄悄地

“他们在风雪中,不畏严寒地工作。”

“嗯,是呀”

“这样交通事故就会少一些。”

“所以……”

“所以他们很辛苦,工作很重要”

我禁不住为他鼓起掌来,他不好意思的笑着低下了头……

而我抬头看大屏幕时出现了“他们为人们解决了交通困难”……

在上述的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同一张照片,学生的解读与感受显然超出了老师的预设,而且很温暖,孩子眼里的理解与疼惜瞬间足以融化风雪的凛冽。由此,课堂上、生活中,我们需要为孩子们留出静听、静思,甚至静静地交流的空间和时间,细节之间可以折射出孩子的敏感与敏锐,心灵之间细致的交流优于简单粗糙的总结概括。

3 4-Hclub

峰会上,钱旭鸯博士提到4Hclub。四健全,即健全的頭脑、健全的心胸、健全的双手、健全的身体。它的使命是“让年轻人在青春时期尽可能地发展他的潜力” ("Engaging youth to reach their fullest potential while advancing the field of youth development.")回民二小的黄莉校长也提到了在教学中,要尽量使孩子的眼睛和手脚是舒展的。天性的释放,也许只有允许生命在最舒适的状态下,才能呈现更多闪光的点。

在日常的教育中,我们会提倡“静”文化:“静下心来认真听讲”,“静下心来认真完成作业”,“静下心来认真做以反思”,似乎只要静,才能认真做好一切。诚然,“静”是身体的收缩,注意力的集中,同时又会使人对信息排斥与选择,以及紧张和恐惧。然而“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通常他们的注意力稳定性持续的时间是15-30分钟,“动”让他们很开心,因为在运动的过程中,他们的每一个细胞都打开了,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这样可以大量吸收能量、信息,与外界进行信息(语言或者非语言信息)交换,因而感官变得特别敏锐。整个人很舒展很放松,情绪饱满而积极。身体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性的力量。(德勒兹G. Deleuze(人的创造力不只是来自于大脑,源自人类精神的凝思或理性的逻辑,而更重要的是发生在身体感觉层次上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体验与行动;身体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性的力量。))因此,在教育活动或者教育生活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去运用教育智慧,能够去读懂学生的非语言信息,发觉并合理运用儿童具备的:社交、探究、制作和艺术这四种本能,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信息、资源、方法、方案的主动参与与提供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消极的反馈者。

4信任和等待

回民二小的黄莉校长在介绍他们的“万物HUI工坊”课程中,在惊蛰综合装置:萌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做了蜘蛛网上粘了很多蚂蚁模型的装置,在展出之后,蚂蚁模型少了,看到这样的结果,老师开始担心了,开始有些沮丧、不安,但是让他们惊讶的是,几天后,蚂蚁回来了,还带来了其他的动物模型……所以,看到一些现象的时候,切莫慌张,镇静些,等等看,或许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因此,尽量用积极的、正面的态度与心态去看待问题,用理性的思维去处理问题,这样与我们相处的孩子们也会耳濡目染到这份积极与正能量。

5以退为进

格雷格说,“很多时候,恰恰是你以为你想要的东西,阻止了你追求你真正在找寻的东西。”

我们存在的这个社会,开始飞速地急功近利起来,我们的内心也是如此。这个社会凡事要结果,不愿等待,于是我们也不愿意等自己,而喜欢让自己被裹挟着奔跑。于是我们对于教育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希望学生能给我立竿见影的学习成果,而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会有接受吸收的先后与多少。教学中,我们不免为了赶教学任务,而忽视或者弱化课堂上学生语言的或者非语言的信息反馈,看起来,任务是完成了,可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的品质以及要养成的习惯和其他素养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不可否认的是全人教育提出的各种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个人认为应该淡化简单的任务完成,而要多运用教育智慧关注并正确解码课堂上学生发出的信息。其实任何价值不菲的成就,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平时看似退一步,实则是引导学生打开心门,愿意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状态和困惑,慢慢地,先转20度走一走,你会发现新的、更美的天堂。

6原来教材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教材

曾经,教材就是孩子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教材的垄断性地位受到挑战与补充:出现了三级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第四级课程(此次峰会上,济南市舜耕小学的“班级课程”)。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的知识和信息来源途径变得多元,而且使学生的视野开阔、加强对外交流,促进了个性化发展,促进了学业的发展,拓展了当今教育的空间。无疑,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瞬息万变的世界才是孩子的教材,老师应该打破思维,合纵各方信息與技术,让学生发动自己的资源和思维,学习在信息交流、资源整合、以及思维碰撞中推向超预期的高度。

7形成“对读”“互文”关系

近年来,有关师生之间关系恶化的报道频频,有的竟然拳脚相向,让人不禁感慨如今的学生都怎么了?一时之间,有指责老师教育方法不当的,有指责学生缺乏家教的,也有指责教育制度的,大家的意见不一。对于这类现象,其实我们可以借助“对读”和“互文”的方法进行最初的处理。(所谓“互文”“对读”,就是“以课文的‘此言为轴心,与相关的其他文本的‘彼意相对照,实现词句、题旨及其他方面的比勘,以期达到互识、互补与互证的目的”。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策略和方法,在语文教育与研究中广泛的使用。)“对读”和“互文”其实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理解、赏识,同样也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意图、言行的理解和认同,互识、互补、互证、互赏,通过加强对话来重构师生关系,增加教育的亲和性、柔韧性和温度。

8谁站在讲台前,谁就决定着教育的品质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核心力量,特别是小学教师,初等的小学教学,给学生的启发并不初等,这就是小学教育的力量。有人说“谁站在讲台前,谁就决定着教育的品质”。那么作为教师,站在讲台前的我们就应该认真的对待这个位置赋予我们的责任并勇敢的担当起来。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学情进行合理的实施与应用;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读懂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努力成为一个可以为学生做精神向导的老师:给学生一个鼓励和希望,带他走向充满爱与信心的未来。努力做一座灯塔,在充满惶恐与不安的成长路上,以照亮孩子们心里的小太阳;可能我们的这座灯塔不一定每座灯塔都很强很亮,但每一座灯塔,都可以充满希望与爱的光芒。

猜你喜欢

互文
小说的互文与改写——读东君短篇小说《与杨志共饮》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康儒博英译道教典籍《神仙传》的互文解读模式
笛子协奏曲《白蛇传》与其故事文本的互文阐释
图像霸权的审美祛魅——论现代视觉文本的范式构建与互文表征
传统与个人才能:互文视域下的张翎小说研究
互文与中学语文教学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征圣”、“宗经”和传统艺文互文刍议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