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银企以及政策的影响
2018-09-18胡慧馨李群
胡慧馨 李群
自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打破原有的单向贬值或升值模式,呈现出双向波动趋势,大体经历了升值、小幅回调、贬值三个阶段。尤其是2018年端午节过后,人民币汇率呈现持续下跌趋势,引发市场恐慌,人民币贬值预期不断扩散,“破7”言论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就近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来分析其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影响,并进而对未来货币政策操作预判。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背景
其实,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基本上都已由市场供求变化决定,有贬有升,这些都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调节经济的方式。面对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快速连续的贬值,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忌过于惊慌。
人民币贬值原因
此次人民币贬值主要是由于人们形成的贬值预期造成的,与此同时,美元指数的上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总而言之,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是由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国内经济增速下降;二是央行近来的定向降准、债转股等政策释放流动性,市场上形成了货币政策放松预期;三是从3月份以来,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摩擦,使得央行具备了用人民币贬值来进行应对的动机;四是未来美联储仍有加息的空间,容易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
人民币贬值属于短期波动而非长期趋势
从全球和长期的角度来看,本次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属于市场调节下的短期波动,而并不是未来发展的长期趋势。首先,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稳步推进,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渡有条不紊,我国的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其次,中国人民银行具备利用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已有的汇率调节经验,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水平上的双向波动;最后,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和目前美国的税改和对外贸易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从短期来看,这使得美国各项经济数据表现良好,美元将继续保持强势,但是从长期来看,美元升值动力有限,甚至有可能会回落。
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影响
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趋势明显,使得汇率形成机制更加贴近市场供求关系,人民币汇率已近“清洁浮动”,不仅减轻了人民币单边升值或贬值的压力,而且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明显上升。总而言之,在目前市场决定机制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之际,人民币的波动对企业和商业银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汇率风险加大,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处于人民币单边升值时代,大多数企业面对汇率变动的应对经验相对较少,容易导致措施采取不及时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汇率波幅进一步扩大后,企业必须要提高风险意识,更加关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可能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积极运用各类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管理,通过更频繁及更灵活的方式应对汇率变动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发展具有新机遇
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来决定人民币的汇率水平,放松对国际资本流动的严格限制,必然会使得人民币汇率在合理的区间自由浮动,商业银行可以抓住机遇,更好地发展自身的外汇业务。
一是人民币浮动幅度的扩大为未来人民币交易业务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可积极利用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通过波段操作获取更高做市收益。
二是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增加了企业和居民对规避汇率风险类金融产品的需求,为商业银行外汇产品创新带来机遇。一方面,汇率双向波动将导致客户对远期结售汇、人民币掉期等汇率避险产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在客户持有更多外汇的情况下,对外汇理财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为银行外汇代客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带来机遇。
三是人民幣双向波动幅度扩大,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地对人民币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并采取相应的对冲措施。与此同时,这也将鼓励更多的企业在外贸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来降低相应的风险。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发展。
对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汇率波动幅度的加大,将使得汇率变动趋势更加难以预测,从而使得产品和业务定价难度提高。然而,随着人民币远期、汇率期权、期货等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也提出更高要求。
一是汇率区间波动对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和负债的匹配管理形成了冲击。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的结束将改变市场预期,商业银行的外币负债可能会大量减少,而外币资产的需求可能仍然维持较高的水平。如果商业银行对汇率变动趋势判断失误,就有可能导致本外币资产的错配,造成资产的低效配置。
二是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对银行的结售汇业务以及外汇头寸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强烈,居民和企业购汇需求将增加,此时银行为满足客户需求必须持有一定的外汇头寸。但是,波动幅度扩大后,银行对于持有隔夜头寸会更加谨慎,因为一旦对汇率变动趋势判断失误,且第二天波幅过大,商业银行可能就要承受较大的损失。
由于习惯了较为稳定的汇率环境,在短期内应对较大汇率波动的能力有限,受到冲击在所难免。商业银行也必须学习如何在更加宽松的汇率环境下管理庞大的外汇资产。
未来央行汇率政策趋势预测
继续支持脱虚向实、金融去杠杆的货币政策操作
在我国融资总量总体稳定情况下,宏观杠杆增速有所下降,但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居高不下,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发展阶段、发展模式,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实体经济自身发展等因素有关,特别对于煤炭、钢铁等落后产能行业。未来有必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操作加速“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节奏,切实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真正发挥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基本面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支撑,从而进一步稳定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币发展预期,使其在合理区间自由浮动。
7月初召开的金融稳定委员会会议明确指出,当前国内金融风险处置取得积极效果,人民币汇率来自基本面的支撑力量较强。目前,我国抑制房地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和推进改革效果明显,金融体系整体稳健,金融风险整体可控。在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经济发展结构优化的背景下,央行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作用,使得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在合理区间自由浮动,不会过多干预,进而推动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此外,在目前宏观经济暂时趋稳情况下,利率提升将造成经济下行,也表明央行“提准、加息”可能性不大。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解决“三元悖论”的“加息难题”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了著名的“三元悖论”。其结论认为,一国在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和资本完全流动三个目标之中,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就中国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全球金融一体化(资本账户开放)的现状来看,处于货币政策独立、严格限制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固定的汇率制度的情况。在美国经济向好、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将持续承压,日本等国负利率也加剧货币竞争性贬值。央行面临是否坚持稳定汇率的局面。然而,在“三元悖论”的两难境地下,如果央行坚持稳定汇率,那么必须加强资本管制。从央行提高常设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与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而未“提准、加息”的操作来看,“三元悖论”确实开始实际地影响到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已逐步扭转投资者对于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但是如果接下来海外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而我国未有加息等操作的情况下,使国内与海外的利差再次加大,那么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不利于修复国内投资者对货币政策的悲观预期。因此,使用SLF、MLF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现状较为恰当。虽然以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替代降准,是央行短期为平衡汇率稳定、货币政策关系所采取的权宜之计,但当前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资本外流压力,在外汇储备频创新低的情况下,未来无疑仍然需要以MLF、SLF等市场操作组合拳进行基础货币的对冲,平衡市场流动性。
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测
综上所述,未来货币政策调控实施的预测主要有四个:
一是“三元悖论”下的货币政策选择中央银行将高度关注汇率因素;二是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与货币政策调控势必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相结合;三是货币政策操作将更加注重灵活性、差异性、区域性与针对性,疏通货币政策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路径;四是在实体经济难趋好转、支持金融去杠杆等中国经济现实情况下继续使用MLF、SLF等货币政策操作的预期强烈,不会轻易实施加息或提准操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濟研究所)